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义:1946年生,1970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第210医院工作。1978年底调**总医院,为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服务。
润物细无声,爱人以德
1984年春节过后,**总医院领导及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聂荣臻元帅医疗组工作。当时,聂帅正住院治疗。3月底,聂帅病情稳定,准备出院,组织上决定让我们医疗组伴随聂帅回家,继续为他老人家巩固治疗。
我在聂帅身边工作时,他已85岁高龄,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肠功能紊乱等严重疾病,尤其是伪膜性肠炎,迫使他一直控制着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大小便。种种疾病都严重地威胁着聂帅的生命,为此,中央高层、总医院领导和我们医生都非常着急。然而,聂帅本人却处之泰然,乐观地对前来看望他的人说:“我没想到能活这么久,已经很幸运了,现在去见马克思也是死而无憾了啊!”
聂帅的身体得益于他达观的人生境界,得益于他对待生命与疾病所采取的科学态度。聂帅主张活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不过度劳累。聂帅常风趣地说:“人生70而拐,80而车。我的体会是,人过了70岁,行动就离不开拐杖了,过了80岁,行动就离不开手推轮椅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聂帅仍然持之以恒、锻炼不辍。不能拄着拐杖散步,就扶着手推轮椅或由人架着散步。做体操站不稳,就由人在身后扶着他做各种动作,后来实在不行了,就在轮椅上、躺椅上、病床上做各种动作,活动四肢。聂帅就是这样顽强地和疾病斗争着、拼搏着。
“润物细无声”,聂帅爱人以德,感人至深。聂帅对我们工作人员要求很严格,要求每一个人在本职工作上都要尽职尽力。最让人感动的是,他鼓励我们医生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搞好老年病学研究。在聂帅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工作人员都非常敬业,养成了自觉、努力工作的好习惯。大家都是每天早晨超前、准时上班,进门就忙着打扫卫生。
聂帅对我们的学历、性格、爱好都非常熟悉,了解得很是仔细。有一天,聂帅高兴地询问我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我回答说:“**,我毕业于吉林医科大学。我们学校的前身是老白校(白求恩卫生学校),就是您抗战时期建立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现在,这所院校又恢复了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校名。”聂帅听我这么一说,沉思许久后说:“抗战的环境极其艰苦,医疗条件也差,白求恩来到中国,我聘他为军区卫生顾问。白求恩为办好卫生学校,致力于编写教材并到各地医疗卫生单位巡视,传授知识,检查工作。他爱护伤病员,真是无微不至。他还向学校捐赠了显微镜、小型X光机和从加拿大带来的医学书籍。白求恩逝世后,为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主义战士,1940年,我们把军区卫生学校易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
聂帅精神矍铄,谈笑风生,记性特别好,对到晋察冀来帮助中国**抗日的国际友人永不忘却。聂帅还给我讲过印度医生柯棣华、巴苏华及奥地利医生傅莱等人的故事。
聂帅心底无私,高风亮节,他把身边的每个工作人员都看作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每逢年节,聂帅都要请我们医务人员到他家吃团圆饭。聂帅家的川菜“水煮肉片”很正宗,四川小吃“豆花”更让我们爱不释口。小平同志几次携家人来聂帅家吃豆花,说“聂帅家的豆花最地道”。
热爱生活,喜松柏之气概
聂帅的家在北京景山公园东北角一条宁静的小胡同里,庭院深深。院子里的树很多,既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又有伟岸挺拔的银杏;既有傲骨御霜的翠竹,又有曲折婆娑的紫萝藤,仿佛一座天然植物园,满眼皆春。
聂帅很喜欢绿化,认为绿化是文明生活的一种表现。聂帅对松柏情有独钟,院子里处处有挺立的
松柏,就连室内墙上挂的国画也全是松柏图。聂帅说,松柏挺拔,不畏严冬,长年青翠,威武不屈,为人就应像松柏一样,忠诚、正直、坚定、坚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聂帅80岁生日时,还自题了“喜松柏之气概,念四化之早成”的联句。
那棵银杏树位于院子正当中,树龄很长,树干挺拔,高达30米。银杏俗称白果树,性分雌雄。那棵树属雌性,夏季枝繁叶茂,秋季果实累累。白果成熟时节,聂帅督促我们集中收获,去其肉取其核,精心挑选一些最大最好的果子,及时给邓颖超大姐送去。白果可入药,对邓颖超补养身体很有帮助,邓大姐每次收到后,都会给聂帅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祝聂帅珍重身体、健康长寿。
聂帅时常徘徊于树下,低吟浅咏,纵然暮年,也经常坐着轮椅,在绿树丛中流连忘返。聂帅说古人有喜莲的、爱菊的、咏梅的、颂柳的,虽喜爱不同,但都是借物明志。
聂帅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办公桌上摆着文房四宝,整面墙的书柜中,摆满了各类书籍。书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圆瓷盘,上面拷贝着周总理的头像。聂帅非常崇敬周总理,他说周总理一生光明磊落,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服务,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聂帅不喝酒,不吸烟,不讲究吃穿。他的卧室陈设非常简单:一张极其普通的木床,上面铺着最常见的白布床单,床单中央还有块补丁。卧室内的另一大件摆设,是一个褪了色的双开门立柜,里面放置着**常用的换洗衣物,有的外衣还是1950年代穿过的旧军装。
在聂帅的言传身教下,他们一家和我们工作人员都生活俭朴。聂帅对社会上奢侈浮华的不良世风很是不满,对请客送礼、大吃大喝更是反感。他常说,改革开放后**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生活好了,但勤俭节约的精神不能丢。
虽然聂帅物质生活很俭朴,但精神生活却无比丰富。他有不少爱好,第一是老家的川剧,他认为川剧很有特色,唱腔和表演艺术都很优美;第二是京剧,他经常将自己珍藏的几盘京剧录像带拿出来重复播放。一次,聂帅用手指着正在播放的《空城计》对我说:“这是国粹,多看几次你就觉得好看了。”在聂帅的启发下,我对京剧入了门。
聂帅很喜欢小孩,一见天真可爱的孩子就心情愉悦。聂帅对老战友和烈士子女的感情很诚挚。**的儿子任远远曾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台灯送给聂帅,老帅一直将它放置在床头柜上,整整15年从没更换。聂帅不仅自己厚道,还谆谆教诲自己的晚辈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常说,待人要厚道,要懂得如何尊重人,诚恳待人,谦虚谨慎。
壮心不已,两弹一星
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伟大奠基者,聂帅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卫星)事业的具体策划者、组织者、领导者。
聂帅身体一直不好,但他每天还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关心着国家和**,关心着改革开放事业。1984年4月初,我国准备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当时聂帅的身体很不好,特别是腹泻最让他老人家心烦,有时一天腹泻多达15次。即使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聂帅仍时刻关注着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4月8日晚,我国研制的第一颗通信卫星按时发射。16日18时,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京125°赤道上空,试验成功了。聂帅非常兴奋地对我们说:“很不简单,很不简单啊!这样的先进技术,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
作为北京市的老市长,聂帅时刻关注着北京市民的衣食住行。老帅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感到高兴,对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的发展更是欢欣。聂帅时常说起北京刚解放时的状况,我们也不断地向他讲述北京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老帅每次听我们说时都很激动。有一天,聂帅的心情特别好,他对我们说:“今晚咱们去看看北京城的夜景。”晚饭后,我们陪聂帅驱车驶过东、西长安大街及几处立交桥,聂帅非常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平地而起的新高楼、畅通无阻的立交桥、五彩缤纷的霓红灯、笑逐颜开的行路人。后来,我们担心时间长了他身体支持不住,便劝聂帅打道回府,可老人家却摇摇头,坚持要继续看。
聂帅非常关心计划生育工作。他说:“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若不提倡晚婚、晚育,人口就会膨胀起来,可土地就那么多,要想在短期内实现国富民强是非常困难的。”说到这里,他还用手拍着自己的椅子幽默地说:“你看我这个家庭,就是个‘标准家庭‘,我只有一个女儿,又只有一个外孙女。”聂帅的一席话,令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笑了。聂帅对我国的老龄事业无限关怀,不断从战略高度提出重要的指导思想,并从理论上进行深刻阐述,他先后写了14封指示信和题词,为推动我国老年事业的迅速发展起了不可磨灭、至关重要的作用。聂帅不遗余力地强调:“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着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把老龄问题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他为解决好我国日益迫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指明了方向。
1984年8月7日,聂帅在给全国第一次老龄工作会议的贺信中又进一步指出:“老龄问题是多学科的复杂的科学研究问题。如何解决好关心照顾老年人,妥善安排老年人的生活,发挥老年人的作用,这是当代老年人的迫切愿望和时代的要求。”聂帅还进一步强调:“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应当受到社会的重视和珍惜。”
在我调离老帅身边工作之前,聂帅赠我一部《聂荣臻回忆录》。老帅在扉页为我签名时,身边的一位护士提醒他说:“傅医生叫傅志义。”聂帅瞅了他一眼,用浓重的四川口音说:“晓得。”还不无风趣地复补一句:“他与**还挂些边呢。”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笑了,我也再一次想起刚来为他老人家测血压时,聂帅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我和**可打了一辈子交道了。”(文/傅志义,来源/《文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