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33.再造城外廓 城固六百年

小说:大明都城传奇 作者:大笔一挥字数:4695更新时间:2018-09-23 15:14:54

33.再造城外廓 城固六百年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南京明城墙三期工程终于完工,除了新筑后湖城墙外,还精心建造了聚宝、三山、通济等十三座城门的城门楼子。新城墙扩大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市面积。由此还完成了新南京城主要街道的重新布局和建造。

原来南京旧城规模很小,城中的道路狭窄曲折,大多数的公路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过,经过此番道路扩建,形成了东西横向两条主干道,和南北六条纵向道路,同时打通了各城门之间的通道。

特别是开通了西北城的仪凤门之后,更是增加了城西北下关码头水路交通运输的便利,改变了以前只有从城南和城东进出南京城交通现状。从此,下关码头成了南京西北部万商云集的商贸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的南京的首都功能。而城内的交通道路,则围绕着明皇宫为中心,形成辐射全市的交通网,更加便利地发挥了首都的**功能。

明城墙的建成,是大明王朝的一件大事。初冬的这一天,天高气爽,阳光高照,朱元璋带着中央及六部官员一起从“朝阳门”城墙上一直走到“聚宝门”的城楼,在城上一睹南京明城墙的宏伟雄姿。朱元璋看着历时二十一年才建成的明城墙,不禁感慨万千地说:“朕当年正是听从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决定建南京明城墙的。不曾想时光就这么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城建好了,朕也老了!”

一旁的隋赟接过话说:“陛下,您并不老啊,看您说话的声音宏亮,您一路走到‘聚宝门’连气都不喘一下。连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二胡小老头,气喘吁吁地也赶不上您的脚步啊!”

“嘿嘿,隋爱卿啊,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你和我一样,都是这城墙的亲手建造者和亲身经历者。都知道建这座城墙的艰辛和不易,你就来给这些年轻后生说说建城的体会,再介绍一下修建城墙的简单经历吧!”朱元璋笑着说。

“好的,皇上!那就由老臣来详细地解说一下这京城和皇城建造的来历。有遗漏的地方,还请皇上和各位补遗拾缺。皇上圣勇英明,当年南征北战,开疆扩土,最后建都南京。当时开明纳谏,采用朱升‘高筑墙’建议,果断决定改扩建应天城墙为南京都城墙。至今为止,一共耗时二十多年时间,调动全国一部、三卫、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五十二州、县,共征用二十余万人夫和工匠修筑城墙,同时在五省烧制城砖约三亿多块,创立了明城砖质量追溯机制,即每块城砖都刻有烧制人和官员的名字,以便追究烧造人的责任。京城城墙全长六十四里,建成面积约四十三平方公里。从元至正十八年开始,南京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城墙工程共分四期,一期工程只用了一年时间,拆除了应天城北城并完成了从城东到城南的城墙扩张改造,同时在东城内建好了皇城和皇宫,及时赶上了洪武元年皇上的登基大典。隔了一年即洪武二年明城墙二期工程又开工了,这次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向西和北扩展砌筑新的城墙,并将沿江一带的山地如清凉山、四望山以及狮子山等尽括城中。洪武六年,二期工程完工。而计划十三年的明城墙第三期工程又接连开工了。建筑了新的后湖城墙,并建造了聚宝、三山、通济等十三道城门的城门楼子。开拓了南京新城的各主要街道(这些道路的建成基本奠定了几百年后南京城市干道的主体)。至今为止,(明洪武十九年)京城及皇城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据臣研究得知,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大一**王朝都城。它东邻紫金山,西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长约七十里,**原应天城扩大了三分之一的面积。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城垣,也是海外第一大城垣。新城墙最高约四十米,最低约二十米,宽约二十米;有垛口一万三千多个,窝铺二百座。南京明城墙据岗垄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自古以来都城建设的杰出典范。它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和城垣建造技术的完美结合之作,倾注了我大明皇帝的聪明才智;同时,它也是我大明百姓用汗水甚至是血泪铸就的钢铁长城;更是我大明皇帝为后代子孙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另外,臣特别强调一点,这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历史,就是一部圣上带领众臣一起反贪倡廉的斗争史。臣建议今后无论是谁当政,都应该讲讲这段城墙的反腐光荣历史,做到以史为鉴。讲完了,请皇上和各位同僚补充指正!”隋赟一口气介绍完了。

皇上朱元璋带头喊好,在场的官员都热情地鼓掌。这时大臣吴越问:“皇上,臣有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问吧,今天朕高兴,主要和大家聊聊天,不会追究什么,说吧,说错了也没关系!”

吴越说:“臣刚才一路看来,有的城门就是简单的一座城门,并没有什么瓮城。而聚宝门等都有好几道瓮城门,但是臣感觉通济门设计最为繁复也最为奇特,整个形状就像一个大船,不知此设计是什么含义!”

“哦,吴爱卿你一问倒是把朕给问住了。不要紧,不过有人应该知道。田尚书,据说,这些城门当年是你父亲设计的吧!你来说说这船形设计有何寓意?”朱元璋笑着问道。

田雷生说:“是的,皇上!臣知道这个城门的故事。‘通济门’当年正是由家父田顺儿设计的,因为他出身于祖传的建筑世家,对于设计各种城楼建筑颇有心得。‘通济门’城门设计初稿征求意见时,就曾在工部内部引起了讨论。有人认为,此城门的设计太花哨了,设计了多道瓮城,一是占地,二是费工费时,三是还费建筑材料。可是,当家父说出它的设计思想:即‘通济门’名字中的‘通’字即为‘通江达海’之意,济字即为‘同舟共济’之意。而一个城门的船形设计则寓意着皇上带领全国**一起同舟共济,共创大明王朝美好未来!当然,这带瓮城的城门,不但好看,还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只要敌人进了瓮城就可‘关门打狗!’大家都感到此设计将名字和形状结合的非常巧妙,恰如其分,终于得到大家认可!”

朱元璋说:“果然设计的精妙之绝!寓意深刻!田爱卿**是个人才也是个好人啊!唉,可惜阴阳相隔,已去多年了!”朱元璋说完之后,又让人拿来南京城墙地图在仔细观看。

估计朱元璋又想起当年皇四子朱棣提出的“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对准紫禁城”的说法,所眼光一直聚焦在地图的紫金山上,他又陷入了沉思,不免面带忧色。

隋斌看出朱元璋的忧虑所在就问:“皇上您是不是又想起当年四皇子所说的那句‘紫金山架大炮’的玩笑话了?不必当**!不过呢,现在想想也有些道理。您看这城东的紫金山,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面的幕府山,其地势都是**较高的山地,将它们都留在城外确实对南京的都城防守确为不利。以微臣之见,我大明京城已经用了二十多年时间,花费了如此巨资,就不怕再用几年,修个城外之廓,以保我大明江山万年永固!圣**看呢?”

隋赟此言一出,当即就遭到旁边好几个大臣的反对,户部尚书傅颐说:“国家花费巨资用时数十年修建京城城墙,已经让民众税负累年增加,人夫匠户苦不堪言,再加上府库空虚,如再建外廓之城又要劳民伤财,况且这几十年来,我大明王朝已经长治久安,外敌入侵之患基本不存在。何来“大炮”之说?不如让此外廓可留待后代子孙去修也不迟!”

不过,隋赟的话还是**说到皇帝的心里去了。朱元璋力排众议说:“各位爱卿说的都有些道理。不过,眼前战祸是不见了,可是谁又能保证我国西部边陲之敌,就一定不会再犯我边境呢?还有,朕身边虽有多个皇子,谁又能保证,个个都是治理国家的栋梁之才呢?所以,本朝的事本朝了,朕也不指望后代子孙会再来修建这京城的外廓城了。”

于是朱元璋下令工部立即建造外郭城墙,以弥补京城城墙防卫之缺憾。外郭城墙的建造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明城墙的外廓全长号称180里围绕着京城外围,将外围的高地全部围进外廓之内。为弥补和加强京城的防卫开始营建外郭城墙俗称“土城头”。

工程的第二年隋赟退休年龄已经到,便向皇上申请致仕(退休),带着家人荣归故里,一起回到山东老家养老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用了三年时间建好了外廓城墙。新任工部尚书田雷生本着实用节省的原则,发明了“干打垒”的方法。所用筑城材料,大部分是用廉价的黄土拌石灰而成的三合土,他们用木板做成模板夹住,采用“干打垒”方法而成。在城门等一些防守薄弱地段则加筑城砖。外廓各段城墙用城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只有四十里,而外部土城高约在十米左右,宽八米左右。外郭整体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周长达180里,外廓开筑城门16座。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为止,南京都城含京城、皇城和外廓城全部建造完工,彻底打消了朱元璋关于南京城防的忧虑。它也完整地向后人呈献了一座惊艳世界的、屹立六百五十多年的高大京都城墙。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天生就是个劳碌命,大凡国事都要亲历亲为,教育子女也是把心**的稀碎,所以朱元璋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问题多多。所以他直到年过七十也不愿**交权。即使对他亲选的**人朱标也不例外。

朱元璋虽然有多个子女,但他最爱的还是长子朱标。还在他打天下时,十三的岁朱标就被封为太子,并开始了长达二十五年的储君生涯。而朱标相对**二十五位皇子来说,只有他最了解父亲,和父亲一起经历风雨一路走来。所以朱标对朱元璋的感情也很深厚。正因为父子情深,以至于在朱标死后朱元璋力排众议,宁可选择朱标的儿子即孙子辈的朱允炆继承皇位,也不愿选择更有才能或更成熟的**皇子做继承人。正是此举,隐**下了数年后的一场叔侄之间的争位祸根。

明朝选择皇权继承人一般是以“立长不立贤,立嫡不立长”为原则。细究之下,太子朱标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但他并非嫡子。有资料说朱标并非马皇后所生的嫡子,而其母则为庶母即李淑妃所生。所以朱元璋早早的将他立为太子是想断了**太子的争位之念。可见朱元璋对朱标非常满意。朱元璋的次子朱樉是诸藩王之首,第一次封藩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这一年朱樉也只有14岁,**几个藩王更小,因此暂时都留在京城接受国子监教育,待成年以后再去封地就藩。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樉和朱棡最先就藩,**人也陆续紧随其后。

洪武二十五年时,正值壮年的朱标突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就一命呜呼。朱元璋用谥号“懿文”来进行概括太子朱标的人品和德行。至于朱标生的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说是一场风寒,就把这个温文儒雅、敦厚**良的皇太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一次有人举报三皇子晋王朱棡谋逆**,太子跪在朱元璋面前为其求情,朱元璋问他:如果他**的**你怎么处置,朱标说:“用仁爱之心感化之,圣人讲‘要重礼教轻刑法’,身为君主就要用仁爱去感化他。”

话虽然在理,但无疑是书**气太足。**经验丰富的朱元璋气的大发雷霆说:“你**是朕的好儿子!这么多年来,你跟宋濂都学到了什么东西?简直是妇人之见!我朱元璋的儿子,决不允许这么软弱无力,你光有仁慈的胸怀是远远不够的。这世上就有那么些人,叫做见欺软怕硬,所以你作为一国之主,作为皇帝必须强势立威,才能让所有的朝廷官员害怕你,敬重你,你才能牢牢控制住治理国家的主导权。”

朱元璋看到表现如此儒弱的太子朱标,决心让他跟着自己学习雷厉风行办事风格和强势立威的治国方略,以继承他的大业。他首先让朱标去学习审案判罪,以培养他杀阀果断的坚强性格。但是没想到,仁慈的朱标却把所有的犯人都从轻发落罪减一等。而且他引经据典给出的理由全是圣人治国的大道理,这让朱元璋非常沮丧,但又不能明显表露出不满。而朱标发现父亲虽然也主张儒家学说,但是自己却从不这样做。

朱元璋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为人处事方法,朱标感到十分不解,根据朱熹的理学观点,这就叫做‘知行不一’。所以面对父亲言行不一的实用**,笃信理学标准的朱标感到了十分的彷徨和压抑,以至于父子俩的治国理念就从来尿不到一个壶里。但是根据史料《明书》记载,朱标的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而发生争吵,加上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病。

  大笔一挥说:

        建造外郭城墙,还给子孙留遗憾!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