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静宜:少小订亲一生不另嫁
7岁订了婚约
林彪7岁那年,由其父林明卿作主,与回龙山镇私塾先生、后来也成了他老师的汪友诚的女儿汪静宜订了婚约。汪静宜与林彪同年同月生,生日只比林彪晚一天。在当时林彪的眼里,汪静宜是一个皮肤白皙、文雅大方的山村俏妹子。
林彪在老家念书念到15岁,在他的堂兄林育南的帮助下,离开家乡到省城武汉,进入由董必武、陈潭秋创办的武昌共进中学读书,并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刚进入青春时期的林彪,认识了一个也在武昌共进中学读书的叫陆若冰的同乡姑娘。过去,林彪总认为自己的未婚妻汪静宜是当地的名门闺秀,长得也好看。可现在,跟知识女性陆若冰一比,觉得汪静宜太平庸也太土了,哪一方面都比不上陆若冰。于是便在脑子里盘算怎样才能将这门亲事退掉。林彪不断给陆若冰写信表达自己爱她的炽热情怀。但陆若冰觉得自己比林彪大一岁,还知道林彪在家里有个未婚妻,再加上还想多读些书,不愿过早结婚,就写信明确回绝了林彪。
大**时期,陆若冰在其哥哥陆沉以及哥哥的好友林育南的影响下参加了**。1925年7月,林彪经其堂兄林育南的引荐,由萧楚女、恽代英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这一年,林彪加入了**党。
林彪表态,等北伐结束,一定回来与静宜完婚
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国民**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和国民**军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队,奉命先行出师湖南,随后转入湖北战场。林彪跟随叶挺浴血苦战、英勇搏杀,深得叶挺器重。北伐军占领武汉后,独立团便在武汉驻扎下来休整待命。林彪给家里写了封信,叙述了自己的近况。父母收到了儿子信后,喜出望外,商量着给儿子办婚事。从武汉到黄冈有100多里路程,为了能让林彪请到假,林父打发长子林庆佛去武汉一趟,当面向林彪的长官陈述老祖父病重,口口声声要见孙子,如不及时回家,恐难以相见。部队长官通情达理,特批林彪5天假。
与此同时,林明卿告诉亲家公汪友诚,说等育蓉一回家就办喜事。汪家一听很高兴,立即忙碌起来,赶办嫁妆,赶做嫁衣。
林彪腊月二十八夜里到家,父母告诉他,良辰吉日已定,要他准备去汪家迎亲。林彪一听愣了,家里为他的婚事已操办到这个地步了,要是说退婚,不但父母不答应,而且还会得罪汪家;而不说退婚,那就得准备当新郎倌。但他现在又实在不愿意娶汪静宜为妻,终身大事,岂能儿戏?
林彪心里烦躁,好半天才对父母说:“我只有5天假,初三一早就得赶回军营。军令如山,我一个**军的排长岂能违抗军令?这么匆匆忙忙办喜事,对我家、汪家皆不好。待北伐成功了,一定回家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结婚。”
林家大湾到回龙山镇也就6里路远,林彪不愿春节期间办喜事的消息很快传到汪家,汪家的人一听全惊呆了。
大年初一,林彪带着礼品,硬着头皮去汪家拜年,见岳父母不高兴,便对岳父说:“我初三五更头就得启程归队,继续参加北伐,向河南开拔。北伐大业未完成,我一个**军的排长肩负着**重任,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娶亲成家?男儿当以事业为重,你老人家学富五车,应该晓得男儿建功立业的心情。”
岳父听了他一番慷慨陈词,深思半晌,最后才说:“育蓉,我同你父亲是多年的至交,我见你父亲是个至诚君子,才把静宜许配给你。你是个读书人,知书识礼,千万不要使我们做父母的为难,更不要误了静宜的青春呀。”林彪立即表态:等北伐结束,一定回来与静宜完婚。
汪静宜还是小时候见过林彪。林彪这次到她家拜年,她怕羞,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只是从门缝里偷偷瞧了几眼。见林彪一身戎装,英俊潇洒,心里好不高兴。
母女三人,靠乞讨度日
林彪省亲归队不久,即被提升为连长,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4月,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仅仅几年,便当上了红一方面军主力军团———第一军团军团长。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林彪被任命为红军大学(即后来的抗大)校长,很快就与陕北**部刘新民(张梅)结了婚。此女系陕北米脂(一说是延川)人。刘新民长相姣好,人称“陕北一枝花”。后来林彪在苏联养病时跟刘新民发生了婚变,留下一女,名林晓霖。20世纪60年代初,林晓霖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期间遭继母**的迫害,这都是后话。
自林彪那年正月初三回到武汉军营,林、汪两家就没有了林彪的任何音讯,两家人天天都在惦念着。汪静宜更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等待,希望林彪回来娶她。一直等了10多年才知道,自己苦苦盼望的林育蓉(林彪)早已是红军里的大官,而且已经另娶他人。汪静宜一下子晕倒在地,一连几天不吃不喝。从此,汪静宜变得十分消沉,常常一个人躲在房里默默流泪。
1938年秋天,日本人进攻武汉。林彪的父亲林明卿让长子庆佛留守家园,他本人则带着一家老小数口人外出逃难。临行前,他嘱咐长子,一定要好好照顾汪静宜,汪家有什么困难,一定要鼎力相助。
日军扫荡回龙山镇时,汪家离家出逃。汪家的房屋、什物都**本人烧成灰烬,财产尽失。汪友诚在逃难中客死他乡,汪静宜只得带着**亲和一身病的侏儒妹妹汪金宜四处乞讨,最后定居在黄冈的香炉山上。
林彪大哥林庆佛得知汪静宜母女三人靠乞讨度日,非常同情,施以援手,雪中送炭,才使她母女在乱世中得以苟延残喘。
由于“身无分文”,林彪即便想给汪静宜一些周济也办不到
1949年5月,林彪出任中共中央华中局(12月改称中南局)书记、华中军区(12月改称中南军区)司令员,任所设在武汉。常有宗族至亲从老家去看望他。林彪的婶娘贾氏悄悄地告诉他:“育蓉,汪家那姑娘还在等着你哩!”
“哦?”林彪一听脸色陡变,“她也40多岁了,还在等我啊!她现在住在哪里?”林彪问了一句。婶娘说:“是呀,头发都白了,怪可怜的。她和她那残疾妹妹陪着**亲住在香炉山,日子过得挺苦的!”
林彪听后没有再问,看得出,他心里很不平静。
汪静宜的堂妹汪伯芝见堂姐一直不成家,就对她说:“林育蓉早已把你忘了,你趁现在还不算老,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吧,到老好有个伴。”汪静宜一听摇摇头,很生气地说:“父母把我许配给了林家,我们两家是有婚约文书的。育蓉找了人,我不能找,我不能让人家指责。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改节。”
全国**,林明卿又回到老家。他离家后的十几年里,一直惦念着他那个未曾过门的儿媳汪静宜,他觉得林家对不起死去的老友汪友诚,更对不起汪静宜。
林明卿曾托人向黄冈县政府反映,希望**政府对汪静宜给予适当照顾。黄冈县县长得知此事后很重视,立即派民政科工作人员带上救济款上门走访汪静宜。汪静宜知道是林明卿老先生给县长写信请政府关照的,很感谢老人和政府同志的好意,但坚决不收那笔救济款。她对民政科干部说:“我对国家没有出过力,我不能享受这个优待。”她和残疾妹妹汪金宜相依为命,姐妹俩给一个制鞋作坊缝制鞋帮以换几个小钱谋生。1958年,回龙山镇成立了**公社。汪静宜和妹妹被公社安排到孤儿院带孩子,生活上暂时有了着落。
建国后,干部由供给制转变为薪金制,林彪的生活一直有专人负责,每月的薪水由妻子**负责领取。林彪一直不用摸钱,据说,他连**币的元、角、分都分不清。由于“身无分文”,他即便想给汪静宜一些周济也办不到。
唯独能在经济上给汪静宜些许接济的是林明卿老人,也只有林老先生给的钱她才肯收。林明卿于1961年在北京撒手人寰,自此就再没有人接济汪静宜了。
林彪长叹一声:世上竟有这种女子
20世纪60年代初的饥荒年间,汪静宜差点饿死。她身患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几种疾病缠身,只剩下皮包骨头了。1964年,正是林彪走向大红大紫的时候,57岁的汪静宜在香炉山的破屋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之路。生产队在料理她后事时发现,她的枕头下面用手帕包了一大沓钱,据说都是林明卿生前给她的,不知为什么,她竟然没有花。
林庆佛去北京时将汪静宜的死讯悄悄告诉了林彪。林彪听后长叹一声:“世上竟有这种女子!”
“**”结束若干年后,民间又开始编写族谱、家谱,湖北黄冈的林家大湾也不例外。林氏族人在续写家谱时,在林彪名下列有3个妻子:第一个是汪静宜,第二个是刘新民(张梅),第三个是**。不过在汪静宜名下有个“娉”字。据当地人士解释,“娉”就是订婚但未出嫁的意思。(文/孟昭庚,来源/《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