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姜小鱼听胡老师讲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回到家又跟奶奶讲:
周文王打猎路过渭水的支流磻溪,看见一位钓鱼的白胡子老头。
白胡子老头一边钓鱼,一边念叨:“快上钩呀快上钩!愿意上钩的快上钩!”
周文王近前一看,老人的钓鱼钩离水面有三尺高,并且是直的,不是弯的,上面也没有钓饵。
文王很奇怪,就跟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宰过牛,卖过酒,不会做买卖,亏了本,但是学过三韬六略,会排兵布阵,所以到渭水边上来等待明君。
周文王发现姜尚眼光远大、学问渊博,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文王邀请姜尚当了国师治理军队,后来战绩卓著升为国相,总理全**政。
周文王的父亲太公季历在位时曾期望得大贤治国,人们觉得姜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吗,便尊称姜尚为“太公望”。后来改叫姜太公。
姜太公帮助周文王安邦定国,控制了当时天下三分之二的地盘,为灭商立周奠定了基础。
姜小鱼讲完这个故事,心里一直在琢磨。
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爱睡懒觉的姜小鱼早早的就醒了。
姜小鱼起床后,从针线簸箩里找来一根缝衣针,点着煤油灯,用钳子夹着缝衣针在火苗处烧红,然后将缝衣针尖端别在铁锁眼中,适当用力扭个小弯,再烧红再靠后点别住,扭一个稍大的弯曲,制成钓鱼钩,然后在针鼻处穿上三米长的麻线,麻线拴在一根长竹竿头上。又找一根莛杆掰成一寸长的鱼漂系在距鱼钩半米的麻线处。
三哥姜秀全起床后,看见妹妹在忙活这个,也来了兴趣,立即也自制了一套钓鱼杆。
姜小鱼问三哥:“哥,鱼喜欢吃什么?”
三哥说:“虫子,面,馍馍,蚯蚓。应该是最喜欢吃蚯蚓。”
姜小鱼拿罐头瓶子,姜秀全拿锨,兄妹俩一起在潮湿的地方掘出几条蚯蚓。
这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通红通红的颜色,还没有耀眼的光芒。
兄妹俩来到湾南边老榆树下,隔开一定距离垂钓,以免鱼线互相干扰。
钓了一阵,姜秀全看见水面有很多浮在水皮的鲢鱼游来游去,就收回鱼钩调短鱼漂与鱼钩间的距离,专心钓起浮皮鲢鱼。
太阳开始发出耀眼的光芒的时候,姜秀全钓上一条一匝长约三寸的白鲢来。
姜小鱼放下鱼竿,跑过来看哥哥得意的将鱼放到脸盆里。
姜小鱼没有说话,跑回自己的位置,继续垂钓。
她想,人家太公直钩都能钓鱼,我小鱼今天非钓个大鱼不可。
太阳光芒变得十分刺眼的时候,三哥已经兴奋的喊了三次“又一条”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小鱼耐心的盯着鱼漂,忽然发现鱼漂动了一下。
姜小鱼双手握住鱼竿,心里紧张起来。
她想,要是鱼漂再动就提一下鱼竿。
鱼漂又动了一下,先上浮又猛的沉下去。
姜小鱼用力一举鱼竿,鱼线绷直起来,姜小鱼觉得鱼钩上钓上一条很有力量的家伙,自己的力气太小,提不动了。
姜小鱼急忙喊:“哥哥快来,大鱼!”
姜秀全跑过来抓住妹妹快要脱手的鱼竿,俩人一起用力,终于将上钩的家伙拖到水面,这家伙哗啦哗啦的闹腾的挺欢实,姜秀全说悠着点悠着点,不要顿挫,因为自制鱼钩没有倒折钩,钩的不结实,力气一顿鱼就会脱钩。
拖到岸边的时候,姜秀全一步迈到水边,一只脚踏进水里,哈腰双手掐住了这条大鲫鱼。
回家一称,足足七两有余。
后来大家都跟姜小鱼开玩笑,有的说猴子学人,有的说后生娃子学太公,幼稚可乐。
姐姐姜秀貌帮妹妹说话:“反正小鱼能钓大鱼。你们谁也比不了。”
为这个钓鱼故事大家着实欢乐了一大阵子[注:意思是指好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