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西游论坛峰会
四百多年过去了。
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成了世界名著,由于嘉靖王朝已经久远,没人知道了吴承恩的用意,所以,关于《西游记》的奇谈怪论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到后来越说越离谱,甚至质疑起《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李春芳来。一日,西游论坛总版主阎王,决定召开一个西游论坛峰会,他想知道大家都在怎么想,他们的那些论调依据都是什么?
阎王对无常鬼说:“查一下四百多年来《西游记》再版了多少次,然后根据上面的记载,把责任编辑或出版商、对《西游记》发表过言论的作者能找来的都找来。”
无常鬼答应一声,去了。一会儿便来报:“报告阎王,按您的吩咐召集了一些人,全在会议室恭候。”
阎王随口问:“来了多少人?”
无常鬼:“十个。”
阎王有些惊讶:“如何只有十个?”
无常鬼:“有些目前为兽、为畜、为禽、为虫。把他们的魂魄勾来,也是兽畜禽虫之身,故而没勾。”
阎王来到会议室。那些被勾来的人,因为是应邀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故而大家都气度不凡,全是一副学究模样。
阎王清了清嗓子,道:“各位,感谢大家赏光,前来参加西游论坛峰会。本会议题只有两个,一、《西游记》的版本为什么会是五花八门?二、大家对《西游记》的论调,依据是什么?请大家一定要畅所欲言,有问必答。”
有人回答:“总版,你放心吧,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一定会说出自己的见解。”
阎王:“那好,现在开始第一个议题,《西游记》的版本为什么会是五花八门?首先,有请甲先生发言。”
甲道:“阎总版虚怀若谷的精神让我感动万分,为了表达我的诚意,我就抛砖引玉,带头发个言吧。我负责编辑再版的《西游记》,原本是一百二十回。我个人认为,《西游记》虽然是部长篇小说,其实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拼凑而成的,删除其中的一部分故事,并不影响整体的结构。所以,我把有些看似雷同的章节删除了,变成了一百回本。事实上,一百回版本得到了世人的认同,至今市面上流行的,基本上都是一百回本。”
阎王:“先生对《西游记》的内涵有何见地?有些看似雷同的章节,删除了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甲自负地回答:“听说人们一直在怀疑《西游记》里隐藏着一个什么秘密,很多人东猜西想,奇谈怪论层出不穷。但我看不出《西游记》有什么秘密可言,不就是一部荒诞无稽的神话小说嘛!”
阎王:“所以,先生想删除哪一章就删除哪一章?”
甲:“作为文学编辑,为了把文章改好,我有权力把该删的删除。”
阎王:“我听说还有八十章回的《西游记》版本,这位编辑来了吗?”
乙应声回答:“来了。”
阎王:“刚才甲先生说了,他把一百二十回的《西游记》删除了只剩一百回,原因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有些雷同的章节必须删除。请问先生,你把《西游记》删除了只剩八十回,理由何在?”
乙:“我负责编辑再版的那个时代,正遇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大乱,看书的人不多。为了适应市场,降低成本增加销量,根据老板的安排,才把《西游记》压缩到了八十回。”
阎王:“天下那么多书,你们为什么偏偏要压缩《西游记》呢?”
乙:“天下那么多书,只要能赚钱,压缩哪本书不是一样吗?”
阎王无语。停了停,道:“我阅读过几种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发现里面的章节均有不同之处。比如《西游记》第二十三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黎山**、南海菩萨四个变化成一个寡妇带着三个妙龄少女,要招唐僧师徒为婿。一种版本说,观音菩萨这样做,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心真不直。另一种版本说,观音菩萨这样做,是为了提醒唐僧师徒,西天之路险象环生,到处都是陷阱,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而就我所知,好像原版《西游记》并没有这样的说法,你们自作主张加了这句话,是因为什么呢?”
丙道:“说观音菩萨这样做,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心真不直。这个版本是我负责编辑的,这句话也是我加的。因为文学作品,要有悬念才行。同时,这也反映了我的一种世界观:凡事要用审慎怀疑的态度去对待,才能把事情办好。”
丁道:“说观音菩萨这样做,是为了提醒唐僧师徒,西天之路险象环生,到处都是陷阱,千万不要麻痹大意的版本,是我在丙版本的基本上修改的。因为我反对丙的观点,做人要以诚相待,何况是像观音菩萨这样的人,一眼就能看穿人的本性。说她是为了试探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心真不真,既把她写得无能,也显得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诚心可言。”
丙受到丁的抢白,很不高兴:“观音菩萨也不是万能的。她要是万能的,知道谁是能到西天取经的人,何不直接到他身边,让他去取经好了,何必一路访查,寻寻觅觅?”
丁反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意的提醒是应该的,用人又疑人,这是在跟和谐生活唱反调。”
丙:“不要乱扣帽子。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怎么就跟和谐生活唱反调了?”
丁毫不相让:“那也要看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情况。”
丙正要说话,阎王抢在他的前面:“好了好了,本总版听说《西游记》不是一般的作品,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们改来改去,这样会扰乱学人们的思维,不利于破解《西游记》之谜!”
阎王的话,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反对。甲:“《西游记》有什么秘密可言?说轻点,是一部纯粹的神话小说。说重点,就是在胡说八道。”
乙:“看了《三国》**心大,看了《西游记》,说话像放屁!”
众人哄堂大笑。
甲:“从文学的角度讲,《西游记》逻辑混乱,叙事言物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说《西游记》里面隐藏着秘密的人,就是疯子加白痴。”
阎王见大家开始出言不逊,便轻轻敲了敲桌子,讽刺道:“常言道,人家屋里好喝酒,自己家里总出丑。《西游记》乃名著,为世人所共认。你们也不摸一摸自己的屁股,骂人的时候脸上也不红一红。我想请问诸位,你们有什么大作,不妨拿出来让大家拜读一下。”
甲、 乙大窘,低下头去。
戊讨好地响应阎王:“《西游记》是名著,实至名归。别的不说,单是文字功夫,我还没有发现有哪部作品能够超过她。尤其是对山水风景的描写,更是无人能出其右。”
己附和戊,讨好阎王:“还有,四百多年前,那是一种什么环境呀!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但博闻强记,游历之广,非我等所能及。”
阎王听不下去了:“行了,第一个议题至此结束,现在进入第二个议题。A先生,你著文说猪八戒的原型是吴承恩村里一个叫朱八的地痞,依据何在?”
A:“有资料说,吴承恩晚年在家里种西瓜。猪八戒相貌丑陋,据此我推断,村里应该是有一个叫朱八的地痞,因为经常偷吴承恩的西瓜,吴承恩又拿他没有办法,便将他化身成猪八戒加以丑化,借以发泄自己的怨气。”
阎王:“猪八戒的前世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先生是有文化素质的人,你觉得《西游记》的作者会把一个地痞,说成是天蓬元帅转世么?另外,猪八戒是《西游记》里面的正面二号人物,作者到底是在歌颂他还是在丑化他?”
A张口结舌:“这、这。反正《西游记》是一部无稽之谈,我编个故事,不过是想挣点稿费而已,别无他意。”
阎王:“请问B先生,你说花果山是指你们那里的那座山,依据是什么?”
B:“因为我们那里的那座山,就叫花果山。”
阎王:“山上有叫水帘洞的洞吗?”
B:“没有。”
阎王:“《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全书都是虚构的。如果说花果山用了真地名,又为何要在真实的山上虚设一个没有的洞?”
B有些狼狈:“这点倒是我有欠考虑。不过,这也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而已。”
阎王:“C先生,你撰稿说吴承恩曾在你的所在地当过知县,依据何在?”
C理直气壮:“本县地方志明确记载,乾隆年间本县有一位县令叫吴承恩。”
阎王:“你了解过吴承恩是什么时代的人吗?他是明朝人!”
C有些尴尬:“抱歉,抱歉。我本来是想哗众取宠,弄点虚名而已,让总版见笑,见笑了。”
阎王:“说到吴承恩,我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请问子先生,你说《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李春芳,依据何在?”
子:“就我所知,《西游记》以前没有作者著名,只有‘华阳洞主人校’的字样。华阳洞主是李春芳的号,据此,我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李春芳而不是吴承恩。”
阎王:“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西游记》的作者为何又著了吴承恩的名呢?”
子:“几十年前,鲁迅从一本废弃的《淮安府志》发现,上面提到《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因为鲁迅的社会声望很高,他一发言,大家就照他的意思办了。实际上这是在贻误后人。”
阎王:“丑先生,你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李春芳而不是吴承恩,依据何在?”
丑:“我研究《西游记》几十年,终于发现里面有一首诗,里面藏有‘李春芳著’四个字。”
阎王点了点头:“你们费心了。至于你们的研究成果对错与否,本总版给你们提一个问题,你们解答正确了,也就知道《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了。”
众人异口同声:“什么问题?”
阎王:“《西游记》非盗非淫,在明朝为何是**?行了,今天的西游论坛峰会至此结束,再次谢谢大家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