“身欲奋飞兮病在床”。叶剑英到了晚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健康状况渐趋下降。1980年,叶剑英患帕金森氏病,并常常由此而引起并发症,特别是经常发生肺部感染。
1981年春,叶剑英在湖北视察时,住在武汉东湖宾馆。红军老战士何长工这时也来到武汉,专门到东湖宾馆看望叶剑英。叶剑英高兴地同何长工长谈,他们谈经济建设,谈军队建设,谈一些老同志的近况。当谈到各自的身体状况时,叶剑英笑着说:“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我现在离八十四岁还差两个月。”何长工听了,开玩笑说:“哟,那你这两个月得注意点。”叶剑英说:“大概阎王在这两个月不会请我去,我自己也不会主动去找他。”说完,两人开怀大笑。
1982年,叶剑英的肺部感染一次比一次加重,并且越来越频繁。为了积极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医疗小组认为,使用静脉滴注抗菌素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比较大。
专家们反复讨论,认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治疗,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当叶剑英知道了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后,便鼓励医护人员:“要大胆地穿刺,不要因为是给我打针而紧张。”有的护士问他:“**,您平常不是最害怕打针吗?怎么真正要打针的时候,又不害怕了呢?”
叶剑英笑了笑,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当你们决定要打针治疗的时候,我若是紧张,你们不是更紧张了吗?”叶剑英在他生命的最后3年里,先后发生过数十次肺部感染,其中有几次特别严重,持续时间很长。医务人员共给他使用抗菌素几十种,做静脉穿刺上千次。这次治疗的结果,两肺部炎症基本消失,没有产生副作用。这在医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1983年11月19日晚6时,叶剑英突然患急性高侧壁小兆型心肌梗塞,经医疗组多方抢救治疗,病情一度明显好转。1984年4月19日,又发生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肺炎、腹泻等症状,多次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病情加剧。医护人员再次进行抢救治疗。到了7月,仍然不断出现高烧,呼吸困难,出现黄疸及腹水,病情危重。
中共中央为此于7月16日和27日发出22、23号文件,向全党通报叶剑英的病情。但是,由于医疗专家积极抢救和精心治疗,叶剑英的病情又有了好转。到了10月,病情稳定,中共中央为此于10月6日发了第三次病情通报。党内、军内的同志为叶剑英病危而焦虑的心情才有所缓解。
叶剑英由于病情反反复复,在军事科学院的寓所内卧床了两年半。党中央对他疾病的治疗极为关注。中共中央、人大、政协、**、军委和三总部的领导同志经常打电话问候或到病房看望他,并听取医疗组汇报,给专家、教授、医疗人员提出希望和要求。党内外、军内外特别是军事科学院的许多同志,也经常到病房看望叶剑英。
从l986年lO月13日开始,叶剑英的病情出现明显恶化的迹象。他处于昏迷状态,体温升到39摄氏度多,呼吸变得急促,心律、血压均不正常。专家、教授、医护人员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挽救,收效甚微。中共**同志得悉这一情况,立刻赶到病房探望。
10月21日夜,叶剑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三总部和军队驻京各大单位的****、**、余秋里、杨得志、**等,闻讯连夜赶到病房看望。这时,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正在全力进行紧张的抢救。各种监护仪器随时显示出病人生理数据指标的变化。
**等**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病床探视了处于弥留之际的叶剑英,要求专家、教授和医护人员尽最大的努力继续抢救。还有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和一些老同志,以及叶剑英的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传记组的同志,则分批从大厅来到病房外的走廊里,隔着玻璃窗默默地探望。
10月22日凌晨1时16分,监视叶剑英病情的心电图机显示器上的波峰突然消失。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文/李立宁、孟新,来源/《元帅大将的最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