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长市区繁华的建设路上,一口不起眼的水井静静地享受着尘世的安逸,残缺的井栏和封口的铁板让她渐远在天长人的记忆中。
当数里外护国寺新年的钟声响起,井水为之共鸣,唤醒她对相依相伴了千百年晨钟暮鼓、百僧诵经的真胜寺的时空回忆。
史载:梁普通二年(公元521年),胡僧达摩(中国禅宗始祖)在径城(今安徽天长)建真胜寺。在古代,寺庙多为木结构,掘井蓄水以防火灾,以此推断此井近1500年矣!真胜寺历唐、宋不衰,文人、雅士不绝于寺,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一位身心疲惫的青年旅居于此,享受着寺庙明媚的春光和百花的馨香,他仿佛回到了康王府,除了功课是研习父亲的瘦金体外,终日里环侍一群士子对酒当歌、风花雪月,那时多好!刚即皇位的宋高宗情到深处挥毫写下《幸天长赐僧广宝》:“大界宜春赏,禅门不掩关。宸游双阙外,僧引百花间。车马喧长路,烟云浄远山。观空复观俗,皇鉴此中闲。”主持僧广宝视之久不语…
在延续了800年香火后真胜寺在元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廿年(公元1387年)僧善名在原址重修,覆瓦琉璃,也称琉璃寺,明洪武廿七年县令邵时敏欲彰井之瑞名之琉璃井,此井大旱之年不涸一异也。琉璃寺数度毁废,埋没于清咸丰年间(咸丰9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建国后于此处建电影院,故址仅存琉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