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跟胖虎回家取鱼叉和马尾,胖虎娘问他们吃过了没有,得知他们吃过了,问灵宝衣衫上的污迹是怎么回事,灵宝说是在林子里掏鸟蛋时蹭的。看胖虎又拿鱼叉又翻马尾,凤霞提醒跟胖虎在一起学不出啥好,灵宝听了只是笑笑。胖虎带上鱼叉和马尾,告诉这些马尾是他平时从养马的人家拣来积攒,最后又抓了把稻米作诱饵。胖虎带灵宝到有山鸡出没的地方下好套子,接着就去湖塘边叉黑鱼。当晚,灵宝和胖虎一家就吃到了肉质虽粗但滋补甚高的黑鱼肉。从胖虎家出来灵宝就到寺里的藏经阁,此后,每天只要胖虎不在跟前,灵宝就去藏经阁读经文。
第二天灵宝和胖虎去寺外砍柴,发现昨天下的套子竟然一下逮到两只色彩斑斓的山鸡,两人高兴坏了,回来时灵宝一个人把柴送到寺内,胖虎提着两只山鸡回去。
灵宝把柴送到柴房就去了藏经阁,不知是读经文读得太入迷还是等着吃山鸡,反正当凤霞和胖虎给他送饭时,寺院的用膳时间已过。山鸡肉细嫩鲜美,灵宝和胖虎吃的十分享用,全然不顾旁边那些出家人的感受。凤霞挽起衣袖露出两条雪白的胳膊,给灵宝洗刷那件脏了的衣裤,搓衣,换水,晾晒,无不透显着她那窈窕秀美的身段。和尚们实在受不了了,有的借故出去躲避,有的干脆去佛堂里打坐。以后的日子,凤霞和胖虎差不多每天都给灵宝送一次饭菜,有灵宝放在胖虎家的盘缠做底垫,所送的饭菜也是花样不断。今天是水煮螃蟹,明天是清蒸大虾,后天是红烧排骨,有一次胖虎娘给灵宝炖了一只甲鱼,灵宝吃后,就觉得身体里有股子邪火不知往哪儿发泄。
嗅着空中四溢的香气,望着俊美撩人的少女,和尚们的心是越来越抵触,一种对灵宝妒恨、排斥的情绪在寺里弥漫。这天悫远等几个年轻和尚去找禧然,说我佛弟子既然讲究六根清净和四大皆空,可灵宝公子自打入寺以来,他的行为举止处处有悖寺规佛理,把个灵觉寺搅得是乌烟瘴气。又说同样是修行之人,那灵宝公子每日都有佳肴福口美女相伴,而我等却是每日清苦修行,试问这是作何道理?面对悫远等人的质问,禧然这才意识到灵宝的入寺,给灵觉寺众弟子的修行带来不小的冲击,知道今天要是不给他们一个说法,这些弟子们断然不会服气。
禧然释疑道:“大家稍安勿躁,让为师与你们慢慢道来。我佛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门门皆可度人。放眼望去,这参佛悟道之人并不都在寺内,只要有佛心在,所在之处皆可修行……”悫远打断禧然的话问:“师父,依您之见,这娶妻生子之人也可以修行,也可以成佛了?”禧然非常肯定地点点头道:“当然可以,这样吧,为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据说佛陀座下有一位弟子名字叫维摩诘,是佛陀的居家大弟子,以解空著称。他从妙喜国降生,以居士身份辅助佛陀弘扬佛法。他以经商立世,富甲一方,家有妻妾儿女,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所……”
悫远等人听着,无不陷入不解和困惑。
禧然继续讲道:“……入我佛门修身养性,贵在修心。试想之,如果一个人在修行上处处都能遵守佛门的清规戒律,但内心里却不能摒除贪、嗔、痴三毒,他的修为又怎么会高?他又怎么能感悟成佛?为师当初之所以让灵宝公子留在寺里,原因是,为师觉得他的举止不是一般的超脱……”悫远等人一片喧哗,禧然摆手让他们安静:“……修行我佛,其修为的高低不能以其修行时间的长短为据,最主要的是要看这个人的造化。灵宝公子虽初入我寺,但为师观之,他的慧根与生俱来极为深厚,非你我等常人可比。至于你们说的,灵宝公子每日有佳肴福口女子相陪,为师并不以为然……”
然而悫远等人并不接受,心说我等修行了多年,却不如他一个刚入寺的毛孩子。说他的慧根深,我们怎么就没看出来,难道慧根深就是不守佛门戒律任意妄为?最后悫远几个人一合计,说那个公子的修为不是高吗?好,那我们就不妨找个机会试他一试,看看他的修为到底是高是低。
时间一晃到了六月十九日,这天是观世音菩萨成道之日,灵觉寺的寺外像往常一样办起了庙会。之所以叫庙会,是每当在佛菩萨们的神诞之日,庙里都会来许许多多的香客,这些香客们或是上香或是捐赠,商贩们正是看中这天烧香拜佛者众,于是在寺庙的外面摆起摊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定期活动。
从早上鸡没叫灵觉寺就来了不少的善男信女,这些人都是来上头香和早香的,待日头升起,灵觉寺内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和尚们平日里都很清净,但到庙会这天都挺忙碌,在知客和尚的带领下,他们一方面接待前来上香捐赠的香客,一方面向他们解答有关佛门中的一些教义。灵宝和胖虎算作寺院的俗家弟子也在里面,不过胖虎对小摊上的那些吃食更感兴趣,用早上跟他娘要的十几文钱逐个地买来品尝,待吃得心满意足,这才和灵宝及那些和尚们站到一处。
香客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但不管怎样都是对佛门之事的一些询问。有香客问寺院中的出家人整天都敲木鱼干啥,有和尚答说木鱼原是佛门中的一种乐器叫作“木扑”,后来之所以刻成鱼形,是因为鱼昼夜皆醒,敲木鱼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又有香客问出家人一般都手持一串念珠作何,有和尚答说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是功德、佛性、慈悲、善良、吉祥、圆满、佛心的表征,除了提醒自己不做坏事外还能消除烦恼。
…………
对从小在寺院旁长大的胖虎来说,木鱼和念珠这些佛门中的法器对他来说已不陌生,但要问起这些东西有何意义他却不知。虽然不知但胖虎还想卖弄,恰逢一个香客问寺院为什么每天都要敲钟,胖虎听后抢先回答说那是因为寺院里没有养鸡。香客们闻言大笑,和尚们听了叹息,一个和尚解释说寺院敲钟是用于祈祷、感化和超度众生,一般寺院的大钟都铸着“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这样的铭文。知道自己出了丑胖虎不敢再出风头,站在那儿继续听香客和和尚们对应。
香客中有些官宦和富绅,他们接二连三地问捐大殿的顶梁柱有何福报,捐大殿的斗拱有何功德……对这些财大气粗的香客,他们的问题一般都由知客和尚来回答。知客和尚回答说捐顶梁柱者属于大功德,此后会前程似锦,必成大器,成为万民景仰的国家栋梁之才;捐斗拱者今后会有文曲星相照,习文学武,出人头地;……随着知客和尚的讲解,周围响起一片惊诧,香客们都觉得这种捐赠和布施很合算。
“师父,弟子也想讲几句。”正当这些有钱有势的香客盘算要捐多少钱的时候,一直在听的灵宝说话,知客和尚同意。
“各位施主,刚才你们的话和知客师父的话我都听到了,对此我想说的是,大家对布施和捐赠的理解都错了!”
“啥?都错了!”
众香客和和尚们无不惊异。
“喂,你是干什么的?”一个香客问。
“我姓江,是刚入寺不久的俗家弟子。”灵宝如实答道。
又一个香客问:“俗家弟子?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说我们对布施和捐赠的理解全错了?”
灵宝侃侃道:“是的,全错了,为何这么说?那是因为你们误解和弄错了什么是真功德。何谓真功德?真功德就是无相布施,也就是布施时没有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当然布施后更不求回报,这种三轮体空无相而施的功德才是真功德。像你们刚才所说所想的以花钱多少来评断功德,则是着相布施和着相修行,这种布施修行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是在功德里掺毒。”
“掺毒?”知客和尚有些恼火道:“江公子,请问你这么说有何依据?”
“当然有依据。首先佛陀在《像法决疑经》里说,在他入灭之后的一千年,众生开始进入像法时期,这时的众生虽做善事但大多都是求名求利。待像法时期之后,出家众或是在家众更是竞相建寺盖庙供养三宝,这种布施虽然花了很多的钱但都着于功德相,求名、求利、求胜他,贪念布施功德的大小,佛陀管这种布施的人叫‘颠倒作善’、‘痴狂修福’、‘不正修福’的人,这种人的布施不但得不到福报,反而会播下坠入阿修罗界的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