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的时候,教官迟迟没有出现,姜小鱼站起来走到前面,说,同志们不用等了,这节课黄总教练安排由我来上,我给大家汇报一下学习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战友们惊喜非常,热烈鼓掌,从此战友们皆昵称其姜教官。
姜小鱼说,当我们夏夜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或者在秋季没有月亮没有灯光的晚上,仰望苍穹,都可以清晰的看见银河,那条美丽的白色云雾状的光带横亘夜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河、银汉。西方文人称之为“牛奶路”。由此,我们就能够大致估测我们的位置,我们地球应该在银河这个巨大的扁盘子的盘面上。
伽利略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到银河的人,他发现银河是由无数颗明亮的星星组成。英国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威廉·赫歇尔1785年向学术界宣布:银河构成的银河系呈薄凸透镜状,中心厚度约为直径的五分之一。地球位于这个“透镜”之中,所以,顺着凸透镜水平方向看,星星的密度相对变大,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银河。
时速800公里的飞机绕地球飞行一周,也得要50小时。
但是,如果把太阳比作原子核的话,地球位于太阳系只相当于围绕太阳运转的一个电子,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个电子,银河系又是总星系中的一个电子,总星系也许只是宇宙的一个细胞元的一部分,也许只是未知宇宙的一个小苹果的一个小细胞。
光速为30万千米/秒。光年,光走一年的路程。光速度跑一年,大约是10万亿千米。光速能在眨眼间绕地球七圈半。
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光速走10万年的路程。
假如把银河系缩小1万亿倍,它的直径还有100万千米,太阳系直径只有20米左右,太阳只有芝麻那样大,而这样的芝麻有数千亿之多,地球小得连尘埃都不如,必须放到高倍放大镜下才能看到其轮廓!
银河系的“哥们”众多。在已知宇宙中,有数千亿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统称河外星系,总星系的尺度以100亿光年计算。现在估计可观测到的有多过2000亿个如同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空间方面,宏观、微观,都是无限的。
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假如我们把电子放大100亿倍,也许其正如银河系那样浩瀚无垠的包含了数不清的"星体"呢。
汉代古籍《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宇宙有正确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空间和时间的划分要求愈来愈精细。
古代只要有天空、空间和地面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特别是航天技术诞生后,要求把“天”与“空”严格区分开来。
所谓“航空”,就是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活动,所使用的飞机、直升机、飞艇和气球等飞行器统称为“航空器”。
所谓“航天”,就是人类冲出地球大气层,到宇宙太空中去活动,即宇宙航行。它所使用的是航天器及其运载火箭。
钱学森认为,宇宙航行应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太阳系内活动,叫航天;第二阶段是到银河系乃至河外星系活动,叫航宇。他还指出,要实现航宇的理想,科学技术还需要若干次大的飞跃。
当前,人类还处在航天的开头阶段。
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距离太阳4.2光年,若以第三宇宙速度前往,即以16.7千米/秒的速度惯性飞行,需要7.5万多年,到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星系,则需要460多亿年,这是目前的技术所远远不能胜任的。
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约1.5亿千米,即1天文单位。
若从地球以第三宇宙速度前往太阳,也需要100多天才可到达。
从地球飞到火星,大概需要40-300天,按照近地点和远地点平均计算的话,约需200天左右。
从地球以第三宇宙速度前往月球,也需要六个多小时呢。
也就是说,我们飞到天空,在大气层内飞行,连家门口还没有迈出去呢。
宇航员,迈出家门口,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强健的体魄。
我们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要迈过大气层的门槛,要到太空一游。
我们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开路先锋。
我们看到十万光年以外的星星,其星光已经在浩瀚宇宙间光速飞过了十万年。现在看到的仅仅是它十万年之前的位置。
目前我们能观察到的宇宙空间至远在150亿光年。
我们看到的宇宙,也许只是150亿年前的古老宇宙呈现的光影,那是穿越了150亿年的时空之光。
目之所及,并非终点。
如果宇宙分层次的话,地球乃至太阳系银河系只不过沧海一粟。
或者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井底蛙难知天地之大。
所谓宏观和微观只是地球人自己的划分,即以我们地球人视角为参照系为中点或零点来对照大小,向大处为宏观,向小处为微观。
从时间方面,长短也是相对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只要把时间区分为年、月、日就足够了。后来要求区分出时辰或小时来才感到方便。
近代工业和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事业的兴起,进一步要求划分出分和秒来。
对现代科学技术来说,这还不够,还要求用毫秒、微秒和纳秒来计时。
夏虫不知冬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也许我们看细菌一生很短,但是细菌自己不这么认为,它们自认活过百年。也许我们人生百年,更大层次上的宇宙巨人觉得我们其实何其短暂。
已知是个圆球,越学习圆球越大,但接触到的未知面似乎也越大。
航天员,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天高地迥,方觉宇宙之无穷。
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的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著有《宇宙大系统》、《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在《著作残篇》中,德谟克利特说,整个大地对贤智的人都是敞开着的,因为一个高尚的灵魂的祖国,就是这个宇宙。
在太空探索方面,人类只是**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在探索的目标和方法上,太空探索将永无止境,人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并将向着更遥远、更广袤的宇宙进发!
同志们,战友们,就让我们发奋图强,努力探索吧,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人类文明前程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