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三百多年前,德州城八大家之一程家的老宅子就建在运河边。
程家老爷子在朝廷为官多年,解甲归田回到老家,就一直住在这个大院里。
程家老爷子不大喜欢出门闲逛,总是宅在家里,很多村民没有见过他,就纷纷猜测这个老员外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年正赶上正月十四那天,程家老爷子正安排全家高高兴兴准备过一个热闹的元宵节,忽听大门口有人吵架。
程家老爷子迈着四方步,带领家人走出门来。
吵架的看见程家老爷子一群人,知道是主家出来了,就停止了争吵。
原来是一个走街串乡卖蝴蝶结海绵花的货郎跟程家看门的家丁吵架。
程家老爷子问是怎么回事,那货郎道:“你们大院里有位小姑娘买了俺一个针线包一个海绵花,说让等她回屋里拿铜板出来,结果等啊等,半天也没见个人影。俺要进大院要帐,这位大哥就是不让俺进门,也不给俺去叫人。”
程家老爷子问家丁,看见是哪个小姐丫环买东西了吗,家丁说有很多人进进出出根本没特别注意都有谁进出大门。
程家老爷子对货郎说,这样,元宵佳节的,别影响大家情绪,一共多少钱,我给你出吧。
回到院子内,程家老爷子派人挨个问,也没有问出是哪个人买过针线包与海绵花。
刚刚过完元宵节,正月十六上午,又有一个“拿铺扯套子来换针换线包”的货郎来门口要帐,说是一个穿红小褂的姑娘买顶针没给钱,躲进院子一直没出来。
这样的事情后来又接连发生,虽然每次只是木梳、木簪、胭脂的小玩意不值几文钱,可影响很坏啊。
丫环婆子互相猜疑不断,弄的全家上下都不安稳,都扬言一旦找出这个人一定把她浸猪笼沉到河湾里去。
程老爷子暗中派人在周边盯着过往的货郎,终于发现了还真是自己家一个新来的小丫环翠萍所为。
连续三回发现翠萍买东西不给钱之后,程老爷子将翠萍喊到跟前,问她为什么这样做。
小丫环翠萍吓得跪倒磕头恳求饶恕她别浸猪笼,发誓以后再也不敢赊东西了。
程家老爷子觉得这倒不至于浸猪笼沉河湾,就说,这样,你先回去收拾收拾赊到的那些物件小玩意悄悄放到仓库的笤帚旁,笤帚上抹上姜汁什么的,但一定要保密,我想个办法,你配合演个戏给大家看,消除不良影响,也算将功折罪了。
第二天,程家老爷子声称要开展大搜查,扬言一定要找出这个赊帐不还的害人精。
大家对大院内所有的房屋进行搜查,终于在堆放杂物的旧库房中找到了物证。
这个库房平时不大用,堆放的都是一些陈旧物件。有的物件上都布满了灰尘。
惟独门后一把秃梢的大笤帚上没有灰尘,且插着海绵花蝴蝶结,旁边放着针线包、小手帕、木梳、木簪和胭脂。
一位名叫李德法的园丁老嬷嬷见多识广,尖声叫道:“呀,原来都是这笤帚精作怪啊!”
有人问怎么办,老嬷嬷说赶快秉明大老爷,把这笤帚精和这些小玩意统统填到灶火里烧掉。烧的时候众人只听那笤帚精吱吱只叫,还看见一道儿一道儿的鲜红鲜红的血水从笤帚把上流下来。
果不其然,从这天起,再也没有货郎到程家院来要账了。
人们说,这是程家祠堂里祖上使用了多年的老笤帚,她耳濡目染儒释道经典,加之常年香火缭绕潜移默化,日久天长日积月累灵气汇聚而成精作怪。
后来,那个小丫环翠萍成了程府最忠心耿耿的人,为程府后来顺利发展立下不世奇功。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于是,笤帚精的故事口口相传流传开来,但大家并不知道,事实真相却是:丫环赊帐老爷还,众怒难平思妙招。移花接木为救人,宅心仁厚程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