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范晔和祖昌可不是一般的人,这二人都是宋国的有才之士,一个精通史学和文学,一个擅长土木工程建筑。范晔这次出使魏国五年之后,因故被贬到宣城当太守,在宣城任上范晔写成了历史名作《后汉书》。《后汉书》以史论为重心,通古今之变故,语言凝练,结构严谨,且文辞优美,简洁流畅,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作和文学名作。只可惜十八年后,范晔不幸卷入到一场政变当中,被宋文帝给诛了族。
祖昌也许算不上很有名,但后来他的孙子很有名,他的孙子就是世间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数学家祖冲之。祖昌虽然擅长数算,但刚才邹弘出的那道分马题也把他给难住了,难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邹弘那道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机巧,避忌的是严谨,而祖昌平时搞土木工程严谨贯了。
范晔向拓跋焘奏道,难得今天如此的热闹,随他一同来的祖大人想为陛下助兴,也有一题想请大家来解,不知陛下圣意如何?拓跋焘心里冷笑,知道宋国使臣也想借此为难一下魏国的群臣,助兴一词不过是说得好听而已。清楚宋国使臣的意图,拓跋焘却不能回绝,回绝便意味着胆怯。想到刚才的那道题虽没被魏国人答上来,但现在是宋国使臣出题,而灵宝就是宋国人。要是灵宝这次答不上来的话,那魏国人答不上来也不丢人,只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好了。
得到拓跋焘的准许,祖昌出题:说张三和李四在田间劳作,到晌午的时候停下来吃饭歇息,张三带了三张饼,李四带了五张饼。正要吃的时候,来了一个路人王五,王五说他也饿了,让张三和李四把饼分给他一份,他不白吃给钱。张三和李四同意了,就把那八张饼摞起来用刀分成了三份,王五吃完他那份后掏出八文钱走了,张三和李四开始分钱。张三把八文钱分成两份一人四文,但李四不干,说张三的饼是三张,他的是五张,要是一人一半的话不公平。问张三和李四各分得几文才公平?
大家都松了口气,认为这道题比较简单,大多说分给张三的应该是三文,分给李四的应该是五文,要是平分的话有失偏颇。由于这次答题没奖,有人甚至从情理上分析,说平分也没啥,都是乡里乡亲的,用不着为了几文钱伤了和气。众人不以为然地议论一番,最后都看着出题人祖昌,想听听他的答案是什么。
祖昌一直听着众人的议论,看大家的目光都汇集到他身上,轻咳一声打算讲解。这时灵宝上去说最公平的分法是:张三分得一文,李四分得七文。”灵宝的话出乎众人的意料,一时搞不懂灵宝这么分的依据是什么,目光在灵宝和祖昌两个人的身上换来换去。祖昌服道:“江公子说的不错,就是这么个分法,看来,什么题都难不住江公子!”随后向众人解释,八张饼分成三等份一共是二十四块,张三的三张饼被分成九块他自己吃了八块,多出的一块给了王五;李四的五张饼分成了十五块他自己吃了八块,多出的七块给了王五,所以王五的八文钱张三只能得一文,其他的七文该给李四。
按理,邹弘和祖昌出的这两道题都不难,邹弘的题在于考人的机巧,祖昌的题在于考人的严谨,除了灵宝大家之所以没答对,原因是该机巧的时候没机巧,该严谨的时候没严谨。这都其次,最主要的是场上这些人,或是精于权谋,或是深通兵法,或是擅长诗赋,但数算不是他们的专长,即便像崔浩这样博学多才的人也被难住,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两道题下来,魏国群臣对灵宝皆赞赏不已,纷纷向崔浩打听灵宝等人的来历。崔浩抑制不住内心的自得,告之灵宝是他请来的能人贤士,到这儿是来帮着魏国攻打夏国。宋国的使臣范晔、祖昌对灵宝也是格外关注,乘人们对那两道题的答案还在思索,范晔问灵宝是哪国人士,怎么以前没听说过,灵宝如实地说他也是宋国人,受魏国太常大人之邀来到这里。范晔问灵宝到魏国有何公干,灵宝坦然地告诉他们是来帮助魏国灭夏,顺便为他兄弟迎娶魏国的公主。范晔惊讶,想不出灵宝为何要跑到这来帮助魏国,问灵宝家住哪里是何门第,灵宝回之他乃建康城北石桥镇吉祥村人士,祖上世代不过是一乡绅耳。“乡绅?”范晔不由轻蔑:“虽是乡绅,却也该懂得食君禄就要为君尽忠之道,为何跑到这里与宋国做对?”灵宝反驳:“范大人,我家身为乡绅,每年都要向朝廷缴纳赋税,食君禄一说从何说起?”
范晔答这是圣人说的,但凡是臣民,其吃的用的皆是君王所赐,灵宝不承认便是大逆不道。灵宝问是哪个圣人说的,说范晔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会说出这般不辨是非的话来?食君禄之说,不过是那些专门拍君王马屁的人编造出来的而已,又问不事耕织的君王怎么就成了养活耕织的人了? 在宋国范晔不但才学过人,也是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可现在,他却被灵宝驳的哑口。但范晔不认为是他辩不过灵宝,而是灵宝争强好胜过于狂傲,没有为他家人的安危着想。
“江公子,本官念你一表人才,少不更事,所以才好心劝你。要知道,你虽在魏国,可你的家人却在宋国,你就不怕你的这种行为,被宋国的皇帝给灭了族吗?”见劝说无效,范晔便以灵宝的家人做要挟。“哈哈哈!……”灵宝大笑,从怀里掏出火云令牌道:“范大人,你怕你家皇帝,可在下不怕。说到灭族,在下倒很想提醒范大人一句,范大人的面相看上去不妙,今后说话办事要多加小心。”说完将火云令牌一挥,一道火龙飞出直奔百丈开外的一座凉亭,烈焰翻腾在飞行中变大变长,片刻间将凉亭烧为灰烬。灵宝将火云令牌收回,用一种平和的语气道:“范大人,回去告诉你家皇帝,如果他敢动我的家人,下次烧的便是宋国的皇城!”再看范晔面如土色,一句话都答不上来。
不只是范晔,魏国的君臣、柔然国的使臣,以及所有在场的人都惊骇的说不出话。人们这时才明白,怪不得这个年少公子的身上有种傲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原来人家根本就不是凡夫俗子。场上沉寂,大家都看着拓跋焘,看拓跋焘会说些什么。拓跋焘的后背惊出身冷汗,想到这个江公子自打来到魏国,自己虽不曾冷遇于他,却也没隆重地厚待人家,对方至今还栖身在太常崔浩的家里。不行,得赶快做出一种姿态,以挽回先前对人家的慢待。表啥态呢?对了,对方已透出想娶皇妹的意图,而且和那个蠕蠕国的可汗之子一样看中了戎安公主。既然如此,那朕就遂了你们的意,只是在答应前,朕要先回绝蠕蠕国的请求。
拓跋焘起身道:“柔然使臣,朕决定,和亲一事到此为止。回去告诉你家可汗,若想来犯,朕等着他就是。”说完又转向宋国的使臣道:“宋国使臣,你们的要求朕也回绝,如果想刀兵相见的话,朕就带兵打到你们的建康城去。”拓跋焘的话令魏国的群臣大受鼓舞,大家喜形于色议论纷纷,崔浩更是在同僚中扬眉吐气。
不说吴提听了邹弘的翻译多么沮丧,只说范晔知道自己刚才严重地冒犯了灵宝,因此当拓跋焘的话音刚落,便出列奏道:“陛下,宋国乃信义之国,既然江公子刚才答对了祖大人的那道题,在下决定效仿柔然国的做法,把带来的那十颗宝石赠送给江公子。”拓跋焘知道范晔的用意,却不好拦阻,冷冷道:“好,朕准奏就是。”宝石放在一个精美的四方盒里,盒的底部铺着缎锦,整个锦盒被玉片分成十个小格子,每个格子的里面都放着一颗不同颜色的宝石,有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宝石、变色宝石、石榴石宝石、橄榄绿宝石等,每颗宝石都价值不菲。当然,这些宝石经胖虎之手,最后也都送给了戎安公主。
从拓跋焘宣布取消和柔然国和亲的那刻起,戎安公主的心情这才重新变好,朝灵宝的那个方向看了眼,恰好灵宝的目光也望过来,四目相对,灵宝笑着向她颔首。戎安公主的脸唰地一下红了,急忙避开灵宝的目光,她这时才明白,原来这个姓江的公子并不是不帮自己,他只是表面没答应。拓跋焘让崔浩将灵宝等人安顿到礼宾殿,灵宝说他不习惯官家的礼仪,婉拒了拓跋焘的好意继续住在崔浩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