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第05章列却知县1

小说:张叉叉列却传 作者:郭大国字数:4335更新时间:2018-05-07 16:52:51

宣恩县乾隆元年(1736年)改土归流,到辛亥**(1911年)清朝覆灭计175年,共有106位知县,平均任期一年半,任期不足一年的****皆是。只有末代知县曾传章的任职时间最长,当了8年知县还加几个月的**知事。曾传章,湖南黔阳人,光绪拔贡。他一表人才,学问深厚,且为官清廉,又能为民办事,官声尚好。

拔贡是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中的一种。在早年的清制中,每6年科考一次,到乾隆中期改为12年考一次。每府学选两名,州、县学各选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选考,保送入京,作为拔贡,就是选拔贡到翰林院之意。由于所选的人数少,所以条件要求很高,既要年轻,又要文才人才都好,叫才貌俱全。朝廷为防止考试中的冒名顶替,凡报考的人都要填写画貌册。除籍贯、年龄外,本人的高矮、胖瘦、脸庞、眉眼、颧骨的尺寸大小都要填写入册,如果面部有什么特征也必须填写。监考官看了画貌册就可以想出一个活灵活现的考生出来。开考的时候,监考官一边唱名一边对照画貌册验像,验像无误的考生方可进入考场考试。一些岁数较大的考生为了瞒年龄,便不留胡须。非常可笑的是,这些超龄的生员除去胡须不是用剃刀剃,而是用手或者镊子拔。那些胡须浓密的考生常常拔得嘴巴肿成“天蓬元帅”,好些时**吃不了东西。同曾传章曾拔贡一起考试的有一个生员拔胡须发炎严重,差一点拔去了他的性命,而他贡生的功名又没有求到,实在叫人哭笑不得。曾传章考上了拔贡后,想到那位生员肿胀的嘴就时常**自发笑,便谐谑地作了一首五绝:《刺拔贡》

拔贡先拔胡,

未拔胡已无。

早知不拔贡,

何须去拔胡。

旧时的衙门,知县主要是做两件事,一是收税,二是升堂断案。曾传章曾知县虽处末世,他在做好例行公事的同时,不被****所影响,做了几件被宣恩人极为称道的好事。

一是筑了宣恩渡口。宣恩县城过河一直是用船摆渡,这以前涨洪水时船不能开,平常船又**不了岸,宣恩县城中人的出行极不方便。曾知县到任后,在现在的小学旁边修了个大码头,人们在码头上上下船,这样过河又方便又安全,就是涨点水人们也能顺利过河。县衙还出钱雇船工常年摆渡,为人们减轻负担。

二是整修了宣恩南北通**的天堑东门关骡马大道。宣恩县有一座名山叫东门关,它东西走向长百里,横亘在宣恩县的地域中间,把宣恩分成南北两片,是宣恩南北乃至湖南湖北过往的交通要道,也是宣恩古代的重要地理标志。东门关矗立在宣恩县城的正南方,按理说应该叫“南门关”才是,但人们认为在天干地支中,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水火无情,南方属火不吉利,特别是山属火,火灾连连,更令人生畏;而东方属木,木郁郁而有生气,一派兴旺景象,而山属木,**木葱茏,则大吉大利。于是人们便舍南取东,这就是东门关本在南边为什么它的地名为东的由来。东门关山路陡峭,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奇。山雄虽有自然之美,但人们从此过往却是叫苦不迭。曾知县便举全县之财,组织上千劳力进行修建,极大地改变了该地的交通状况。原来人行都困难,而后可以过骡马,抬滑竿。

三是扩建了龙洞书院和科举制度中的生员考棚。曾知县到任宣恩知县后,他认为宣恩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低迷,读书的种子少,民智未开。他便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扩大书院地盘,实行新式教育,增多读书学生。他曾说过“宣恩县的民智开发,孩童的事是大事”,这句话广为人传。他还争取省学政批准在宣恩县设考场取士——以前宣恩的读书人最初级的生员考试都要去宜昌府——宣恩在咸丰年间建考棚曾设过考场,但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曾知县到任后,科举考试的建制和规模都扩大了,极大地方便了读书人的仕途路径,激发了读书人的读书信心,当时的这一举措让全县人都为之振奋。

在他的任上,县衙不曾整扩,他亲笔在门柱上撰写了一副楹联,曰: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一官

一个地方,百姓是否安居乐业,经济是否发展,文化是否昌盛,全**一地方官,古今一是。

曾知县不仅勤政而且爱才。他听说沙道沟的学馆办得好,而且有一位少年才俊张翰香小名叫张叉叉的非常聪明,便想一见,一探虚实,于是他便乘轿前往。他轻车简从,随员很少,一路上没有人在前面鸣锣开道。他们走在沙道沟街上,一行人并不显得招摇过市。

叉叉和王仁祥祥吧儿几个孩童,每次都是**着铁环去上学。这天,他们正沿街**着铁环一路相邀时,碰到前面有一顶官轿正迎面过来,前面的几个孩童看到后都急急忙忙闪开在两边站立,叉叉在后面正玩到兴头上,自顾自的往前推着铁环跑。他没注意轿子从前面过来,情急之中没控制住铁环的走势,被前面的差人把他一阻隔,铁环便**到了轿子的下面倒了下来。叉叉站在路中间,直瞪瞪地盯着轿下面的铁环不让路。前面的吏员想掀开他,他便同这位差人闹了起来。曾知县在轿中听到外面的吵闹,便下轿来想探视个究竟。他看到的是一群书童,**几个都手里拿了个铁环在旁边偷偷地看热闹,只有路中间站着的这个孩童,初生牛犊,虎虎横眉不让路。曾知县想到这个读书的孩子这般顽劣,一定学业差,便计上心来,想先给他出一个对联来教训一下他。就随即脱口而出:

“童子游戏七八个,唯汝狡。”

叉叉一听这官员既是在骂他又是在考他,便灵机一动答道:

“知县俸禄**百,**公······”

叉叉把尾音拖得很长,后话不说,只是两眼直直地盯着这位官员,留下悬念。

曾知县讶然地望着叉叉说道:

“孺子何无后语?”

叉叉转怒为笑地说道:

“大人如果把铁环给我,则是‘**公廉’。”

曾知县接着说道:

“如果本官不给你呢?”

叉叉道:

“那就是‘**公贪’了。”

“一铁环也算贪?”

“百姓无小事。”

“小小孩童,也算百姓?”

“我们的知县大人说过了,‘孩童的事是个大事。’孩童的事**百姓的事还重要。”

曾知县“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他几乎是笑得前仰后翻。一是笑他在县里说的话连乡下这样的孩童都知道;二是笑这位学童实在聪明,小人尽说大人话,而且还说得滴水不露。他本来想教训一下这位顽劣之子的,却反被他鄙薄了,便立即叫差人从轿子下面把铁环取出了递给叉叉。

叉叉接过铁环,对这位傲慢的官员厉声说道:

“老爷,你已犯下了滔天之罪,知否?”

曾知县没想到这孽子的口气是如此之大,他是见过各种场面的人,没有动怒,相反还压低语气道:

“何罪之有?讲来。”

“目前是大清国吧?”

“是的。”

“你身为朝廷命官,拿大清国钱粮,却在轿子上悬着光绪帝的制钱到处巡游。目无天子,有辱皇上,为大不敬,可知罪当几何?”

这官轿是民间匠人打造后县衙**的,为显其美,工匠们打轿时在轿顶四周挂了不少钱币,俗称眼眼钱,是朝廷币坊专门制作的,上面印有乾隆、光绪等是那个皇帝制作就是那个皇帝的年号。曾知县平常只管坐轿,没太注意这些个细节。把眼眼钱穿起作饰物在民间也是****皆是,普通百姓没有人去管他,人们也没有把这当回事。作为一个七品知县,朝廷命官,若由人理论起来,小题大作,上纲上线去理喻,侮辱印有大清皇帝名号的官币,按大清律的规定,的确是“大不敬”罪。清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怕**对他们不尊重,“**”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样的严苛,在清一朝已是**无数。“大不敬”的罪名,轻者要下狱,重者可致死罪。曾知县听到叉叉这么厉声厉色的言辞,心里陡然绷紧,五脏六腑都在发麻,心动过速,吓得他只愿叉叉快快住嘴。心里懊悔刚才自己小看了这孽子,现在方知他的厉害,立马叫差人把轿顶四角的眼眼钱一个一个地取了下来,迅速去给叉叉道不是。

叉叉是那天生的列却鬼,猴精之人。他已从刚才曾知县站立的架势和说话的水平,就暗自猜出面前的这位大人就是当今宣恩县的知县大人了。他曾多次听周先生说过当今知县是一个既有学问又能勤政为民的好官,他的内心还是非常敬重这位知县的。刚才的一番列却只是觉得这位知县小看了他才为之,在曾知县的态度由傲视转谨慎给他陪小心的当儿,叉叉已经迅即改变了态度,便立马单膝下跪毕恭毕敬地说道:

“知县大人在上,叉叉刚才失礼了,望乞恕罪。”

曾知县听到叉叉的自我介绍,他陡然明白面前的这位顽皮的孽子就是有名的神童张翰香时,顿时的神情由惊吓变惊奇,不禁哑然失笑道:

“嚯嚯,你就是翰香啊,奇才,奇才,果然名不虚传。快起,快起,我们去见你的周先生去。”

曾知县一把把叉叉抱起就往轿子里面塞。叉叉开始还有点扭捏,觉得坐知县大人的官轿不好意思。曾知县执意要他两人一起乘轿去见周先生,叉叉就坡下驴,便坐了进去。叉叉是第一回坐轿,晃悠晃悠的在里面,多少有点不自在,走了一段路后,心地平静坦然了。他从轿窗向外看到那些熟悉的街坊和熟悉的人们一幕一幕的晃过,一种为人之上的自尊感陡然而生,便自言自语地说道:

“大丈夫该当如此!”

曾知县听叉叉如是说,知道叉叉坐在轿子中想的什么,觉得后生可畏,对叉叉说道:

“小小年纪,其志向倒不小。当年汉高祖还是个亭长时,去送修长城的劳役回到黄河岸边,看到秦始皇祭泰山归来的车队浩浩荡荡,心生不平,励志要干一番大事业,说的就是你这句话。”

叉叉答道:

“我没有什么鸿鹄之志,干不了什么大事业,而我就是对世上的那些不平事嫉恶如仇。”

曾知县赞许道:

“大丈夫该当如此,是男人该当如此!”

说话时,把叉叉的肩膀用力抱了一回。

不多时,轿子到了学馆的门前。周先生在大门口已恭候多时了。还没有等轿夫掀开轿帘,叉叉就窜出了轿门。大声叫了一声周先生。周先生笑嘻嘻地迎到轿前,一看到叉叉蹦出来在叫他,正在诧异“怎么会是他呢?”的同时,曾知县由轿夫扶了出来。周先生道:

“知县大人探视弊馆,长途劳顿,在下有失远迎,见谅,见谅。”

曾知县道:

“让先生久等了,失礼。先生有所不知,刚才在街上我被你的学生翰香好列却了一回,才叫我姗姗来迟。”

周先生道:

“学生失礼,我不教之过,给大人赔礼了。”

一番礼毕,二人相携入馆,一路说笑。馆内几间教室都是一片朗朗的读书声,曾知县看后非常高兴。他觉得他上任宣恩知县后,宣恩各地能有书声响起是他的一大政绩。他走进一间教室,提笔写了一句话,分别要各位学生朗读出来。

“自己已经不是己巳年的自己了。”

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的朗读出来,只有王仁祥“己、已、巳”搞不清楚,连读了几个“****”,惹得满堂大笑。

曾知县又提笔写出“戊、戌、戎”三个字,要学生编一句话中必须内嵌这三个字(造句)。有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也有几个学生说出的也还像那么回事。只有叉叉吟出了一首五绝:

“戊子初长成,

戎装裹一身。

直到甲戌年,

**驻长城。”

叉叉吟完,众人一派惊叹。曾知县称赞周先生育人有成,周先生内心窃喜。

  郭大国说: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