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序三 我的精神困境

小说: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 作者:吕途字数:3276更新时间:2018-03-14 17:08:20

序三

我的精神困境

- 《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读后思考

在京就职的大学毕业生 郭靖

大约一年前,看到本书的初稿,一年后定稿了再读,读了两遍、三遍。每一次读,感触和收获都不同。记得第一次的时候,早晨坐在那里开始读,抬起头发现已经是中午了,还是很有趣的啦。当时让我感到振奋的是看到故事里工友的意识发生的变化,我觉得这种意识的改变充满了力量,我本来特别害怕我越读工友的故事越绝望,没想到和我的担忧相反,总之了,在我自己找不到希望的理由的时候,看到别人充满希望的活着就成了我充满希望的理由。读初稿的时候,我一边读一边在纸上画了一个火柴人:生活是身体,工作是四肢,思考(做什么样的人)是脑袋,实践就是行走的方向……,画下这个火柴人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的模式当中,我们同这些工友一样,需要工作养家糊口,需要生活供给能量,需要思考支配行动,需要方向指明道路。这几乎是作为一个**中人,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要素。

这次再读,我觉得作者好像在开解我的痛苦,在用工友的例子引导我往痛苦原因的深层次去思考。在这本书里,作者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人”、“新工人文化的实践”这四个部分,来反映当下新工人群体的文化状态。所以,这书不仅仅是给工友看的书。文化与命运,是每一个生存在当下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命题。

2008年我来北京念大学,专业跟新闻媒体相关,快毕业的时候,作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我顺利在北京找到一家媒体单位实习,担任一个项目的执行导演并在毕业前一个月**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觉得,我应该继续留在那里,理由是:“公司给了你这么好的发展平台,继续下去,前途宽广。” 但我最后离开了,选择了去大兴当村官。那是我决定离开那家媒体的前夜,在我连续奋战了两周,几乎夜夜通宵、盒饭为伍之后,肠胃提出了**。深夜十二点,我在公司的卫生间狂吐,筋疲力尽。我听着楼道里一扇接一扇的门“咣当”“咣当”关上,同事一个接一个离开,看到在卫生间呕吐的我,多数人只对我说:“快点剪啊,明天审片子了。”加完班,走在回学校的路上,已近凌晨,我就在想:我这么拼命,到底为了什么?我感觉自己悬在了空中,够不着地也看不到天。我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知觉。所以,我要离开。我的老师和同学劝阻我:“辛苦和忙碌本来就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你应该珍惜这份工作并且感激公司给你这样的机会。”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错了,但总之,我还是离开了。

我去北京大兴的村子面试村官的时候,看到那里山清水秀,生活在乡村的人们怡然自得、节奏缓慢,我感觉很好,就决定留下,合同一签就是三年。我以为可以在为村民服务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价值。来了以后发现,也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服务的村子面临拆迁,流动人口众多,很多农民早已不再**种地为生,他们把房子租给外地人,一边收取微薄房租,一边坐等拆迁。问题层出不穷。我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帮农民写“状子,”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养老和房子。为了房子,兄弟反目、父子相诋;为了赡养老人的问题,互相推诿、斤斤计较。这些问题,我其实是解决不了的,我的工作就是帮助双方把陈述的事实用电脑打出来,他们好去找**部门调解,有时候需要上法庭。

这期间,我遇到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我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对村庄发展的好的建议,如果大家有好的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我一定尽力而为。”村长觉得我啰嗦,就说:“别说那么多了,你不是大学生么,你就上网看看,想想有没有不劳而获的办法。”村民代表们也跟着响应。我慢慢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眼看着隔壁的乡镇和农村,都依**优越的地理位置,招商引资,开发土地资源,农民用土地换了好几套房,好多钱,他们也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我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身上。有个村民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他的姐姐嫁到别的村,拆迁以后分了6套三居室的房子,还有200万现金。我听得目瞪口呆。很显然,我无法满足村民这个想要不劳而获的要求;也很显然,村子里决策性的大事儿也都不需要我参合。还有,**无法发挥作用更苦恼的是,我其实并不认同他们卖掉土地获得补偿的向往,我不认为住上楼房就一定会幸福。但从情感上来说,我又可以理解他们,一辈子饱经风霜,守着点庄稼勉强度**,几乎跟五环内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相隔绝,他们也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果实。

就这样,在矛盾当中,我再次迷失了自己。

三年村官合同期未到,还得继续留在这里。我就在村里做点零星琐碎的事儿。我爱好摄影,就给村民拍点全家福和一寸照,辅导村民孩子写作文,给上了年纪的老人读儿女们寄来的信件,甚至谁的手机开不了机啦、出不了声啦,也帮着捣鼓捣鼓。时间久了,我开始习惯并且享受这种状态。村民相对来说还是淳朴的,他们叫我去家里吃饭,偶尔收了农产品放在我宿舍的门口。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看多好啊,其乐融融,一派祥和。要知足。”也会有另一个自己在发声:“这不是常态,**是不对的。你不过是在一个舒适的区域内呆着,使自己少受一些道德谴责的苦,说白了你还是在逃避。”在我身体里,常年存在这两个小人儿,它们不停地在打架。

我以为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常常反思和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所以人生没有方向,庸庸碌碌。但我发现,太多大学毕业生跟我处于一样的状态了。即使有些同学混得风生水起,出入各种豪华宴会,晒各种奢侈品;但是她们这一刻兴高采烈,下一秒就精神萎靡不振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意思。我有的同学在企业当白领,谈个项目动辄几百万、几千万,自己加班加点拼了命干活,到头来工资收入追不上飙升的房价,在北京落不了户、安不了家,下班以后就是看看电影、唱唱歌、喝喝小酒、逛逛街。

让我们再来看新工人的文化与命运,作者在文中总结了很多工友处于的四种精神状态:迷茫、迷失、**、逃避,把我们大学生和工友一一对应,如出一辙。作者在书里说:“我们这个**出了很大的问题。**发展的目的出了问题,人生活的目的出了问题。这就导致我们的环境出了大问题,新鲜的空气成为了一种奢求,人们白天看不到蓝天白云,夜晚看不到星星月亮;我们的**公平出了大问题,很多人挥霍无度,很多人居无定所;打工群体的现状和未来出了大问题:待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农村,迷失在城乡之间。”

这本书从初稿到定稿,我一直在读、一直在思考。生命的容量太大,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数字,每一种思考都让我用来反思自己。我再没有了那种大学生面对工友时候的优越感,我学会了用一个人的心和情去感知另一个人的苦和乐。我也在想,是谁造就了他的苦,又是谁让我们这么难以走出精神的困境?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我们?在“新工人文化的实践”这部分,作者列举了“北京工友之家”的一些实践探索,那些探索也许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可以给很多人以启示和鼓励。我在那里做过短期的志愿者,在那里,每个人都朝气蓬勃,在他们身**闻不到那种生命腐朽的味道。前年同心学校面临被关闭、一度被断水断电,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的抗争下,学校生存了下来。再苦再累再难也吓不倒他们,就凭这种积极的生命状态,我就有理由相信:再大的势力也得在这样的生命能量面前畏惧三分。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妈第一次跟我聊起我出生的故事。足月以后羊水破了,我却不出来,胎盘老化,医疗条件差,几乎保不住了,后来一个老产婆一点点把我剥离出来,产婆说,我能够活下来就是个奇迹。这么艰难来到世上,活着,总得对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有个交待吧!可是,我怎么做才算对得起这生命呢?我越想越痛苦,越想越没有出路。

我不能准确地回答这本书的思考和分析有没有给我和我们这样的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至少促进了我的思考,并且让这个思考不那么个人化。我的精神困境也许不是**这本书就能解决得了的,但文中大量的研究访谈让我确信,个人的困境也是整个**的困境,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对生活在此时此地的整体生活方式的体验。“北京工友之家”不一定是每个人的参照典范,但“皮村精神”可以温暖许多过路的人。

2014年9月4** 北京

  吕途说: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