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太皇太后家族在朝为官四十年,势力盘根错节。内有上官太皇太后总理后宫,外有上官鼎把持朝政,上官家族一时权势熏天,特别是上官兰馨新封皇后,上官家族一时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因李从俊继位,郑娥新封太后,遂感觉一时扬眉吐气。
原来太后郑娥祖籍山西,曾祖父郑延通任左金吾将军,祖父郑虎领嘉州刺史。郑娥的父母在弟弟郑冀出生后不久,便双双亡故,遂姐弟俩被寄养在母亲卢氏的娘家。寄人篱下的郑娥,稍稍长大就成了歌女,歌声婉转动听,郑娥跟随一个叫郑渊的族人,离开蜀地,来到了京师洛阳谋生,郑渊因生计艰难,打算将郑娥卖掉。那知机缘巧合,时唐昭宗长子韩王李嗣元(即日后的唐明宗)府中的参军张岐在偶然之间,见到郑娥,惊为天人,便留了心要引荐郑娥,以讨主人欢心。果然李嗣元一见郑娥,如干柴烈火,大为喜爱。郑娥乃风尘中奔波讨命之人,见惯了人间冷暖,练就了一颗七窍玲珑心,比起韩王府中那些不谙世事的年轻女子,更多风情妩媚,每日相伴韩王,红袖添香,解烦除忧,韩王愈发爱重郑娥,与她如胶似漆。
时上官皇后偏爱幼子代王李嗣显,对长子韩王李嗣元严苛异常,动辄得咎,曾向唐昭宗提议,要废长立幼。母后严厉,存废立之心,韩王每日如履薄冰,遂感与郑娥相伴,处处和谐,犹如唇齿相依,竟一刻也不能离。
一日,上官皇后召来李嗣元**母,询问到:“本宫见韩王连日来憔悴消瘦,皇子身边有何人伺候,竟如此不尽心?”
**母钱氏遂徐徐上前禀告:“皇后圣明,妾身不敢隐瞒,近日王府里进得一个丫头,竟不知哪里来的狐媚子!迷惑韩王,偏偏韩王喜欢的不得了!王府里闹的不像样子呢!还望皇后做主。”
皇后闻听皇子与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厮混,大怒,令李嗣元将郑娥赶出王府。不久,又向昭宗禀告,请求为李嗣元赐婚,皇帝下诏,新娘系出名门,为开国功臣崔倜的曾孙女。可怜一对小情人要分离,李嗣元不敢违抗父皇母后之命,又难舍郑娥。
是夜,月色如华,分离时刻,郑娥泪眼涟涟,哀泣道:“贱妾承蒙王爷怜爱,实属今生之万幸,今日分离,不知何日才能再见面!只愿日日佛前为王爷祈福,期盼王爷还记得贱妾!”
李嗣元拿出一枚九龙玉佩,放进郑娥的手心,道:“今日以玉佩为证,他日必不负卿!”月下二人海誓山盟,难舍难分。
李嗣元将郑娥秘密安置在张岐家中,不时私会。张岐见是皇子极爱之人,侍奉郑娥甚为小心谨慎。为避嫌,张岐从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选了一处宅子安身。
至道八年,唐昭宗驾崩,太子李嗣元承继大统,即唐明宗。即位后,将郑娥接入宫中,但后宫已经有了崔皇后和其他一众嫔妃,郑娥并无名分。入宫后,郑娥不与明宗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们争宠。后宫嫔妃中,卢氏(即日后的卢淑妃)极为有宠,明宗出巡,卢氏亦不离左右,受宠之深,与郑娥几乎不相上下。对于宠妃卢氏,终郑娥一生,都与之情同姐妹,从无间隙,在后宫中共同进退。
郑娥先前生下三女,被封为四品美人。终于在长兴7年,生下一子,取名李从俊,之后接连晋升为昭仪、德妃。长兴十五年,崔皇后驾崩。因崔皇后无子嗣,明宗欲立郑娥为后,朝中重臣皆以“郑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为由,表示坚决反对。上官太后强烈反对,遂指使大臣赵安仁举荐另一个人选——出身高贵、前宰相沈寐的孙女沈婕妤。明宗不悦,姜赏趁机进言,说赵安仁请立沈氏是为私,明宗很快将赵安仁远斥,立沈氏为后之议遂不了了之。
明宗仁孝,虽然惧怕母后,在政事上处处向上官太后禀告,与之商议,但明宗与郑娥自幼相识,经历风雨,感情甚笃,虽郑娥不曾封后,但总领后宫,位同副后。上官太皇太后深恨之,然亦无法撼动。
郑太后的胞弟,名唤郑冀,相貌丑陋,但巧于文辞。上官鼎掌权,郑冀还只是个六品小官,往来于上官鼎家,陪上官鼎饮酒,时跪时起,对上官鼎的恭敬就好像是上官鼎家的晚辈一样。等闵帝李从俊登基,郑太后请闵帝给郑冀封官。闵帝急于找到自己的政治帮手,于是封郑冀为中郎将。当初带郑太后上京城的族人郑渊,也因此得封荆州长史。郑太后的外祖父一族也连带得封高官厚禄。
真可谓一朝福禄源源至,富贵荣华显六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