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长在农村,却不会种田;母亲传染上霍乱,不治身亡
父亲林明卿,抗战期间沦为难民从湖北辗转到湖南、广西,又流落贵州独山,最后辗转至延安。**不久进入北京,因与**关系不和等原因,没有与林彪一起生活,单独住在中央组织部招待所。1962年1月,因脑溢血突然在北京病逝,其遗体也安葬在北京。林明卿去世后,林彪将父母合葬于北京西郊的福田寺公墓内。据墓碑记载:生于1877年(一说1875年)12月20日,殁于1962年1月14日。
母亲林陈氏是黄冈方高坪镇宋墙陈村人。生于1876年(一说1874年)农历六月初二,比林明卿大一岁。抗战期间从湖北辗转到湖南、广西柳州途中,因传染上霍乱,不治身亡。林明卿买了个简易棺材将林陈氏埋在柳州郊外。请人刻了个石碑,上面写着“抗日将领林彪母亲之墓”。**,林彪和姐姐林宝珠曾托林庆佛去柳州寻找过母亲的墓地,**也曾派秘书去柳州郊外找过,碑和墓地早已经无影无踪。据墓志铭记载:林陈氏生于1876年7月23日,殁于1944年9月19日,终年68岁。
林明卿是林时朗之子,他又聪明又勤快,林时朗很喜欢他。大约在他9岁那年,林时朗送他到附近一所私塾读书,而且一读就是5年。林明卿小时喜欢看古旧小说,也爱练毛笔字。他的毛笔字在当地小有名气。
1889年,林明卿停学。他先跟父亲林时朗学织布,后由三哥林协甫介绍到回龙山镇一家杂货店当店员。回龙山镇只有一条街,人口也不多,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老板为人虽然很厚道,因店里收入不多,林明卿自然拿不到多少工资。
他在杂货店干了两年,觉得收入太低,又跑到汉口,先后在大庆轮、汉长轮上当账房先生。1897年冬,林明卿与本县方高坪镇宋墙陈村的姑娘陈氏结婚。
到了民国时期,林氏家族的人口达到30余口,家里矛盾甚多。林时朗感到这个大家庭是炒豆大家吃,炸锅一人担,负担太重,决定分家。1907年冬,林氏5兄弟在林时朗的主持下分家。田地、房屋各做六份。他和老伴一份,其余5个儿子各人一份。
林明卿分得水田2.25亩,房屋3间,老堂屋的六分之一,菜园地一块。当时,林明卿一家9口人,3间房子不够住,林明卿便将三哥林协甫的房子借用一间。
林明卿小时读了几年书,成人后未务农。因而,他不会种田。生长在农村不会种田,是很少有的事。因此,每到农忙季节时,特别是插秧的时候,人们一看到林明卿在路上行走,就要笑话他,要他下田插秧,与他同一辈的人,还故意跟他开玩笑,将他往水田里拉,强迫他插秧。他不会插秧,只好直挺挺地站在田里。最后,大家弄得他满身泥巴,才让他离开水田。直到他老了,村里还有人开玩笑问他:“林四爹,你什么时候学会插秧呢?”
生在自给自足的农村不会种田,就没有饭吃。他不会耕作,就把家里的2.25亩水田交给二哥林俊卿种。林俊卿分家后,也办了一个布厂。林明卿将田交给他。他也无能为力,便请了附近乐儿山的农民徐如山帮着种。每年到收割季节,林俊卿送4担5斗谷给林明卿,年终再送给他一些糯米,做过春节的糍粑。
1911年,林明卿在白羊山后的沙和图镇租居民周森泰家的一栋空房开办了“精益”布厂。沙和图镇是当时鄂东颇有名气的小镇。尽管人口不多,却甚为热闹,有“小汉口”之称。每天早上,方圆几十里的农民从四面八方到镇上赶集。
“精益”布厂办在该镇,对销售棉布颇有好处。“精益”布厂装有铁**乘、木机3乘,另外放在附近人家的布机还有10乘,布厂职工达40人。那时,林明卿的几个孩子还小,他没有帮手,便请附近樊家楼村的朋友樊海如作帮手。“精益”布厂办起来后,效益很不错,林明卿赚钱不少。那一段时间,林家人的生活过得很好。
林彪与其兄林庆佛长到会跑会跳时,林明卿就将两个儿子带到布厂里玩。有时忙了,就叫他们兄弟跑跑路。1918年夏初,鄂东一带发大水,沙和图因地势较低,一夜之间被洪水淹没,“精益”布厂的布被洪水冲走不少。那天晚上,厂里未住人。洪水来了,人又无法进厂,林明卿眼睁睁地看着洪水将厂里的纱和布冲走了。为此,林明卿的妻子陈氏在家里大哭一场。
过了10余天,水退。林明卿动员全厂职工将布机搬回家,安放在弟兄5人共有的老堂屋里。过了两年,他七拼八凑,又购置了几台布机,房子不够,他盖了两间大厂房。布厂办了几年,他的长子林庆佛也长大成人,厂里的管理、算账,便由他承担一部分。后来,林明卿的布厂受到“洋布”的冲击,他家生产的棉布销不出去,被迫停了一部分布机。这一时期,林家生活由富变穷,到后来连付林彪在武汉念书的学费都很困难。
1926年,林育英的另一堂弟林乐浦根据党的指示,在广州办了一个“贫民工厂”。这个“贫民工厂”是专为北伐军生产被服的,“贫民工厂”在汉口三义里设了类似办事处性质的发行所,林明卿有文化,林乐浦便请他作为厂里的代表,在发行所负责。这个发行所表面是推销棉布,实际是**党人在武汉的一个活动点。当时,省农民协会委员长陈荫林(陈潭秋的胞弟)等**党人经常住在发行所。进入1927年,林明卿因家中有布厂放心不下及其他事情,难以坚持,又回到了老家。
林彪有兄弟姐妹六个
林明卿与陈氏一共生育6个子女。老大是女孩,叫林宝珠。抗战爆发后,林明卿逃难将她和女婿带到湖南。全国**,林宝珠住湖南长沙解放路28号,20世纪60年代在北京住了一段后又回到长沙,现已病故。
老二叫林庆佛,他比林彪大3岁,**以帮父亲林明卿办布厂为主,20世纪30年代末,还办过抗日武装,也做过乡代表,一生比较复杂。**,在林彪、**的关照下,先后在武汉肉联、湖北省文史馆工作,1959年因脑溢血去世。
老三是林彪。
老四叫林育菊,又名林诚。他小时在家乡读书。1937年由林彪写信动员去延安抗大学习,1944年参加**工作。全国**,他一直在天津结核病医院任职,后因受康生的迫害,被关押多年,1977年离开人世。
老五是个女孩,生下不久,被林明卿送给附近农民周伯晓家做童养媳,与林家联系不多,1953年病故。老六林向荣,1938年到延安,先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工作,曾在第一野战军某团任政委,1949年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牺牲,其遗体安葬在石家庄烈士陵园。林彪的亲人,现在健在的除了女儿林晓霖、林立衡外,就是几个侄儿、侄孙了。(文/汪幸福,来源/《林氏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