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谟奏道:“陛下,臣认为与吐蕃和亲不妥,丢了天朝的颜面,边关战事应从长计议。”
唐宣宗便立刻到麟德殿,传旨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宰相刘瑑奏道:“我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藩镇割据,内忧外患,不可用兵,前年,我军征讨党项叛军,损耗甚多,用兵岁久,国用颇乏。目今之计,应休养生息,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治理国家,富裕**,再行征战。”
翰林学士令狐绚奏道:“吐蕃失和,内斗不断,已无力与我天朝抗衡,不足为惧,此定是边境将领故意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
宣宗说:“贤卿所奏有理。”便派节度使白宗敏到边关镇抚。此时,宣宗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何人也?白居易!白居易在杭州、苏州任过刺史,增筑湖堤,蓄水灌田;疏浚水井,以利饮用。他的政绩为世人所知,离苏州时,“郡中士民涕泣相送”。后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尚书。宣宗李忱即位后,决定宰相的人选,首先想到的是白居易,但下诏时,白居易已去世八个月了。人才难求啊!宣宗出乎意料的悲痛,便吟道:
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子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是唐宣宗写下《吊白居易》,深表了怀念之情,心内大有当年刘邦《大风歌》中“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悲伤和对人才的渴求。
众人听了,都掩袖而泣。
宣宗便传诏,令黄门侍郎郑颢速拟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长安应试。
一日,招贤文榜行至高凉。
朱太守刚喝醉回来,倒着看了半天,然后哈哈大笑,说:“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现在都近250多年了,岭南是‘蛮夷之地’,比中原落后不知多少年,前些年侥幸出了个状元莫宣卿,今后的科举必定又是一塌糊涂,无声无息的,干脆让我擦股算股了。”说着,拿着文榜往茅坑去。
左右急了,急去制止。
有读书人出身的叫道:“用招贤文榜擦屁股,你这是污辱斯文。”
也有的叫道:“倘若有人告上朝庭,死路一条。”
朱太守一听,打了个冷颤,酒醒了几分,说:“原来皇榜不能擦屁股的,差点误了大事哩,快,把招贤文榜张贴出去!唉,这文榜贴与不贴一个鸟样,反正谁上京考试,还不如捉个**鸡到床上摸屁股,让鸡多下几个蛋……”说完哈哈大笑。
失太守这一笑,却激怒了一个人。
这人就是杨筠松。
唐大中九年(公元856年),年仅17岁的杨筠松决定了赴京城参加廷试。
他在城墙上看了黄榜,即时回家,对母亲何姑说:“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意欲前去应试。倘得一官半职,显亲扬名,光耀门庭,是我的志向。”
何姑看着杨筠松,半天才说:“我儿是读书人,前年乡试中了举人,正该进京求取功名,然而你出生在我们这样的家庭,家徒四壁,就连书也买不起,哪儿会有出头之日呢。”
杨筠松说:“不要担忧,我听说西江旁边的结坡有个林学儒,家里藏书甚多,我挑些谷米上门,到他哪儿学上些日子,就能上京应试。”
说完,杨筠松拜辞母亲,走了二十多里,到了结坡。
离半里之外,便听人声喧哗。
杨筠松快步入村,遇人施礼问道:“林大儒在么?”
那人盯着他:“你不是来喝喜酒的么?”
言罢,带他入村,到了林大儒家里。
杨筠松看到林大儒喜气洋洋地与一个天香国色的女人拜堂。原来林大儒夫人早丧,那女人新丧了丈夫,刚巧唐朝是个开明的朝代,两人便张灯结彩,喜结连理。
这时林大儒心花怒放,听说有人来借书,便叫杨筠松进来相见。
杨筠松跪到地上,拜了三拜,说:“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先生藏书甚丰,不知可否借给我一读。”
林大儒却一口拒绝,说:“你是知道的,我爱书如命,宁肯借老婆,也不借书的。”
杨筠松说:“皇恩浩荡,开科招贤。我想遍读群书,然后赴京城参加廷试,倘若得中,必传你的美名,你的书籍也名声在外,比收在柜子里胜上百倍。”
旁边有人笑:“我活了这么久,只听到过有人借谷借米,就没听说过有人借书的。”
林大儒沉吟了一下,心里想:借书给人学习去考试,闻而未闻呢,又看杨筠松,眉清目秀,面如冠玉,一表人才,心里竟有几分欢喜,便问:“你知道你一考便会中的么?好大的口气。”
旁边的有人不屑一顾说:“这好办,一考便知。”
林大儒便叫旁边的孙秀才出题,孙秀才踱了半天步,心里生出为难之意,然而总觉得心里想出来的题目太容易,便在沉吟不决之中,突然,他的目光落在林大儒和他的新夫人身上,不由眼睛一亮,说:“我有个下联,你对上联吧。”瞧,他从下联出题,够绝了吧?!他摇头晃脑说:“旧枪旧炮旧战场。”说完一得意笑,大家想了一阵,也陆续地笑了。
林大儒看新夫人,两人也脸红红地笑了。
不想杨筠松脱口而出,说:“新被新席新蚊帐!”
众人大笑。
林大儒也笑。笑过之后,说:“你不用挑谷米到我这儿看书,你把书挑回去看行了。”
杨筠松拜了三拜,叩谢书恩。
第二天,林大儒将杨筠松带到他的藏书房,看到许多奇珍异宝,摆列无穷,柜上、箧外,都贴了签,楷书着书籍名目。杨筠松挑了一担书,谢了林大儒,然后挑着出门。行不数里,见到一座大山,上有六个山头一字排开,山的两个尽头都是嵯峨黑石。杨筠松从山脚而过,忽然头上乌云密布,下起了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