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20.尊师重教 开办社学

小说:大明都城传奇 作者:大笔一挥字数:4536更新时间:2018-09-23 13:30:09

20.尊师重教 开办社学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考虑到新生的大明王朝面临前朝元政权留下的烂摊子,整个社会千疮百孔,百业凋零,百废待兴。最关键的是整个社会中庶民缺乏法制观念,官员淡漠道德情操,其腐败之风尤为严重。

朱元璋对中书省官员训话说:“好的治国方法在于提高社会道德风气,而要达到好的社会风气则重在教育,如果教育搞好了,虽是民间二流子也可成为谦谦君子;如果教育颓废了,虽是有才之人也会坠落为小人。可见教育对于民众教化之重要。自元氏废除礼教,因循百年,而中国礼教几乎丧失殆尽。朕即位以来,日夜不忘振兴礼教,以一洗污染陋习。所以朕命礼部制定新的礼仪规范。虽然礼仪已经制成,但需要与大家参与讨论,以参考先王法典,恢复中国礼教,其内容务必符合明朝社会人情,最终成为定式,以尽快让朕放心。”

朱元璋话头一转又说:“相反,前代的元朝教育荒废又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其元代学校教育原本就不受重视,后来甚至取消了科举考试,让文化人看不到希望。更严重的是由于连年战争,百姓大多是文盲睁眼瞎,他们也许认识什么是十八般兵器,可是却连祭祀用的礼器都不识,可见百姓对于礼教学识的淡薄,更不要谈自觉遵纪守法。因此我朝目前最急的要务就是教育,必须尽快在全国实行大办社学。”

洪武元年,皇帝朱元璋听从刘基等谋臣的建议将整个南京城的城墙工程都停了下来。他要集中精力下大力气做几件更为重要的大事。首先革新礼制,命礼部设礼局,召集儒人制定《大明集礼》;二是恢复传统教育体制,他决定将元代路学改为社学在全国推广,实行府、州、郡、县、乡多级办学;三是整顿吏治,惩治腐败。命吏部制定官员岗位责任制和廉政条例,大力惩治官员腐败现象;四是改革**,实行儒、释、道“三教合一”让民众有所信仰。

朱元璋虽是布衣出身,却很重视教育。早在建国三年前的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时就在应天府城鸡笼山上,开办了明朝第一所社学——国子学。三年来已经培养了近千名大学生,此刻正好作为朝廷首批办社学的师资力量。

朱元璋考虑到城墙工程停建一年,工部大部分官员处于无事可做的现状,因此决定除少部分官员留守外,大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官员暂时充实至各级郡县的社学中,一是负责建设校舍,二是负责招生办学和授课等。

升为按察司左御史大夫的隋赟和工部侍郎韩铎等几十个官员在城墙工程停工期间,先期去各地筹划指导建立校舍,他们根据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并根据各级社学的人数设计相应的校舍。府、州、县学都派去了教育官员,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人,又设训导,府四、州三、县二人。如京府生员名额则为六十人,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生员二十人。

工部奉皇上御旨,先设计出京师应天府学和上元、江宁县学的校舍方案作为全国社学样本,并由田顺儿计算出每座校舍所需要的建设资金方案报皇上御批。后来应天府学选址在朝天宫边上,经过三个月的紧**设,尽量赶在春季开学之际投入使用。

朱元璋要求给予府、州、县学的师生月廪食米每人六斗,有关部门会定期给以鱼、肉蔬菜及衣物等。贵为皇后的“马娘娘”还亲自过问学校的“后勤供应”,马皇后在珍珠桥一带建立了专门的学生后勤仓库,主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学生四季所用的鞋帽衣被等。

为了解决师生们每天的蔬菜供应问题,朝廷还为府学配属了几十亩菜园地,安排专人种植蔬菜以供学校学生一日三餐的蔬菜供应。在各级学校任职的老师工资,根据级别多少不等。任课的老师专门以一科为专长,分别任教礼、乐、射、御、书、数各科,务求实才。为此朱元璋还选派南京国子学监生中年长学优者三百六十多人到全国各地方学校担任教职。地方学校不仅设立在府州县所在地,边远卫所及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开设。

朝廷颁布社学招生的告示也贴到了应天府的上元和江宁两县的城市乡村。这可让城市乡村的孩童萌生了上学的热情。

田顺儿的儿子田雷生嚷嚷着:“老爸,现在乡里社学正在预选童生,很多人都去报名。我也要去考学!”

田顺儿说:“雷生啊,这朝廷的府学招生告示明文规定,只招收15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年入学,况且要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及《弟子规》,以及必须读过四书五经的书生才有资格预选。你小小的年纪我看还是过两年再参加童试吧!”

“不,我要去考!那些《三字经》《百家姓》及《弟子规》我三岁时就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还有那四书五经可以说倒背如流了。”田雷生昂着头骄傲地说。

“好,那我就考考你,四书是哪四书?五经是哪五经?”田顺儿一本正经地考问起来。

雷生说:“这太简单了!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呵呵,你小子看来是真有点小聪明啊!”田顺儿高兴的合不拢嘴。

雷生的爷爷田老二也帮着孙子说:“顺儿啊,我看就让他去试试吧!我这个大孙子聪明着呢!如能考上廩生,一是可以为家里减轻不少经济负担,二是可以参加朝廷的科举,以后可走上仕途前途无量啊!”

原来,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也称作郡学或儒学是由国家开办的公立学校,学生所有吃穿学的费用都由朝廷免费提供。当然所有人都必须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这些人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其中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学校师生每月都有朝廷免费提供的廪食粮油蔬菜,每人每月六斗米,另外还由相关部门隔三差五地提供一些鱼、肉。虽说一般平民和农民不分族别和贫富都可应考,但主要面向的还是朝廷官员及于国有功的烈士子弟以及特殊人才等。如农民和平民子弟考上生员还可以免除家庭税捐,所以竞争就更加激烈,而平民子弟要想考上生员难度就更大。

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所以说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另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自然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田雷生在五岁时就已经在大庙乡的乡学里开始读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还读了皇帝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算下来已经算是小学毕业了。雷生自幼聪明好学,不但记性好,有过目不忘之功,还特别善于独立思考,灵活应变。在这十多门功课中,又以家传的算学最为突出。然而,由于年龄限定,田雷生被挡在乡里社学预选童生的范围之外,任何官员都不得违反此规定。

韩铎自从带着四个老婆一起回到那个专为四姨太建造的宅子后,几乎就没有一天安静过。这新宅里自然就形成了两方阵容,以大老婆为首的三个姨太为一方,而以四姨太玉**一个人为另一方,双方经常发生家庭战争,吃亏的自然多是玉**她是势单力薄。虽然,当年韩铎娶玉**时答应她家为她单独建一个院落,然而时过境迁,任玉**如何向韩铎撒娇或撒泼也好,这院落反正已经不是她和韩铎的二人世界了。不过,韩铎对这群女人也有绝招,实在把他惹火了,就会大骂道:“你们**的,谁敢再闹我就将你们全部给休了!”

韩铎育有两儿三女,全都生活在老宅里,整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专门聘请了一位私塾老先生来专门教授这三个孩子。老大是个儿子名叫韩耀祖十七岁正好符合府报名条件,老二韩耀荣十三岁离报名条件只差一点,老三是个丫头叫韩耀敏十一岁,而老四老五全是丫头是四姨太生的,一个三岁一个五岁。

听说,今天要去老宅子,已经好长时间没见儿女的几个女人可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个个拿出最漂亮的衣服,互相比试着。在一旁的四姨太玉**边嗑着瓜子,边斜着眼看着几个黄脸婆冷笑地说:“几位老姐姐,再涂粉也盖不住你们那张老脸上的褶子。”

这大老婆素华是个火爆性子,一听玉**如此谩骂他们立即回击道:“你这个小**蹄子,有本事为什么不生出个带把的出来!?”

韩铎听到这几个女人又要爆发全武行,立即骂道:“都不想去老宅子了?全给我住嘴!告诉你们,今天如果谁在老爷面前现丑的话,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这一天正是韩老爷六十大寿,韩家人事先都约好一起回老宅为老爷祝寿。隋赟和新婚妻子韩媚儿先到的老丈人家,女儿见到父母亲高兴的就像离家的孩子扑到老夫人的怀里撒着娇。老夫人悄悄的问:“儿啊,肚子里的孩子有几个月了?”

媚儿娇羞地说:“娘!还早呢,才三个月!”

隋赟向老丈人行个大礼说:“恭祝老泰山六十大寿!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祝老娘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老爷亲自上前拉着这个他最喜爱的女婿说:“好了,不必多礼,你们能来我就高兴了。你们两个人结婚以后生活的还好吧?如果方便的话,今后多回家来住,好陪陪我们?”

隋赟说:“多谢老泰山关心!今年工程停工,时间可能会多一些,我和媚儿会经常回来陪你们二老的。”

这时,韩铎也带着四个老婆来到老宅,一是为了为父母祝寿,二是为了大儿子报名考府学的事来和孩子商量。接着由韩铎领头,四个老婆排成一字,向公婆行礼并同声祝寿道:“祝老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三个子女见到各自的妈妈后也是兴奋的一起扑上前来,亲热着。

随后,是韩家的外甥郭威第一次带着原是青楼女子的老婆莺儿上门,原本受旧观念束缚的老爷和老夫人都很冷淡地对待他们。

作为舅舅的韩铎一眼看见这个叫莺儿的女子,不由的抽了口冷气,暗道:“好个娇艳的女子!”两人虽是初次对眼,一下就像触电了一番。

当郭威将自己的老婆介绍给舅舅时,水莺儿再一声“舅舅万福!”,真的把韩铎的心直勾的痒痒的。

韩铎对着郭威的耳朵说了句:“你小子,艳福不浅了!”

这时看门人喊道:“工部给事中田顺儿率家人来给韩老爷祝寿!”

“祝韩老爷寿比山高,长命百岁!”田顺儿带着儿子田雷生来到韩家给韩老爷祝寿。

韩老爷高兴的说:“田先生!上次的事真是谢谢你啊,我正愁没机会当面感谢你啊!”

田顺儿赶忙岔开话题:“都是应该的,雷生赶快叫爷爷!”

“韩爷爷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雷生很老成的向韩老爷表达祝福。

“好好,雷生真可爱。大家都到齐了吧?那就开席吧!大家都坐吧!”韩老爷招呼着。

田顺儿向隋赟和韩铎伸出手说:“隋御史,韩侍郎你们好!”田郎中,刚到工部适应吗?”隋赟热情地问候。

“还好,大多是熟人,所以还是比较方便的!”田顺回答道。

韩铎则说:“田大人不请自到啊!我们原定低调行事,朝廷的人一个不请。”

“还要请吗,你看,从昨天开始我就看到韩府大门内外喜气洋洋!我天天上班经过这里,我不能装聋作哑吧,这就不请来了!呵呵!”

这时大门外传来一声尖尖的声音:“圣旨到!”

韩家在场的所有人等全部出来跪迎圣旨,太监张德子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欣闻韩凤起老员外六十大寿,朕特赐‘德寿延年’金字寿匾一块以贺之!钦此!另郭宁妃赐寿礼若干。”韩家全体伏地:“谢皇上恩典!谢皇妃寿礼!”

送走皇宫太监后,韩铎连忙叫下人将皇帝亲赐的寿匾挂在中堂上,大家这才进行韩老员外六十大寿的仪式,然后所有客人高举酒杯向老寿星庆贺。场面一片喜庆吉祥。

  大笔一挥说:

        明朝的国子监是当年全世界最大的高等学府。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