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对形势判断正确的话,我们正处在变化之中。变化在身边的各个角落慢慢地、悄然无声地、却也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寻找事物的因果关系。很大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混乱--很多在看似根基牢固的机构里发生的混乱--其实只是某些新生事物发展的外在表现。公众的观念在变化,我们只需要一种颇为不同的观念,将过去糟糕的制度变为未来良好的制度。我们正运用智慧,取代过去被人誉为顽强,实则愚笨的所谓“美德”,同时也赶走了感伤主义。前者把顽固当作进步,后者将软弱当作进步。我们正从一种更合理的角度出发认识现实,并且开始对生活中拥有的一切有用的事物所有了解。一旦我们对它们有所了解,就应该更好地将其加以利用。
所有错误之处都能通过明确错误的概念得以纠正。我们太过仔细地相互观察,想看看他人拥有什么,缺少什么。我们的个人行为已经超出了范围。毫无疑问,人性是经济问题中的很大一部分。现实存在的自私无疑影响了生活中所有的竞争活动。如果自私是某个阶级的特点,这很容易对付。然而,它是人类的共同点,此外还有贪婪、妒忌、猜忌。
尽管对生活的不确定感增加了,纯粹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争斗却减少了。我们有机会提出更好的动机。随着对现代社会中的虚饰的逐渐习惯,我们越来越少考虑这些问题。正如所了解的那样,进步是伴随着物质资料的大量增加而出现的。普通美国人家后院堆积的齿轮和锻造品比一个非洲国家全部的拥有量还多。普通美国男孩的随身用具比一个爱斯基摩人居住地所拥有的还多。将厨房、餐厅、卧室、煤窖里的用具列张清单,足以让500年前最奢侈的君王大吃一惊。生活中多余用品的增加只是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我们就像印第安人一样,带着全部家当进城,见什么买什么。我们还未意识到大部分的劳力和工业材料都用于制造花哨却毫无价值的装饰品。制造这些产品只是为了销售。人们也只是因为单纯地想拥有而**,这些产品无法为世界提供服务,正如制造它们就是一种浪费一样,最终它们变成了垃圾。人类正向前发展,走出生产这种无用装饰品的时代,工业也开始满足人们的真正需要。我们可以期待朝着可预见的更美好的生活迈进的步伐。不过,当前所谓的“完善”时期是我们的拦路虎。
我们正从对物质占有的崇拜中摆脱出来。富有不再是一种荣耀。实际上,人类共同的目标不再是变得富有。人们不再像过去一样,对金钱斤斤计较。也不再对金钱心存敬畏,更不再对富人唯唯诺诺。因为积攒那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并不能使我们感到光荣。
只要稍加思考,你就会发现,对个人利益而言,大量积攒金钱毫无意义。不管富有或贫穷,人类就是人类,从相同数量的食物中获得营养,从同样厚重的衣服中获得暖意。没人能够同时生活在两间房屋里。
但是如果有人拥有了服务的思想;如果有人拥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宏伟计划; 如果有人决心一生致力于将工业的荒地变成玫瑰怒放的花园,并在日常工作中注入新鲜、活力四射的动力,使之具有更高层次的特性和效率。那么,如同农民在玉米苗中看到丰收一样,人们从大量金钱中看到新的更大收获的开端。不管是否接受阳光的照耀,人人都能分享其收获的果实。
世界上有两种傻瓜。一种是企图通过聚敛财富以累积权力的百万富翁;另一种是一贫如洗的改革者。他们妄想能够通过“劫富济贫”以解决世界所有问题。这两种人都误入歧途。在他们看来,将全世界的跳棋或多米诺骨牌尽数揽入怀中,便垄断了所有的牌技。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成功的赚钱高手,从未对人类财富的增加做出丝毫的贡献。玩牌的人能为世界增加财富吗?
如果所有人都发挥创造力,竭尽全力地创造财富的话,人人将丰衣足食。世界上所有缺乏生活必需品的真实情况--并非出于囊中羞涩的虚假缺乏现象--都是由生产不足导致的。生产不足则是由于不了解生产方法和生产内容而引起的。
以下是我们相信必须作为出发点的内容:
土地生产,或是能够生产足够的物质,使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不光是粮食,还有我们需要的其他一切。所有的物品都由土地产出。
劳动、生产、分配、回报都有可能被妥善组织,以确保在完全公平之下,做出贡献的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尽管人类天性中存在弱点,我们的经济制度仍能够发挥调整作用,使得自私--或许不能完全消灭--无法造成经济上严重的不公正现象。
企业运行的难易,取决于是否掌握生产与分配上的技能。人们一直以为企业为利益而存在。这是错误的。实际上,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服务。这是一种职业,因此必须拥有公认的职业道德。违背职业道德会使人的社会地位下降。企业需要更多的职业精神。在自豪感中,这种职业精神带来了职业上的正值,这是以强迫的手段无法获得的。这种职业精神察觉到自身的违规之举,并加以惩罚。总有一天,将会呈现出一个健康的企业。一台时停时转的机器是有问题的机器,问题的来源就是机器本身。一个时病时好的人,其病因也在于自身。企业是同样的道理。企业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是由企业错误的道德构造导致的。这些问题阻止了企业进步,使企业经常陷入糟糕的境地之中。总有一天,企业道德将得到广泛认可。到那时候,商业会被认为是最古老却最有用的行业。
福特公司所做的一切,以及我所做的一切致力于证明应该将服务置于利润之上,同时证明由于其存在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才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我经常想起企业取得的显著进步--我不会称之为“成功”,因为成功代表着终点,而我们才刚刚起步--是由于一些偶然事件。我们使用的方法,虽然其方法本身很好,但是只适合生产我们自己特定的产品,不适合其他企业或特点不同于我们的产品。
曾经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的理论和方法在根本上是错误的。这是因为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为人们所了解。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但是仍有人完全相信我们能做到的事,其他公司却办不到。在他们眼里,似乎我们的成功是被魔杖点中的结果。其他人不能按照我们制造汽车和拖拉机的模式制造鞋、帽子、缝纫机、手表、打字机、其他日用品,连我们自己也不能。假如我们冒险涉足其他领域,很快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我无法赞同这样的观点。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来。前面的章节足以证明这一点。我们和别人拥有同样的东西,除了人人都对工作全力以赴。我们并没有特殊的好运。起步阶段的我们根本没有任何“有利”的条件,几乎是白手起家。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辛勤获得的结果,是通过对一种原则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而获得的。我们将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从未耍过花招或手段。当我们开始生产如今这种汽车时,整个国家几乎找不到路况好的马路,汽油也十分缺乏,并且公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汽车充其量不过是富人的玩具。我们唯一的优势在于史无前例。
在原则的指引下,我们开始了生产。当时这条原则不为企业所知。新产品通常被视为异物。有人固执地认为我们无法克服这种思想,即新事物一定是古怪的,或许还是怪异的另类。以该原则为基础的工作方式不断发生改变。我们一直在寻找更新、更好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但是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改变原则,我也想象不出必须改变原则的理由。因为我坚信它是普遍适用的,定能引导人们过上更美好、更广阔的生活。
如果不是抱有这样的想法,我就不会继续工作。因为这样一来,赚钱显得没有意义。只有在以实例促进原则的推广时,金钱才能发挥作用。这条原则是,只有提供服务的企业才是合理的企业,企业的回报必须少于付出,人人都获益的企业才有存在的价值。我已经用汽车和拖拉机证明了这一原则。我还打算用铁路和公众服务机构来证明。这并非为了自我满足,也并非为了可能的获利(如果不以赢利为主要目标,运用这些原则必定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我想要证明这一点,这样一来,所有人会得到更多,并且在所有企业提供日益增加的服务下,过上更好的生活。消除贫穷靠的不是公式,而是智慧和勤奋的工作。事实上,我们都是检验原则真伪的实验站。我们的确赚了钱,但这只能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这是一种无需言语的证据。
在第一章里我已经阐述了该原则。让我以根据在它指导下完成的工作为依据,再重复一遍,因为该原则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基础:
1,无惧未来,不忘过去。一个恐惧未来,害怕失败的人只会作茧自缚。失败只不过为更理智地重新开始打开一扇门。真正的失败并不使人蒙羞;害怕失败才是可耻的。只有在为成功指明方向和方法时,过去的经历才具有价值。
2,漠视竞争。不管是谁,只要有做事能力,就应该去做。试图从他人手中夺走工作是一种犯罪。因为出于个人利益而降低同伴的条件,这是权力干预而非以智取胜。
3,服务第一,利润第二。没有利润,企业无法发展壮大。谋取利润无可厚非。良好经营中的企业必定能得到利润。但是利润的获得必将建立在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之上。服务才是基础,而利润只是服务的结果。
4,生产不是低买高卖。企业的运作过程应该如此:以公平的价格购得原材料,尽量减少额外成本,将原料转化成可消费的产品,向消费者出售。**、投机、狡猾的商业手段只会阻碍企业发展。
我们必须进行生产,但是生产背后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生产是一种服务,最终产生一种想要提供服务的真正渴望。金融业和工业中建立了各式各样纯粹人为的虚假规则,并且作为“法律”被通过。然而这些规则的屡屡失败证明了它们甚至算不上好的设想。所有经济推论的基础都在于土地以及它的产品。使地球以各种形式生产,以此提供大量可依赖的产品作为具有一定质量的生活的基础--这才是最高服务,是经济制度的真正基础。在生产问题得到极大的解决后,我们能够制造出上百万计的不同种类的产品。生活中的物质产品已经极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大量的改进方法被搁置。将这些改进方法付诸实践,将使生活的物质方面达到极其完备的程度。然而我们被所制造的东西包围太紧,对制造的理由不甚在意。看上去,整个竞争机制,整个创造性行为,全体职员的工作都以物质生产和它的副产品--成功和财富--为中心。
例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个人或集体为了其利益可以牺牲其他人或其他集体的利益。然而,击垮他人并不能带来任何好处。如果农民组织击垮了制造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吗?资本家压制劳动者或劳动者压制资本家之后,他们就能获得好处吗?一个商人压倒了其竞争对手就能获益吗?不能。**性的竞争对谁都不利。导致多数人失败,少数人获取暴利的竞争必须被消除。**性竞争无法带来进步。进步来源于高尚的竞争。恶性竞争是个人化的,其目的是个人或集体的扩张。它是一种战争,被一种想要“击败”他人的欲望驱动,是彻底的自私自利。也就是说,它的动机不是对自己产品的自豪感,不是想要在服务上遥遥领先,也不是将寻找科学的生产方法作为雄心壮志。它的动机只是排挤他人,垄断市场,从而获得金钱利益。一旦达到目的,它便以劣质品取而代之。
如果能从这种卑鄙的**性竞争中摆脱出来,我们就能摆脱很多僵化的观念。我们过分依赖陈旧的方法,只懂得单一的使用方法。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我们做事的方法太过单一,始终以单一渠道运送货物。一旦货物的使用量减少,或者渠道堵塞,企业就无法运转,接着所有由“萧条期”导致的悲剧产生了。以玉米为例,现在美国储存的玉米数达几百万蒲式耳,前景却一片黯淡。有一部分玉米被用作人和牲畜的食物。在禁酒令颁布之前,一部分玉米用于酿酒,但这算不上是优质玉米的一个好用途。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玉米始终只有这两种使用途径。当其中一种途径遭到禁止,大量的玉米堆积如山。通常阻碍仓库里的产品进入市场是金钱作祟。但是即使拥有足够的金钱,我们也不可能消费掉拥有的库存粮食。
假如用于消费的粮食太多,为什么不为它们另找用途呢?为什么玉米只用于喂猪和酿酒呢?为什么在面对玉米市场上降临的巨大灾难时只能束手无策,呆坐着空悲伤呢?难道除了喂猪和酿酒以外,难道玉米就再无用武之地了吗?当然有。玉米的用途多种多样,只有其中重要的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世界上总是存在许多将玉米物尽其用的方法。
在过去由于煤少玉米多,农民曾将玉米作为燃料。这是一种处理玉米的原始方法。其中却蕴**某种新想法的雏形。玉米中有燃料,可以提炼植物油和燃烧酒精。人们早该开创这一新用途,以使库存的玉米能物有所用。
为什么弓上只有一根弦?为什么不装两根呢?这样一来,一根断了,可以使用另一根。同样,如果养猪业衰落了,为什么农民不将玉米用作拖拉机燃料呢?
我们需要更全面的多样化。推广四车道制是个很不错的想法。现在我们还实行单行的货币制度。可能对拥有者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制度。对于坐收利息,手握信贷的金融家来说,这个制度完美无瑕。他们不仅拥有被称为“金钱”的商品,还拥有制造和使用金钱的机器。他们喜欢,就让他们保留这种制度吧。但是人们发现在所谓的“困难时期”里,这套制度却十分糟糕。因为它阻碍了生产,也阻碍了贸易的发展。
如果对利益集团特殊保护的话,那么对普通人也该有特殊的保护。前景、用途、金融权力的多样化都是我们能够抵抗经济突发事件的最有力的武器。
劳工情况也一样。应该出现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机动性劳动队伍,在收割的田地、矿井、工厂、铁路遇到紧急状况时能随叫随到。如果由于缺煤,导致上百家工厂面临燃料危机,百万人面临失业的危险,那么有足够数量的人自愿支援矿井和铁路,这倒不失为一件既充满人情味又对商业有所帮助的一举两得之事。世界上总有需要做的事,并且只有我们才能做到。整个世界也许都在虚度时光,工厂里也许也“无事可做”。虽然这儿或那儿可能无事可做,但总有需要做的事。这一事实应该激励我们形成一个组织,完成“有待完成”的事,将失业率降至最低。
每一种进步都是小范围地出现在个人身上。整体的功能不可能高于个体的总和。个人自身的发展是进步的开始;当他从三心二意发展到全神贯注时;当他从迟疑不决发展到果断坚决时;当他从幼稚发展到成熟判断时;当他从学徒发展到师傅时;当他从初进门槛发展到能够享受工作的真正乐趣时;当他从需要受人监督才工作发展到自觉并受人信赖时。那时候,整个世界都进步了!进步并不容易。我们生活在一个松散的时代,人人都认为所有工作应该很容易。然而,真正重要的工作绝不轻松。承担的责任越大,工作越难。当然,轻松安逸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每个工作的人都应有充足的休闲时间。努力工作的人应该拥有舒服的座椅、舒适的家庭、良好的环境。这是他应得的权利。但是轻松休闲必须建立在完成工作之上。对于工作而言,决不可能有安逸的成分点缀其中。有些工作没必要太过劳累,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以减轻负担。应该使用一切设备,减轻人们的负担,使人们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血肉之躯不应该用来承受那些钢铁承受的重负。但即使具备良好的条件,工作仍然是工作,任何一个投入工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一点。
工作不能挑三拣四。或许被指派的工作不尽人意。一个人真正的工作并不总是他愿意从事的工作,而是他被委派的工作。现在的琐碎工作比未来更多。只要还存在琐碎的工作,就得有人去做。然而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工作琐碎,他就应该受到处罚。有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琐碎的工作,却不能描述一些所谓的重要工作。那就是:它们是有用的、受人尊敬的、诚实的。
已经到了必须将苦役从工作中清除的时候了。人们反对的不是工作,而是其中含苦役的成分。只要发现苦役,我们就必须将其消除。只有将单调乏味的踏车从日常工作中删去,才能实现彻底的文明。现在,人们正在为之努力。很大程度上,我们已经成功地把工人从过去令人筋疲力尽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虽然减轻了繁重工作的负担,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消除工作中的单调乏味。这将是我们为之努力的另一领域:消除单调乏味。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我们将发现,必须对制度做出一些改变。
现在的工作机会远远多于过去。进步的机会亦如此。事实上,与25年前的企业相比,今天年轻人进入的企业在制度上大不相同。相较而言,现今的制度更加严格。游戏或摩擦的成分变少了,几乎没有个人随意发挥的空间。现在,工人发现自己只是组织的一部分,在组织中,个人能动性受到限制。然而,即使如此,“人只是机器”的说法也不成立。“企业中不再存在机会”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如果年轻人能抛开这样的观念,正视这一制度,他会发现原以为是障碍的东西事实上却是一种帮助。
工厂组织并非是阻止能力发挥的手段,而是减少因无能造成浪费和损失的途径。它为有抱负的智慧型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片沃土,并且阻止了缺乏责任感的人们一错再错。也就是说,当懒惰、粗心、松散、无精打采有可乘之机时,其影响会波及每个人,企业因此无法发展,无法支付工资。当一个组织督促那些缺乏责任感的人必须做到更好时,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在体能、智力、经济方面都能提到提高。如果我们放任缺乏责任感的人们按照自己的老方法和老步调进行生产的话,我们怎能支付工资呢?
如果工厂制度将平庸之辈提高到更高的标准,同时却将有能力的人才降到更低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制度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制度。但是一种制度,即使是完美的制度,也必须由人来运用实施。制度无法自我运行。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的运行需要更多的智慧。或许在相同的工作上,过去对智慧的要求并不高,现在则需要更多的智慧。正如动力一样:以前机器运转靠的是脚力,并且脚力在当时能满足需要。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将动力置于原位,将它们聚集在动力室中。这样一来,更具智慧的人只需在技术含量高的动力厂里工作。
每个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为有能力的人们创造新的工作。这是必然的结果。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每天都有大量的新工作出现。只有在辛勤奋斗之后新工作才会降临。只有在能够承受平日艰苦的工作的同时,仍旧保持工作热情和警惕性的人,才能最终找到方向。在商业中,一个人追求的不是轰动一时的光彩,而是稳定和可靠。大企业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小心谨慎。有抱负的年轻人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为将会发生的事情留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万事万物皆在变化之中。我们应该学会做自然的主人,而非仆人。即使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我们仍极大地依赖着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我们开采煤矿、砍伐树木。煤炭和矿石被用光后便不复存在。树木不能在一段时间内重新长成。有一天我们将不再依靠煤炭--我们现在能够利用水力发电获得热能。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方法。我坚信,随着化学的发展,我们能发现一种新方法,可以将越来越多的东西转变为比金属更耐用的物质--我们还未探索过棉花的用途。我们能制造出比天然长成的木头更优质的木材。真正服务的精神将为我们创造一切。我们需要做的,是忠实地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
一切皆有可能――“信念是希望的载体,是未来世界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