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班班,手数南山,南山大斗,一升二斗,猪吃马吃,汉阳草吃,冷灰热灰,烧成乌龟,大脚蛮婆,缩一只大花狗腿。
选自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歌谣》第一卷第45号(1924年3月2日出刊)第5版,周敏仲搜集。
这类童谣的源流,实不简单,有人考证,甚至在《诗经》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周作人在《读〈童谣大观〉》谈及过它:“此歌自北而南,自元至清,尚在流行”。明末清初朱彝尊撰《明詩综》,录有明代童谣《狸斑童谣》:“狸狸斑斑,跳过南山。南山北斗,猎回界口。界口北面,二十弓箭”,朱彝尊附注为“小儿联臂踏足而歌”。
传承多年,各地版本不一,总体趋势,文辞渐次通俗而语言的地域特点渐次明显,童谣之演变,此可见一斑。
大脚蛮婆:旧时女子以小脚为美,故有缠足之陋俗。女子脚大,常受人耻笑。过去在武汉,如新妇脚大,新郎第二天会说,昨日在坟田里睡了一晚上,意在嘲弄新妇脚大如石碑。蛮婆,未经开化的女子。只,原作“支”。
朱介凡《中国儿歌》179页载录的武昌童谣与这首汉阳童谣类似:“点点班班,脚手南山,南山大斗,一升二斗,猪吃马吃,汉阳早起,若要早不起,把脚收起,——**,来嚼鱼刺”(**,唤猫声)。
《蔡甸民间歌谣集成》第164页亦有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