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军家,家境贫寒
贺龙祖籍湖北安陆府钟祥县贺家湾。其祖上贺崇先,于康熙初年因从军由鄂赴湘,先在慈利九溪落户,后迁到桑植洪家关。桑植虽地处偏僻,然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尤其盛产茶叶、天麻。又因为这里地处偏壤,官府于此鞭长莫及。桑植居民,分为“军、民、客、苗、土”五个支脉。“军”乃官府调派此地守关隘的军人,后留于当地;“客”乃客家。军客多为汉族。贺龙祖上为“军家”。祠堂的联文“安陆三迁来澧水,儒宗百代启人文”即说的祖上三迁的情况。
贺龙的曾祖父名贺廷宰,是个文秀才,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其墓碑文记云:“初,廷宰公丰于财,宅旁,有溪自木峡口逶迤曲折而来,郁三十里,经此一泻,奔流湍急,道路为梗。公首倡**工,费用不赀,至斥腴亩以偿其负。”
碑文所记,可见贺廷宰急公好义之一斑。
贺龙祖父贺良仕,字衡山,是武秀才。其碑文记云:“生而绚齐,少读书不成,转而肄武,驰怒马,挽强弓,意气洸洸,力屈等夷。遂附县学,然其度量渊涵,语言娴雅,大有文人襟期,论者叹为无愧儒宗世第。生平不妄受人请托,亲戚或屈之在座,闻其理直则喜,否则拂衣而去,不复干涉。故自少至老,除考试外,足迹不入城门,亦无一字呈长官。”
贺龙祖母罗氏,土家族人。其碑文记云:“幼有丹质,温惠慈柔,娴于礼仪,年及笄,归武庠生贺公衡山。……深明大义,急于地方公益。……殁时,年八十有三,里之人无少长,闻之皆哭失声。”
贺龙父亲贺仕道,排行第三。其少时便随父练武,亦爱打抱不平。人皆呼其为“贺拳师”。其妻王金姑,湖北鹤峰人,土家族。她嫁到贺家后,勤俭持家,妯娌和睦。贺家由于三代人都乐善好施,把家中积蓄修桥筑路用尽,因而家道日贫。到贺仕道掌家时,家中仅有四块不足五亩的薄田,所打粮食不敷全家食用。贺仕道只好于农闲时节,外出为人缝衣,故人又称其为“贺裁缝”。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朝纲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直恼得各路英雄纷纷揭竿而起。
贺仕道与王金姑结婚后先生了三个女儿。长女贺英、**名香姑,又名民英,次女贺戊妹,三女贺凤姑,又名凤莲。公元1896年春日的一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洪家关西北天空上忽然间起了浓云,澧水忽然间咆哮起来。
就在这时,王金姑生下了贺龙。
这天夜里,桑植县发生了一件奇事,崔玉祥被雷击死了。这个崔玉祥,就是出卖咸丰年间的农民领袖、贺龙先祖贺廷璧的崔昌忠之孙。当年,崔昌忠靠着出卖贺廷璧得了三万两沾血的银子,买了澧州州官。崔昌忠到任后,恨不得把地皮刮下三尺,到了崔昌忠的儿子崔桂林当家时,那财发得就更大了。崔桂林不仅出入官府,走动衙门,还在汉口、南京、上海等地开着买卖。待崔桂林的儿子崔玉祥长大成人,凭着其祖上的不义之财,吃喝玩乐,无恶不作。这天,崔玉祥从桑植回澧州,坐的是八人抬的大轿,半路上,就遇到了这场天气。他这一行恰好走到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地方,没法子,只好躲在林中,恰好一个炸雷,响在这林子上空,就把个崔玉祥给击死了。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大妹叫贺满姑,二妹叫贺绒姑,弟弟叫贺文掌。由于孩子多,又只靠贺仕道一人养家,家境愈加贫寒。贺仕道日夜劳作,一家人仍吃不饱、穿不暖。贺龙后来回忆说:“我出身贫苦,家中经常吃不上饭,灾年更苦,不时啃树皮,平时吃合渣,小时候盼过年,希望吃糍粑,糍粑平时是吃不到的。”(文/刘秉荣,来源/《贺龙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