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1981年11月引黄济津输水工程建成放水,每年滚滚黄河水都会由齐河县潘庄总干渠引水进入马颊河,再经沙杨河、头屯干渠、六五河,用倒虹吸方式穿四女寺减河、岔河入南运河,最后送水至天津。整个输水线路由南到北纵穿德州市的齐河、禹城、平原、武城5个县市,跨越了166千米连通运河。沿线**不引水、不污染、不截留,将宝贵的黄河水每年保质保量的沿着南运河这条水利命脉顺利送入天津,发挥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南运河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采风顺路来到齐河县。该县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北岸,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一部分。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位名叫李德法的同志自我推荐担任全程导游。他跟我们讲起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荷盛源有机藕产业园、国科温泉、定慧寺、黄河咽喉、红心广场、房家湾垂钓休闲基地、黄河垂钓园、时传祥纪念馆等景点,真的如数家珍,100元的导游费超值。尤其是他讲的民间故事绘声绘色,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他说:
小时侯,你们一定逮过蝼蛄吧,就是那种祸害庄稼地的害虫,他们将表土穿成许多隧道,在地下土中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幼芽,或将幼苗根、茎部咬断。蝼蛄也叫拉拉蛄、地拉蛄、耕狗、扒扒狗、土狗崽、田小狗,属于直翅目蝼蛄科,主要类型有华北蝼蛄、东方蝼蛄、**蝼蛄和普通蝼蛄。夏季晚上路灯底下常见这种玩意儿。可以撕去短翅,油炸至金黄,撒上细盐当金蝉替代品食用。也可将活蝼蛄埋入石灰中处死焙干,还可开水烫死,夏天太阳晒干或烘干,即成为中药材土狗,又称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能利水、消肿、解毒,内服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石淋、跌打损伤等症,外用可治疗脓疮肿毒。
最奇特的是,如果逮一只蝼蛄,把它从中间掐断,分成两截,你就会发现它身体中间有一个棘针。传说那是两千多年前,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给它插上的。关于这段故事,叫作《蝼蛄救主》。
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一直活到63岁,他是河南南阳蔡阳人,出生时正值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帝权更替,属于战火纷飞的战乱年代。那个时候,赤眉、绿林农民军起义爆发并迅速席卷全国。
公元22年,刘秀应时而发,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因刘秀本人就是个智多星,作战勇猛果敢,很善于带兵和排兵布阵的,加上纪律严明,奖罚分明、体恤将士,所到之处深得军民拥护,很快打出自己的名气。
后来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又历时12年平定天下,完成全国统一。他整顿吏治,精兵简政、减轻徭赋、释放奴婢、鼓励农桑、实行“田宅逾制”,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国力日益强大,史称“光武中兴”。
在平定天下的战争中,有一次,应该是公元23年的时候,刘秀领兵北伐河北**王朗部。
由于刘秀军人生地不熟,加之长途奔袭,与王朗一交兵便陷入重围,将士死伤无数。刘秀仅率身边将兵逃出包围圈,向南来到今齐河地界。
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刘秀逃至今焦庙镇。眼见太阳落山天将黑之际,人困马乏,刘秀见前方有一村庄,于是让大家到村头流水河畔枣树林中歇息。
除了哨兵站岗以外,刘秀和将士们倒头就睡。
睡得正香,忽然有什么东西爬到刘秀脖子上狠狠咬了一口。
疼的刘秀立刻从沉睡中醒来,发现咬他的竟然是一只可恶的丑蝼蛄,可气坏了,自言自语道:“你这小东西,也来欺负我!”
刘秀抓起蝼蛄,将蝼蛄头拽下来,然后将已经身首两处的蝼蛄扔到旁边。
这个时候,天已经蒙蒙亮,刘秀忽然感到远处有动静,遂趴在地上将一只耳朵贴伏地面,确实听到了远处有大队的马蹄声响,看来是敌方的追兵赶来了。再看那两个哨兵,也已经困顿至极瞌睡过去,显然还在梦中呢。
刘秀急忙叫醒这点残存的人马,命令队伍集合出发。
这时,他才想起咬醒他的那只蝼蛄,觉得幸亏蝼蛄提醒自己及时醒来,否则,大家岂不都在梦中就成了敌人刀下之鬼。
那只蝼蛄提醒自己有敌军来袭,却是立下救主大功。属下都说这证明主公乃天命所归,连小小的生灵也来救助,都更加忠心耿耿,迅速整顿迎敌,准备拼命杀敌护主。
刘秀十分后悔自己对蝼蛄的莽撞腰斩行为,急忙找回身首异处的蝼蛄,随手拾起一根枣树上掉落的长棘针,将蝼蛄头和身子插接在一起,使其身首重新连接完好,口中念道:“蝼蛄蝼蛄活了吧,没事田里土翻松,饿了禾苗剔着吃。”
结果那生命力顽强的丑蝼蛄,竟然真的又活了,且活力依然,迅速爬走了。
也许那时蝼蛄刚刚复活,头脑还不太灵光,把刘秀的话听差劈了,听成了“没事田里土翻坑,饿了禾苗稀的吃”。所以,现在哪里禾苗越是稀疏,蝼蛄越爱咬哪儿的禾苗,把土地翻得坑坑洼洼的。
传说,刘秀称帝后令人在皇宫东北面修了一座蝼蛄祠,以奖励蝼蛄救驾之功。
那根御赐棘针,被蝼蛄一代代的传承至今,直到现在,一直还留在蝼蛄身体里面呢。
这就是:
水可载舟亦覆舟,传说小虫能放哨。
万物有灵利天平,蝼蛄救驾立功劳。
光武中兴合民意,发展统一顺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