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罗荣桓高小毕业。此时正赶上军阀混战。在兵荒马乱之中,罗荣桓又在私塾断断续续读了一些古书。1919年夏季,湖南的局势稍稍稳定,他到长沙,进入谊群补习学校(不久改名协均中学)读书。柳直荀是该校创始人之一,1921年后任该校校长。柳直荀是毛**创办的新民学会的成员,1930年到湘鄂西根据地工作,曾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1932年9月在肃反扩大化中遇害。毛**所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名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中的“柳”即指柳直荀。
罗荣桓入学时正值“五四”运动之后。毛**、柳直荀等先进知识分子正在大力提倡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罗荣桓直接受到很深的影响。他一入学就参加了由毛**等发起、由柳直荀组织的学校驱逐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参加了为“驱张”而组织的长沙学生总**。
张敬尧,安徽霍丘人,土匪出身,因杀人逃到北京,投入袁世凯帐下,随北洋军阀势力的膨胀,逐渐成为袁手下的干将。袁死后,附属皖系军阀。1918年3月,在南北军阀混战中,进军湖南,被段祺瑞任命为湖南督军兼省长。
当罗荣桓来到长沙的时候,张敬尧统治湖南已经一年多了。他纵兵抢劫,强种**,滥发钞票,横征暴敛,激起湖南各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给张敬尧四兄弟编了一首歌谣:“堂堂乎张,尧舜禹汤,一二三四,虎豹豺狼!”他们还将张督称为“张毒”,发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正义呼声。
对于“五四”运动后,在湖南兴起的反帝**,张敬尧恨之入骨。为了压制**,1919年8月他下令查封了毛**主编的《湘江评论》,接着又查封在协均中学很流行的进步刊物《新湖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报纸湖南《大公报》和《湖南日报》也一度被禁止发行。12月3日,张敬尧又悍然派遣部队,用骑兵的马匹和大刀,将由全市学生联合工人举行的**的示威游行队伍冲散。
被张敬尧的暴行所激怒,在毛**的发动下,长沙各界群众联合起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倒张”运动。全市所有中等以上学校和部分小学宣布总**,并发表了“张毒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返校”的宣言。学生总**后,罗荣桓返回故乡。他进中学的第一学期就参加了**和“驱张”运动,经受了反帝反封建的洗礼。
与父亲矛盾加深
罗国理把继承家业的期望寄托在罗荣桓身上。他以为,为罗荣桓娶了媳妇,就可以把儿子拴在家里,经营“永隆号”,使其永远兴隆。可是,这同罗荣桓的理想完全是南辕北辙。罗荣桓的理想是学习科学知识,走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道路。
罗家和一切旧家庭一样,男尊女卑,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不让女孩子念书。罗荣桓对家庭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力主让妹妹满姑和侄女桂英去读书,并为此同父亲反复理论,最后终于使得父亲同意她们上学。
虽然罗国理在这个具体问题上让了步,但父子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一次,有几个农民犯了族规。罗国理作为族长,把本族各房的男子召集到祠堂里,宣布要按规矩,打这几个农民的板子。罗荣桓也去了。早在上私塾时,他对体罚就十分反感。他认为,对儿童尚且不应体罚,现在要对堂堂五尺男子汉打板子,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于是,他挺身而出,责问他父亲:“您何事打人?”罗国理说他们犯了族规。罗荣桓又援引过去有一个族里的头面人物也犯了族规,而罗国理却网开一面的例子,指出他“不公道”。在罗荣桓义正词严的反对下,这顿板子终于没有打成。
这个大家庭中父子、兄弟、妯娌之间为了一些小事而引发的一些争吵常使罗荣桓感到头痛。他性格本来就比较沉静,这时就更显得郁郁寡欢。家里人对他很不理解,有的就悄悄议论他“成天背着个手,撅着个嘴,像是谁欠了他二百钱似的”。虽然罗荣桓同这个家庭在经济上、生活上一时还割不断联系,但他同这个家庭在思想上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他寒暑假回乡后经常早出晚归,去看望同学,或是到外婆家转转。
兴教办学,反对**主义
1920年6月,张敬尧被赶出湖南。这件事使罗荣桓认识到“民众大联合”的力量。
1921年暑假,罗荣桓学习了长沙学生联合会的榜样,邀集衡山东乡土字和梦字地区的同学(衡山县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爻十七个字划分地区),在南湾街上一个饭铺里,成立了土梦学友联合会,罗荣桓被公推为会长。这个联合会的宗旨是“联络感情,增长知识,移风易俗,促进社会”。
当时,在教育界有一种“教育救国”的主张,认为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均等,是由于教育不普及,因此,主张教育平民化。在他们的倡导下,在长沙成立了一些政治倾向不同的平民补习学校。协均中学一开始也是这样一所补习学校。
罗荣桓也受到这种**的影响。在他的倡议下,土梦学友联合会决定以主要力量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为此,他们利用岳英小学的教室,办了一所农民夜校,开设国文、算术两门课程。罗荣桓教算术。在教学中,他宣传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受到农民的欢迎。
当然,无论是组织“土梦学友联合会”也好,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办农村夜校也好,都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不过,这些活动仍然有其积极意义。因为它使罗荣桓结识了一些农民,并为后来1926年到1927年间南湾地区农**动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从1919年到1923年,罗荣桓一直在协均中学读书。他学习比较认真、刻苦,对数理和英语特别喜爱。为了证明一道较难的几何题,他常常废寝忘食。一直到他晚年,基本的几何定理他还记得清清楚楚。
1923年上半年,罗荣桓读中学的最后一学期,长沙各界以要求归还旅顺、大连,否认“二十一条”为口号,掀起反对**主义的热潮。4月,以郭亮为主席的“湖南外交后援会”号召对日本实行经济绝交。5月,运动达到高潮,日本在长沙的经济活动陷于停顿。6月4日,外交后援会派工人、学生检查日本轮船,日本水兵悍然开枪,打死两人,打伤数十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长沙“六一惨案”。惨案发生后,外交后援会号召立即罢工、罢市、**。罗荣桓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参加了抬着被害工人、学生尸体的大游行和追悼被害同胞的大会。军阀赵恒惕予以镇压,宣布**令,强行解散外交后援会并通缉其负责人郭亮、夏曦。罗荣桓也被列入“不法学生”的黑名单。
6月中旬的一个深夜,罗荣桓被迫离开长沙。以往他回乡,都是乘坐日本戴生昌公司的小火轮。为了响应外交后援会对日实行经济绝交的号召,这一次他步行回乡,一连走了几天旱路才到家。(来源/《罗荣桓传》、《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