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果真是神奇!只此一下,灵宝便令场上所有人折服。传崔浩和带灵宝的宦官从皇宫内同时出发,只是传崔浩的时候,需要等候崔府看门人的通禀,接到通报,崔浩还要换上朝服,故此崔浩比灵宝晚到一步。敖卓不放心也想跟着,灵宝认为没必要,让敖卓在客栈内等他和胖虎。
崔浩中等身材,如果不长胡须的话,其容貌绝对堪比一位美妇人。拓跋焘问崔浩可认识灵宝和胖虎,崔浩如实说不认得,拓跋焘点点头,以他刚才的观察,确信他们不认识:“崔爱卿,事情是这样的,这二位公子从南边的刘宋国来,据说是受了你的邀请,不知可有此事?”崔浩一听激动道:“回陛下,确有此事,但不知这二位是不是,待臣问上一问。”崔浩过去,问灵宝他们可是受小女崔璇的邀请,在得到确切的答复后,崔浩回到拓跋焘前讲了几句,拓跋焘下旨,让大家去他的御书房叙谈。
大凡读书之人莫不希望有间属于自己的书房,只是书房的大小和档次有着天壤之别,富者择屋而设,贫者仅占一隅,身为皇帝,拓跋焘的御书房恐怕是天下最奢华的了。房内宫灯悬挂,摆放的全是名贵木材雕镂的家具。一张巨型的书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宝砚数方,笔筒各异,笔海内名毫如林。一边的柜架上藏书丰富,典籍浩瀚,更有那名人字画附在墙上,透着书香和墨香的雅意。
众人分君臣宾主坐下,拓跋焘示意戎安公主离去,不料戎安公主非但不走反而撅起了嘴巴,拓跋焘无奈只得作罢。拓跋焘道:“江公子,刚才崔大人向朕介绍你本领神异,朕也感受到了一二。目下朕想与赫连氏开战,一举拿下夏国的都城统万城,苦于统万城坚固不易攻下,朕想知道江公子可有办法?”面对拓跋焘和崔浩这两位当今世上的豪杰,灵宝回道:“陛下,崔大人过奖了,其实学生并没崔大人说的那么好。学生刚从九子山回来,又是初到贵地,对贵国以及夏国的国情基本上一无所知,学生想请崔大人介绍一下贵国和夏国的情况,并听一听崔大人的见解,这样,学生或许能说出一些拙见。”
认为灵宝的话对,崔浩讲夏国在首任国主赫连勃勃的时候,国土不过千里,在国力上略逊于魏国,但在兵力和勇武方面胜于魏国。由于赫连勃勃的统治过于残暴,特别是耗费大量的民力和财力修筑统万城,致使夏国的百姓积怨甚重。经过去年的攻伐后,夏国只剩下了统万城一座孤城,就是这座孤城,却是非常的不好攻打。说到魏国,崔浩主要盛赞拓跋焘的仁德,由于仁德,拓跋焘受到百姓们的拥护,将士们皆可用命。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夏国除了依仗统万城的坚固外已不堪一击,如今对魏国还能构成威胁的,只剩下了北边的柔然和南边的刘宋。但问题就在这儿,一旦魏国攻打统万城的进攻开始,夏国凭借统万城的坚固以逸待劳,那么无论柔然和刘宋哪一国乘魏国空虚大举进攻的话,魏国都将很危险,搞不好会葬送掉两代先帝创下的基业。
崔浩讲完该灵宝,灵宝竖单掌施佛礼道:“阿弥陀佛,陛下,学生听明白了,就是目前陛下对如何攻克那统万城,以及在攻城的时候,柔然和刘宋会不会乘机来犯心里没底。对陛下顾虑的这两个问题,学生不想妄语,因为学生毕竟是个修行之人,不想卷入到任何一方的杀戮中去,但学生可从一个‘心’字,为陛下做些讲解。”
拓跋焘让灵宝说下去,灵宝道:“陛下,心者,乃人之情和欲也,人之所为莫不由其所发。刚才崔大人讲,那赫连氏重城坚而不重人心,实乃是下下之策。从夏商以来,一直有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那赫连氏只重武力不重仁德,他的那一方天地焉能不失?学生请问陛下,武力相当的两方人打仗,一方十万一方五万,哪一方的胜券较大?”拓跋焘不信灵宝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但还是按照一般人的思维答当然是十万人的胜券大了。
“是的,陛下。”灵宝对拓跋焘的回答予以肯定:“两国交兵,除去运用兵法和计谋的因素外,一般来讲兵力多的一方容易获胜,但事实是,战场上从来就不乏以少胜多的例子,陛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看拓跋焘期待,灵宝接着讲:“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心’字。陛下试想之,赫连氏耗费那么大的财力和民力修筑统万城,这民力和财力从哪儿来?还不是征发百姓和从百姓们的身上敛,百姓们被征敛得生计困顿心中能不生怨?更何况赫连氏竟用杀戮的方式筑城。当年秦始皇帝听一个方士讲,灭秦者胡,便下令大修长城。可结果怎样,修长城、修陵墓和修宫殿耗尽了秦帝国的国力,秦国百姓们的生活到了朝不保夕的程度,所以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响者云集,秦帝国在短短的时间内便灰飞烟灭……”
宗爱进来奏报,蠕蠕国的使臣到了魏国,要求觐见陛下。拓跋焘对崔浩道:“崔爱卿,江公子是你邀请来的客人,朕看这样,就请崔爱卿替朕好好地招待,所有费用,过后均可向长孙大人讨。”崔浩遵命,带着灵宝和胖虎向外走。
出了皇城,门外停着崔浩的马车。三人上了车,灵宝告诉先去客栈,那里还有他们的一位同伴,胖虎则说客栈里有他日后准备杀敌立功的宝剑。马车一路向南行驶,看到的都是街巷相连,巷深墙高的民宅。民宅的正房大都朝阳,这是因为平城的民宅一向看重“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习俗。崔浩的府邸位于平城的东南,规模气派,有假山怪石,亭台楼阁。崔浩让家人出来与灵宝他们相见,崔家人甚是欢跃,敖卓被崔浩夫人领进内室,胖虎被崔浩的儿子拥到某个房里,灵宝则被崔浩请到客堂。灵宝和崔浩都感觉相见恨晚,彼此谈得甚是投缘,不想,中途一位黄门宦官来到崔浩的府邸传旨,让崔浩即刻进宫议事。
却说崔浩带着灵宝和胖虎离开,长孙翰道:“陛下,江公子等人的来历尚不清楚,我们千万不可大意!”拓跋焘问长孙翰有啥打算,长孙翰讲明着派人把守崔浩的府邸不妥,但暗中派人盯着总该可以。拓跋焘认为这个主意不错,让宗爱去找城门校尉,长孙翰陪他见柔然国来的使者。在礼宾殿,拓跋焘和长孙翰见到了柔然国的使臣,使臣一共是一长一少两位男子,长的四五十岁,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少的比拓跋焘还小上一些,神态威猛,体格彪悍,不怎么会说汉语,所有的事都由那个年长的男子来讲。年长的男子介绍那个年轻人叫吴提,乃是柔然国牟汗纥升盖可汗的儿子,介绍自己姓邹名弘,是牟汗纥升盖可汗帐下的一位幕僚,他们主仆二人受牟汗纥升盖可汗的派遣,到魏国是来求亲的。
事实上,柔然和鲜卑族的语系均属于阿尔泰语系,吴提和拓跋焘之间要是交谈的话并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只是魏国地处中原盛行汉语,拓跋焘及大部分的鲜卑贵族和平民既会说鲜卑语又会说汉语,因此邹弘到了魏国讲汉语可视为入乡随俗。
拓跋焘问给谁提亲,邹弘答是给他身边的这位可汗之子吴提求亲,吴提是他们可汗已选定的汗位继承人,魏国的公主嫁过去后将来会成为可汗的可敦(可汗的正妻)。和亲后,柔然和魏国世代交好,再不以兵戎相见。拓跋焘打量吴提,认为吴提无论从相貌还是身份,都和他的那几位皇妹相配。拓跋焘一共有四个皇妹,年龄最长的是始平公主,其次是戎安公主,再次是西海公主,最小的是武威公主,其中以二公主戎安公主最聪慧貌美。拓跋焘一向重视和亲政策,认为国与国之间能和平相处就和平相处,不能和平相处再动之以武力,尤其是现在,如果魏国和蠕蠕和亲的话,那攻打统万城时就少了一方的顾虑。虽然如此,但也不能马上应许,拓跋焘对吴提和邹弘道:“二位使者,和亲事大,此事需朕禀明过太后和公主的皇娘再做决定。”
邹弘把拓跋焘的话翻译给吴提,吴提点头,邹弘接着向拓跋焘讲:“陛下,我们少主人这次求亲,是专为贵国的戎安公主而来,其他公主概不考虑。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的可汗让我们为陛下带来了十九匹良马作为聘礼。不过我们可汗交代,贵国一直视我们为智力低下的虫子,并称我们为蠕蠕,故在进献聘礼之前,有道题想请贵国的臣子们解答。答得出就进献良马,答不出,就将良马悉数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