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少年思想、性格的形成,与父亲的人品特质有一定的关系。他的父亲彭民言,勤劳俭朴,忠厚正直,但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被当地称为“神木人”。有一年,彭民言与一同乡结伴到两百多里外的安化县去做茶,没去多久,这个同乡便得急病死亡。彭民言不忍同伴弃尸他乡,又无钱雇人运尸,只好横下一条心,把同伴从百里之外背了回来,又把在外的所得交给了死者的家属,说明情况,作好安抚后才回家歇息。
彭民言百里背尸一时轰动四乡,传为美谈。他那种忠厚、耿直的性格和重义气、讲交情的品德,也在少年彭德怀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彭民言因背尸受了风寒,患了哮喘病,身体日渐衰弱,无力再下水从事农田耕作,家庭经济每况愈下。乡里有人去世,常请他去装殓死尸。人家给多少报酬,他从不计较。家虽贫寒,骨气尚存,不肯去讨别人的怜悯。彭德怀对父亲充满同情,尽力协助料理家事。成年后,他对父亲的纯朴感情和高贵品质更为敬佩,在侄儿女面前多次夸奖自己的父亲,说他品德好,身材魁梧,只是在旧社会由于贫病交加才把身体搞垮了。
对彭德怀幼小心灵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贫苦农民的女儿,没有读过书,一生连个名字也没有,当地人都叫她“彭神嫂”。她生下彭德怀后,又连生了金华和荣华两个男孩。下要抚育三个孩子,上要侍奉两个老人。在丈夫患重病不能下地劳动的时候,她除拾柴、做饭、缝补、浆洗、纺纱等家务外,还要担负着繁重的田间体力劳动。她勤劳贤惠,干活麻利,任劳任怨,乐于助人,待人和善,深得邻里称赞。她特别善于操持,不怕任何困难。她常说“遇到么子难事,咬咬牙就过去了”。这种处事态度对彭德怀影响也很大。不幸的是,母亲40岁就离开了人间,使彭德怀一辈子感到痛惜。他经常对别人讲:“我的母亲一生太苦了!”并多次在侄儿女们面前赞扬自己的母亲。他说:“你们的祖母很贤惠,搞点野菜充饥都先孝敬长辈。”洋溢着对母亲崇高品德的敬佩。
父母的品德是给儿女最好的遗产。彭德怀从父母身上继承了他们勤劳、善良、耿直、忠诚、任劳任怨、乐于助人等许多美德。彭德怀从小待人忠诚,真实可靠。彭德怀小名“钟伢子”,因当地“钟”、“真”谐音,大家都叫他“真伢子”。他常发动年长体强的小孩帮助年幼体弱的小孩砍柴,让每一个伙伴都满载而归。他常把自己在游戏中赢来的柴分给年幼的伙伴,把中暑的孩子背回家里。成年以后,他更是真心地热爱**,关心**,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全心全意为**服务之中,这与他父母最初的影响不无关系。他对父母,尤其是对母亲充满着怜悯和同情,成为他一生同情劳动**疾苦,真心实意地为**谋利益的思想起点。
父母给予彭德怀的影响,还在于他们在自己生活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节衣缩食,送孩子读了两年书,给了他启蒙教育,认了不少字,为后来的自学打下了基础。辍学以后,彭德怀坚持看书、习字。他广泛涉猎,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接触**党人以后,他开始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起了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坚定的**主义信念。
(来源/《彭德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