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光明的明天,杨老师、刘二嫂和杨玉秀一直关切着许仁华,他们开导、说服和安慰,使许仁华在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就此而振作。但失恋的遭遇像伤痕累累,烙印在他的心头上。特别是陈叶琴的父亲,对他的中伤,他忘不了,什么我女儿嫁给你,要背上一辈子的反革命黑锅,子子孙孙永生永世都不能翻身,这对他打击沉重。不过,他在痛苦之余,振作之后,他倒不怪陈叶琴的父亲了,他从中悲愤变成了理解,他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现在,而连累陈叶琴。他之所以陈叶琴的父亲阻拦他们俩的婚事,是因为他是反革命分子许为生的儿子,可他的爸爸是被人冤枉的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朱以珍和顾云掳他们一同搞出来的。为此,他憎恨着他们,痛恨着他们。他想过,有朝之日,出人头地,一定要同他们算清这一笔笔血泪帐。为因此而死去的爸爸、姐姐、学海哥报仇,为因此而蒙辱的妈妈,以及自己愤慰。可是,愤慰、报仇、算清这一笔笔血泪帐,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权势、地位,需要自己有出息,,没有出息,就谈不上自己的愤慰、报仇,谈不上同他们算清这一笔笔血泪帐。所而,他也从中想过,要自己有出息,只有好好读书,接受新知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所以,这样一来,他便从悲愤和痛苦之中苦苦攻读起书来。他把杨老师送给他的《中国通史》、《世界近代史》、《资本论》等书,进行了一系列的通读和理解,使他知道了中华民族起源于一百七十万年前的元谋人猿人,使他明白了传说中的皇帝、炎帝;以及尧、舜、禹,使他充分认识到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皇帝周武王、秦王政、李世民、康熙、雍正等,以及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他几乎都了如指掌,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割地、赔款,被动挨打,清政府的屈辱**,他有着更深的感触和愤恨。由于愤恨,由于感触,许仁华他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起来,这样才不受外力的入侵和耻辱。也由于阅历的广泛,知识的积累,许仁华他想着要做一个刚强的人,正直的人,上进的人,以及富有道德和情操,充满顽强和奋斗的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毕生的努力。由此而来,许仁华开始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他感到,他的振作和现在,无非就是杨老师对自己的心血和教诲,没有杨老师,就没有他现在的振作,他想到了杨老师就是他的恩人,是杨老师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此,他感激杨老师,思念着杨老师,杨老师不来,他会感到冷冷的,心中空荡荡的。杨老师一来,他感到热乎乎的,心中实实在在的,可是,杨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再来,他已经两个星期不来了,他是多么盼着杨老师来啊。
由于许仁华过于思盼,连日来,他饭吃不好,觉也睡不好,昨日,他夜十二点才睡觉,但还是迷迷糊糊没有睡好,由于他睡不好,他就干脆起来读书。可一天又过去了,杨老师又没有来,于是,他对杨老师担心起来,他问母亲,杨老师近一段时间为何不来,母亲回答他,近日来或许杨老师工作忙,没有时间。为此,他想去看望杨老师,母亲关照他再等两天再说。于是,他只能再等两天再说了。他在苦苦期待着杨老师的到来。
就这样,许仁华苦苦等到了第三天的下午。下午,当傍晚已过,夜晚降临。明媚的轮月从东方升起,清澈纯净的月光,辉映着天体上数万颗晶晶莹莹的星星,洒向河流、平原,屋脊和树木,使这块贫瘠的土地充满生机,而给在坎坷、曲折、崎岖、艰难悲观中煎熬着的人们带来一线希望的时候,穿着棕色春秋衫,系着一条米色的长裤,脚踢一双黑色皮鞋的杨老师,挎着一只绿色军背包,披着明媚的月色,走向许仁华的家。一会儿,他来到许仁华家的院子,见许仁华家亮着灯,便走进他家的客堂。
“仁华!”杨老师来到客堂便叫了起来。
“唉!”正在东头房间里看书的许仁华听到杨老师的叫声,应着拿着书从房间出来,心情激动道:“杨老师!”
“仁华,近来还好吗?”杨老师拍拍许仁华的肩头道。
“还好,就是很想你!”许仁华一笑说:“没想到这么晚了,你还会来。”
“来看看你和你妈。”杨老师微笑道:“你妈,她睡了吗?”
“她在房间躺着。” 许仁华道。
“杨老师……”在西头房间躺着的杨玉秀喊道。
“唉,大嫂!”杨老师应着来到杨玉秀的房间。许仁华也跟随了进来。
“杨老师!”杨玉秀道。
“大嫂!”杨老师道。
“这么晚了,您还来看我们,麻烦你了。”杨玉秀道。
“大嫂,你不必歉意,我和仁华是前世的缘分,这不要紧的,切忌挂在心上。”杨老师随床边坐下。
“是啊,这孩子就是惦记着你,你这些天没来,他就是烦你,他跟我说,杨老师近日没来,可能你有什么事情,要去看你,我要他等两天再去看你,这不,你今天来了,孩子和我也就放心了。”杨玉秀道。
“谢谢你和仁华惦记着我,近日来我较忙,但很好。你近来好么?身体怎样?”杨老师感激中问道。
“老样子,心脏病。”杨玉秀道。
“嗯,一定不能劳累。家中体力的活要仁华去做,你休息保重才是。”杨老师应道。
“杨老师,你喝点水吧。”这时,许仁华端着一杯水送到杨老师手上。
“嗯,好的。”杨老师接过水杯道:“大嫂……”杨老师叫着,心情有点激动。
“杨老师。”杨玉秀道。
“大嫂,你们这回有救啦!”杨老师道。
“什么有救?”杨玉秀心中一惊,高兴地道。
“杨老师,发生了什么事?”许仁华心情激动道:“有什么好消息快告诉我们吧!”
“仁华,大嫂,‘四人帮’被粉碎啦!”杨老师怀着振奋的心情道。
“什么‘四人帮’ ?是哪‘四人帮’?”杨玉秀急切地问道。
“是王、张、江、姚‘四人帮’!”杨老师回答。
“那是?”杨玉秀疑问道。
“那是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还有江青,是不是他们,杨老师?”许仁华疑问道。
“对,就是他们‘四人帮’!”杨老师肯定道。
“杨老师!”杨玉秀叫道。
“说吧,大嫂。”杨老师道。
“杨老师,粉碎了‘四人帮’,我和仁华不是照样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吗?”杨玉秀着急道。
“不会,不会的。”杨老师胸有成竹道:“粉碎了‘四人帮’,这将意味着‘文革’结束了,而‘文革’的结束这就必然将被‘四人帮’破坏了的各项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逐渐恢复过来!嫂子,我们的国家有希望啦!你说,我们国家有希望了,你和仁华还会没希望吗?”
“我希望这样,我们真的希望这样……”杨玉秀听了杨老师的话,哽咽着抹起眼泪来,她那枯萎的心,似乎一下子唤起了希望。
“大嫂,你别难过,你们会有好日子过的。”杨老师劝说道:“这些年来,你们吃的苦,受的罪,我是最清楚的了,别难过,大嫂,你的身体要保重啊!保重才会过上好日子啊!”
“我知道。”杨玉秀说着点了点头:“但愿我和仁华能等到你说的那一天。”
“大嫂,会有那么一天的。”杨老师道。
“那好,好……”杨玉秀哽咽着说:“对了,杨老师……”
“什么事?大嫂?”杨老师道。
“你饭还没有吃,我让仁华给你弄点吃的去,仁华!”杨玉秀说着,叫了起来。
“唉,妈,我知道!”许仁华应着,要离开房间,杨老师直起身来,将他拉住:“仁华,别去,我吃过了。”
“杨老师!”许仁华为难着要挣脱杨老师的手去,杨老师使劲拉着他不放:“仁华,老师还会骗你吗?这些年来,老师跟你可不是外人,知道吗?老师我吃过了,真的!”
“您可不要同我们客气噢,杨老师!咱们家虽拿不出什么招待你,但山芋还有这么一点点,我想您也不会嫌弃的。”杨玉秀难过道。
“大嫂,你说得对,我怎么会嫌弃呢?若是嫌弃的话,我和仁华就不会相处到今天了,你说,是吗?”杨老师坦诚道。
“是啊,这我们知道,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我和仁华永远不会忘记你。”杨玉秀感动道。
“大嫂,我不是什么恩人,你们不用**我,我只不过是作为仁华的老师,做自己应尽的责任,你们不必往这些方面去想。”杨老师说着,把仁华拉坐在床边上道:“来,仁华,看老师今天给你带些什么来了?”杨老师说着去解自己带来的绿色挎包。
“带来什么?”许仁华急切地问道,专致看着杨老师的绿色挎包,只见杨老师从绿色挎包内抽出几本书来。
“仁华,这些是我专门托朋友搞来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的课本及其考试大纲。你要好好地下苦功夫把这些课本给我攻出来,明年迎接高考。”杨老师翻了翻这些书本道。
“高考?”许仁华吃惊道。
“对,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