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叫李德法的朋友非常爱讲故事,他说:
传说民国时期大运河畔有家闫姓大财主,其洋布庄开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我姑奶奶曾经在闫大掌柜的老宅门里当烧火丫头,所以知道一些根底。
我姑奶奶说,后来战乱纷争,闫大掌柜的被流弹伤着了筋骨,一**,很快就病故了。闫家二代少掌柜的染上了毒瘾,整天半死不活不人不鬼的样子,既不懂生意经,也不关心买卖的赔与赚。闫家三代的娃娃们最大的三岁,有的才刚刚会跑,有的还在襁褓中。
闫家的主妇们七商八量的就决定变卖铺子和土地,准备吃老本。
老宅门的张管家建议说“乱世黄金”,存黄金最稳当,结果这个建议被采纳。
最后闫家的财产几乎都变现为金砖和金条。
这些金砖和金条凑在一起竟然有满满的十大箱子。
一群妇幼又为如何保存这么多黄金犯了愁。
张管家及时献策,说可以拿出十分之一用于日常生活,其余的可以埋藏在地下,特别是可以深埋在院子东南角的茅坑底下,一般人谁也想不到咱们会把金子埋在那儿,“茅子金库”保准比钱庄银行还稳当可靠。
大家觉得还是张管家这个主意高。
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三更天,大奶奶和少奶奶监工,由张管家亲自挖掉臭茅坑,又往地下深处挖了一人多深,扩展为约五米长宽的大坑,然后铺上一层厚厚的黄色油布,再把九箱金子都搬到坑底,再盖上一层厚厚的黄色油布,担上一块长木板,然后埋土压实掩藏,最后依旧做好臭茅坑。
六年后春节前的一天,少奶奶提议从“茅子金库”里拿点金子出来过年用。
夜深人静的三更天里,大家相约兴冲冲地一起打着灯笼去开“茅子金库”准备搬金砖分嚼裹过个富裕年。
但是,大家怎么挖也挖不到盛金子的箱子了。
茅坑下面除了土还是土,连木板带油布以及盛金子的九个箱子都消失不见了。
继续深挖,还是只有土。
少奶奶说,张管家呢?当时是张管家埋的,问问他能不能找到。
这时大家才忽然想起来,早在前几年张管家就去海外投亲访友了,哪里还能找到他。
大奶奶心里说:“坏了,这个茅子金库外人想不到也不知道,但是这个张管家可是原原本本知道底细啊!”
大家赶快来到院墙外,这才发现,几年前,这附近新建了一处住宅,可那个住户只住了半年就搬走了,当时大家还都很纳闷,这么大的宅子那人家为什么说舍就舍了呢!
迈过破败的断墙头,进得里面,有机灵的小孩子说:“大奶奶,大奶奶,这里有个黑咕隆咚的地窖。”
大家近前拿灯笼一照,里面有一块木板,跟搭建“茅子金库”时的木板一模一样。
其实,到这个时候,根本不用去地窖里查看了,猜也能猜到,分明是“茅子金库”的知情人张管家秘密找来盗金库的合作者,明里是在宅子外面套院子建新宅子,实际上暗中挖地道通到“茅子金库”处,神不知鬼不觉悄悄通过地道运走九箱黄金,然后舍弃新宅院集体撤退。张管家也在不久之后以去海外投奔亲戚为由辞职了。
大奶奶强打笑颜,跟大家说道:“钱财乃身外之物,有它也过年,无它也过年。今后大家都更加勤俭过日子就是了。”
大奶奶揽过身边的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坚定地说:“人是活宝。只要后继有人,我们就可以东山再起,过上富足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