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第05章 王勃:杀人溺亡,冥冥注定

小说: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作者:高松元字数:4465更新时间:2017-09-21 16:58:27

(一)

写到初唐四杰王勃的死,确实让人有些感慨,前三个文人,可以说基本上是横死,但是王勃这颗初唐时期冉冉升起的新星,才升到半山腰,就陨落了,而且是溺水身亡,关键是当时没淹死,被打捞上来后,惊悸而死,这种死法令人唏嘘,死时也就二十六七岁。

那一年,大概是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从王勃乘坐船只出世的时间来看,当时应该是八月,在海中可能遇到了热带风暴,大风掀起巨浪,年少名高的诗人,想必是第一次见到大自然如此壮烈的一面,可能一个浪头把他打入水中。船上的人紧急施救!不幸中的万幸,他被救起;不幸中的不幸,他的魂魄终究还离开躯壳,一代才子以此方式辞职,年仅二十六岁。

据说,王勃临死之时说,世间好辞,从来就是天籁之音,而我,不过是上天手中的一支笔,现在他要收回去了。

王勃,字子安,被称为诗杰。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王勃像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县令、齐州长史等职。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勃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

传说王勃十四岁就去参加重要考试。应试之**,到禁卫森严的考场,用眼四观,见全是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惟**自己还是一个孩童。当主考官点名点到王勃时,见其长衫拖地,**臭未干,一脸稚气,心中相当不爽。王勃非常聪敏,见状,连忙上前叩拜施礼,说:“宗师爷在上,学生龙门王勃前来参拜聆教。”这几句话,听者颇觉字字顺耳。主考官此时突生奚落之念,出口道:“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郎仗胆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笑,再戏谑道:“昨**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郎趣答:“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主考官窃喜,拊掌道:“神童,神童,果然是龙门神童,准考。”

王勃赴考高中后,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嗣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高宗见此两篇颂词,**,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烔、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当然,让历史记住王勃的自然是那篇惊世之作《滕王阁序》,《唐摭言》记载: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都假惺惺地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很是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这个故事后面据说还有后续,在宴会中,王勃不但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 闲云潭影**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   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   

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怪他们全在胡猜,非作者原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   

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的,玩了这么个小花招,一字千金。”——不过,王勃的才气他不得不服。

(二)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有才之人千万不能过于外露,否则就会倒霉。王勃一生中倒霉的次数其实非常多,可能最终还是和他诗人性情的性格分不开吧。

乾封初(666年)王勃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这种陪公子读书的好差事,王勃没干太久就出了件大事。

当时的皇宫风行斗**的游戏,诸王间也以斗**取乐。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王勃毕竟年轻,他开玩笑地写了一篇《檄英王**文》,讨伐英王**,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高宗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并立即下诏废除王勃官职,当天斥出沛王府。

——这就是王勃的幼稚之处,皇权之争历来就是在为皇帝的心头病,结果你在几个小王子之间讨伐来讨伐去的,简直是太不讲**了,尽管唐高宗本人也不讲**,他最后把皇位弄到了老婆武则天手里,但那是后话。

被高宗怒逐出府后,少年得志的王勃经过这样的打击,心情自然是沉重的。他在《夏**诸公见寻访诗序》中说:“天地不仁,造化无力,授仆以幽忧孤愤之性,禀仆以耿介不平之气。顿忘山岳,坎坷于唐尧之朝;傲想烟霞,憔悴于圣明之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凄怆悲苦和不爽。

总章二年(669)五月,王勃悻悻离开长安,南下入蜀,开始了他将近三年的蜀中漫游。在蜀期间,朝中曾先后征召过王勃,但是王勃毕竟是小年轻,玩孩子气,都称病辞谢。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王勃此举再次孩子气,你不能因为自己受气,就转移到欣赏你人的身上。

第二年,王勃听友人陆季友说**州多药**,由于他学过医,他很想去,便设法做了**州参军。这是王勃第二次走上仕途。但谁能想到,等待他的却是第二次沉重的打击。王勃恃才傲物,在**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不但如此,他还做了一件直接关系到他命运的蠢事——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到自己府内。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后又巧遇大赦,免除了死刑。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

至于王勃擅杀官奴的具体情况,史无详载,是非莫辨。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我们也认为他是吓怕了,一生做了两次官。第一次,触怒龙颜,第二次成了**犯,差点被现场**掉。虽然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

(三)

王勃死得确实有些遗憾,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文弱书生毕竟是文弱的,即使“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登临华山,面对险路不也吓得放声大哭,连遗书都写好了吗?

不过,我们再仔细想想,王勃的意外之死也不是没有因果的。如果当年他不冒失**,他的父亲也不会受牵连被贬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去看父亲,他也不会因渡海落水而死。

近年来坊间不少学者和朋友质疑王勃的死,认为王勃的死过于蹊跷,为什么同行的那么多人,没有人落水就他落水了,落水了淹死也罢,为什么救上来还被吓死。甚至有学者大胆猜想,说王勃做《滕王阁序》,不但拂了阎都督的面子,而且还敲诈了阎都督1000两银子,虽然阎都督表面上做的很礼贤下士,但是最终还是气不过,加上王勃平时做人太过高调,经常搞不好同僚关系,所以完全有可能利用渡海之际把他灭掉。

当然这些臆测没有任何史实依据,不过,作为后来也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有才之人终究遭人嫉恨,更何况那么高调的有才之人。

关于王勃**这事,史**载不详,王勃自己留下来的诗文也基本难窥端倪,是不是遭人陷害,实在很难推断。

就是和王勃起名的初唐四杰杨炯,虽然表面上夸赞王勃,但私底下也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对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排名顺序很不满意。这有点像我们曲艺界的门派之争,前后位置非常讲究,基本上是一个不服一个。不过,客观讲,能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诗句的王勃文才远远盖过这三位。

杨炯作为王勃的朋友居然说出这种话,大概不是简单的嫉妒吧,让人不得不怀疑王勃是否曾经让他难堪过。这是不是王勃的不幸,抑或是他自身的性格悲剧造成的一种偶然后果呢?

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郑振铎先生在谈到王勃诗歌对后代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

就连对他爱恨交加的唐高宗也对他的早逝感到可惜,上元二年(675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著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天才也。”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皇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做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做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当年朕因斗**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高宗**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

  高松元说: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