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的降唐,不仅宣告了大齐政权半壁江山同州、华州全部归唐,更赤裸裸地揭露了大齐政权内部盐帮将领对草根新系将领的打压,朱温为大齐政权第一大将,他的反叛,加速了大齐政权内部的分裂。
一日侍卫急报,万余贼兵北上欲过同州。朱全忠即命胡真、谢瞳升帐点兵。晌午时分,巢军聚集同州城下,摆出一个四门斗底阵,骑兵约有两千余众,分列两翼;步兵列于阵中,弓箭机弩左右压阵脚。只听号炮三声,朱全忠头戴黄金盔,身披寒江甲, 手中一柄齐凤朝阳刀,率一万兵马出城迎敌。大队列开,两军对垒。突然巢军人马后面跃出一人一马。
那匹马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应当是当世宝马“银龙驹”。
马上之人银盔银甲,手中一条锈绒亮银枪,生的是唇红齿白,面如冠玉。只听得战马一身嘶鸣,跃起三丈有余,那人提枪带马冲向朱温骑兵。
朱温忙唤士兵结阵阻拦。
哪里能够阻拦得住?
那人手中长枪尤如长龙出水,电光火石之间,连续出出进进,在朱温军中杀了七、八个来回,只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朱温大惊失色,没听说过黄巢手下还有此等英雄人物。
容不得细想,朱温双脚一夹马肚,催马提刀冲了过去,对着那人后背就是一刀。
那人听到后背有金铁破风之声,身子向前一趴,朱温的大刀贴着后背砍过。
没等朱温收刀再砍,那人抽出腰间的亮银锏,一锏正中朱温后心。
朱温只觉得喉咙一阵发甜,一口鲜血涌到嘴边,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战马又往前冲了十来步,朱温才拽住缰绳,回身一看,才发觉那人居然是个女将!
此时百余名骑兵从四面八方过来将她围在当间。
那女将毫无惧色,只管右手长枪远扎,左手短锏近打,倾刻间又有十余名骑兵丧命马下。
朱温心中称奇,连忙从箭袋里取出三支狼牙箭,伺机结果女将性命。
朱温年轻时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箭法。其中的绝学,连珠三箭更是箭无虚发。
只听见**三声弦响,三支狼牙箭直射女将面门、前心和马腹。
这三箭歹毒异常,纵能躲过射人的二箭,射马的那一箭万难躲让。
那女将仰面倒在马鞍桥上,躲过了射人的两箭。
手中的亮银枪向前一伸,拔飞了射马的一箭。
整**作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城上城下均为之喝彩。
朱温定睛一看,原来齐军来将正是黄巢的侄女黄月娥。以前虽然认识,却没有看过她骑马打仗。黄月娥道:“朱温,我叔父待你不薄,汝不思报答知遇之恩,今背主投敌是何道理?”
朱全忠道:“黄巢长安关门当皇帝,何思我等将士死活?今闻唐主招贤纳士爱将如宝,故而弃暗投明。”
黄月娥道:“今日我当先替大齐诛杀你这背信小人。”言罢又提锈绒亮银枪催马至前,朱温有部将胡真入阵交战。胡真见黄姑长得柳叶眉,夜凤眼,通天鼻樱桃口,面似桃花,人如仙女。头戴五凤花盔、身披荷叶紫金连环甲、手中一柄锈绒亮银枪、跨下一匹闪电白龙驹。胡真不由哈哈大笑道:“贼军帐下无人矣,竟叫一女流出战,快快换人来战。”
黄姑道:“叛贼休出狂言,让你知道姑奶奶枪下无情!”言罢举枪而来。
胡真见黄月娥美貌顿起淫心,没两个回合便诈败而逃,黄月娥催马便追,因为浑圆镜只可照前,不能照后,所以黄月娥未曾使用。追出数丈黄月娥勒马便回。
朱温又有部将申无权,手持一把锯齿合扇板门刀杀入阵中。二人又战十余回合,黄月娥驳马而逃,申无权催马便追。只见黄月娥掉转马头,掏出一件宝物正是浑圆镜,迎日而照。申无权眼前一白立即载倒落马,黄月娥拍马而回。申无权正在地上揉眼,黄月娥一枪取了他的性命。朱全忠不敌黄月娥只得鸣金收兵,择日再战。
回到城内,王彦章对朱全忠道:“末将正欲出战取那女贼性命,主公怎可收兵?”
朱全忠道:“黄姑所使浑圆镜,借日光伤人眼,尔等不可轻敌。”
军师谢瞳道:“以下官之见,将军所畏者非是那黄姑武艺高强,而是那神镜借光袭人,主公虽有上将而她却无懈可击。”
朱全忠问道:“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谢瞳道:“我观此镜迎面逆光,令人一时目眩而借此杀之。主公若是夜晚袭营,四下昏黑日月无光,莫说那姑**折光之镜,就是上古精卫娘**乾坤轮回镜又能奈何?”
朱全忠喜道:“若非军师献此良策,恐明日又要折去大将。但不知何日劫营为佳。”
谢瞳道:“今日将军刚败,这贼军必然自傲无顾,可于今夜袭营。”朱全忠应允。
当夜三更,朱全忠命大将王彦章率三千人马伏于齐军大寨之左,王彦童领三千人马伏兵于寨右。朱全忠与丁会、胡真领精兵五千直插敌寨,齐军前营大寨主将纪旺不曾提防,见有人夜袭营寨慌不择路被朱全忠斩于营中。王彦章、王彦童见敌寨大乱于左右插入齐军大营。黄姑闻营中大乱,遂与丈夫李俊儒披挂上阵。夜色之中双方混战一团, 朱全忠冲锋在前,黄姑举枪迎来,二人战至一处,打得难解难分。但黄姑之夫李俊儒乃是一介书生,手中一把宝剑未杀得几个兵卒便被王彦章生擒。有一兵卒跑到黄姑近前大叫道:“报,李军师被擒!”黄姑一听立即虚晃一枪,掉头去救李俊儒。朱全忠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黄月娥后心,黄月娥落地呻吟,朱温一刀砍下她的人头。齐军军心大乱,渐渐四散而溃,归降者千余人。朱全忠得胜而归,只见王彦章把那李俊儒押进中军帐,朱全忠道:“我看你一介文弱书生,若是归降,我当保奏天子,给予你高官厚禄。”
李俊儒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背者,不以咫尺为近。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朱全忠道:“好一个正人君子,人各有志,不可强为,我成全你与黄姑连理之心。全忠知先生学识过人,可否赠全忠一作。”
李俊儒沉思片刻后吟道:
“女为悦己花貌容,
士随知音藏地宫。
志承义胆揭竿起,
身败叛贼恨无穷。
王莽假位群雄诛,
董卓匡政诸侯恐。
赴死无羞齐黄恩,
卖主何故谓全忠?”
朱全忠闻言大怒,喝令刀斧手将李俊儒推至辕门外斩首。
朱全忠同州报捷破敌万余,斩将数员,僖宗闻奏大喜,拟诏加封朱全忠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汴州节度使,留治汴州。正是:
叛齐能封节度使,
灭唐敢称梁皇帝!
却说唐僖宗率宫室、近臣逃至骆谷,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班人马来到,众皆失色。田令孜出马问道:“来将何人?”绣旗影里闪出一将,金甲玉带,跨紫骝马,持宣花斧问道:“天子何在?”帝战栗不能语,群臣皆无所措。皇弟李晔向前叱曰:“来者何人?”来将曰:“臣是西祁州节度使郑畋,特来接驾。”李晔曰:“既来接驾,天子在此,何不下马?”郑畋慌忙下马,拜于道左。帝曰:“追兵大至,汝可迎敌。”郑畋曰:“陛下勿忧,臣愿领铁骑相拒,破之必矣!陛下驾幸西歧州,可留驾于凤翔,以便指挥各军东进,剿灭黄巢贼军。”
僖宗道:“凤翔之地距贼甚近,朕当先驾御成都,征发天下诸道兵马再图收复京师。爱卿可于凤翔之地拒贼。”
郑畋曰:“若陛下远居成都,凤翔之地道路盘曲,火急军情难以向陛下通禀;且黄巢已飞书招降各镇兵马。陛下远离,诸镇将士必无心再战,恐为黄巢所诱。万望陛下居凤翔以定军心。”僖宗只得应允,郑畋护驾回凤翔。
黄巢闻僖宗逃至凤翔,命尚让为元帅,林言、杨能、霍存为大将率五万兵马进攻西歧。
有飞马急报凤翔。僖宗速召百官商议。田令孜道:“今贼兵五万大军犯我西歧,陛下须尽早移驾成都。”
僖宗认为田令孜所言有理,便对郑畋言道:“五万贼兵将至,朕封汝为四面诸军大都督,节制各路兵马;并诏令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朔方节度使唐弘夫率兵与爱卿合力抗敌。朕先往成都征募援兵。” 僖宗、田令孜就是想逃。
郑畋闻言道:“陛下万不可离开凤翔,凤翔兵马虽不过万,但尚可在此与贼兵一战。有陛下驾御凤翔,定可使军心大振;若移驾成都则将士皆无战心,何以御敌?臣泣血恳请陛下留于凤翔。”说着郑畋连续磕头不止。
僖宗迫于无奈,对郑畋道:“既是如此,朕姑且逗留,身家性命全赖爱卿。”
郑畋不禁热血沸腾,不顾年岁已长,亲自排兵布阵,一时之间,藩帅响应,大军云集。
不过三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与郑畋合兵凤翔。郑畋命二人领兵伏于龙尾坡山上。
尚让、林言等领兵前来。林言道:“太尉大人,此坡两侧山地高耸,倘若伏兵,首尾难顾。不若暂缓进兵。”
尚让道:“将军过虑,郑畋本一儒者不通军事,焉敢在此与你我决战,大队只管前行。”林言无奈只得随大队轻进。未走多远,只听号炮震天,战鼓齐鸣,四面山坡旌旗漫野,喊杀震天。大将唐弘夫率三千精兵顺山坡而下,义军惊慌失措,片刻之间五万大军被三千官军截为两断。义军将士吓得乱做一团。唐弘夫、程宗楚等拼死杀敌,斩首两万余人,龙尾坡前血淌成河,尸首成堆。众将保护尚让、林言杀出重围,齐兵大败而回。
一日僖宗升殿,改元中和元年,群臣朝贺已毕。郑畋奏曰:“近日西祁州街市童谣云:
庚子年来日月枯,
唐朝天下有如无,
山中果木重重结,
巢臼鸦飞犯帝都。
世上逆流三尺血,
蜀中两见驻鸾舆,
若要太平无士马,
除是阴山碧眼鹕。
以此论之,正应天运有变,昔安禄山作叛,明皇蜀中避难;今日黄巢兵逼,陛下亦在蜀中避难。看诗末二句,‘若要太平无士马,除是阴山碧眼鹕’。‘碧眼鹕’即李鸦儿也。”帝曰:“李鸦儿是谁?” 郑畋道:“此人王侯之子,帝室之胄。其父国昌,当年剿庞勋之乱,有功于朝廷,得赐姓李。此人随父征战,官拜云州守护使。因五凤楼前摔死国舅段文楚,陛下赦其死罪遣其回籍,此人正是李克用。”
僖宗闻言大喜:“郑爱卿所言甚合朕意,只是若诏李克用,不知何人可当此任?”
郑畋道:“当年陛下欲斩李克用人头,时有众臣保奏才免其死罪。今保奏诸臣中仅存吏部尚书程敬思一人,此事非程尚书去不可。”
僖宗问程敬思:“程爱卿愿为此行否?”
程敬思道:“臣虽不才,愿往漠北”。
僖宗道:“朕封李克用为北路诸军都督及河东、雁门、代州三镇节度使。另外赐金银十车,金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滚龙袍一套,玉带一条。朕在这里遣人调取二十七镇诸侯都到河中府会兵集合,等待晋王的人马到来,协同晋王一同破灭巢贼。程爱卿,你领着八员偏将和五百名官兵,带上金银财宝和敕书,即日便行!”程敬思跪倒领旨。正是:
五凤楼台起祸殃,
连累全家走他乡;
落叶不与寒风去,
只待日暖换春晖。
童谣本是戏言随,
一语天合定轮回;
昔日哗变龙颜怒,
今朝赦罪与勤王。
却说 程敬思领了金宝敕书等件,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直至野狐岭下。但见闪出一彪人马,为首一将头裹黄巾身穿战袍,持枪跃马拦住去路,厉声喝曰:“何人从此经过,留下金宝!”程敬思向前告曰:“吾乃大唐吏部尚书程敬思是也,领着朝廷敕书,往直北去请李克用。金宝乃皇上赐与晋王,哪里有得与你?”其人大怒,把旗一展,众兵无数,漫山遍野而来,将人马及金宝皆劫往松林里去了。程敬思一人一马,在旷野放声大哭。正是:
持鞭勒马立芳洲,
客路那堪满目秋。
万迭苍山云惨惨,
半泓野水绿悠悠。
西风征雁添乡思,
寒树归鸦起暮愁,
一点忠心思报国,
何时恢复旧神州。
程敬思哭了一会儿无计可施,于是他跳下马来解脱缰绳,欲向林中自缢。
忽听得松林一声鼓响,闪出一支围猎兵来,皂雕旗下拥着一个年少番官。看他怎生打扮:身长九尺,年近二旬,面如熏枣,体似狼形,头戴一顶银鼠帽,身披一领锦貂裘,腰系一条狮蛮带,袋插一壶狼牙箭,坐下青靛追风马,手持一柄方天戟。
那番官人马拥至林前,大喝道:“汝是何人,在此寻死?”敬思向前跪曰:“我是大唐宣差官程敬思,有事要见李克用。”番官曰:“莫非吏部侍郎程敬思乎?【李嗣源尚不知程敬思已封尚书】”敬思曰:“然!”番官滚鞍下马,扶起敬思,汗流浃背。程敬思便问:“将军何人?”番官曰:“俺是沙陀李晋王大太保李嗣源是也,吾父尝言叔父盛德,不能相会,叔父何不在朝辅君**,到此沙漠之地有何缘故?”程敬思曰:“今有曹州人姓黄名巢,聚贼兵百万劫掠州郡,不半载夺了东西二京,杀戮唐臣不可胜记。今圣上在西祁州避其锋镝,众臣商议,特遣我赍旨意一道,金宝十车,金银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八员健将,请汝父子入中原洗灭巢贼。不料来到此处遇一支兵将,将金宝人马尽抢人密林去了。某思进退无路,不如寻个自尽,正在犹豫,幸遇贤侄。”
嗣源曰:“叔父勿惊,待小侄一并夺取回来,交还叔父。” 正是:
怒发冲冠虎将威,
松林小贼敢相欺,
阵前声喝如雷吼,
金宝黄麻尽送归。
李嗣源绰枪上马,径往松林索战。忽见林内一黑汉引二百余偻啰,出林外拜伏于地。李嗣源问道:“汝何人也?”答曰:“某姓薛名铁山,劫掠为生,刚才误将金宝劫掠上山。我听说是大唐送与晋王的物件,故来送还原物与大太保请罪,并愿以部下众人归降。”李嗣源遂全部收留合兵一处,程敬思与李嗣源并辔而行,径投金莲川来。
嗣源先遣人报之父亲李克用,李克用闻程敬思已至界口,遂引军一万,离直北百里来接。只见他身高九尺,臂阔三停,头戴黄金盔,身挂黄金甲,左眼圆瞪右眼瘪,胯下踏雪胭脂马,掌中九凤朝阳刀。威风凛凛、煞气腾腾!正是:
白发苍苍似银条,
胸中韬略志气高。
也是黄巢大树倒,
叫他试孤朝阳刀。
程敬思一见晋王拜伏于地,李克用慌忙扶起:“久慕故人,无由一会,我父子报国无门。今闻黄巢北渡江、淮,必为中原之患。我与诸子常言天子若有诏征兵,我与诸位一定南向而定天下。人生世间,光景几何,何能终老沙堆中哉!”敬思曰:“大唐天下,今为黄巢所夺,京城俱陷,驾往西祁州避兵,想大王人马雄健,必尽忠皇室,臣不辞跋涉,远赍敕旨金宝奉献大王麾下,万望垂救,实国家生灵之大幸也!”李克用曰:“既有圣旨,即排香案迎接。”程敬思入帐开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乾坤阁辟,盖张广大之兵;日月升沉,实起照临之德。 朕无上祖之能,尽赖文武辅佐。今有曹州冤句县黄巢逆贼,乃王仙芝余党,聚百万之众侵朕天下。关外一百五十余处州县尽属黄巢,朕不得已远迁西蜀。巢贼心犹不足旦夕招军,意在得陇望蜀。朕欲恢复大唐保家安国,争奈内无贤臣,外无勇将。兹特封皇兄为破巢兵马大元帅、雁门都招讨。更赐龙衣一套,玉带一条,金宝十车,金银牌五百面,空头宣五百道。天下官军悉听节制,勿负朕心,早宜兴兵。故兹诏示,想宜知悉。中和二年十月上旬诏。
程敬思读了诏书,李克用望阙谢恩。程敬思献上玉带物件,李克用头戴冲天冠,身穿兖龙袍,不移时令十二太保、五百家将皆来谢恩。所谓十二太保,也就是李克用的十二位儿子,按大小顺序分别是:
大太保李嗣源:此将身高九尺,面如重枣,豹头熊颈,虎背狼腰;天庭饱满,地阁收圆,两道秀眉,一双俊目,胯下青靛追风马,手持一柄方天宝戟。
二太保李嗣昭:此将身高七尺,五官端正,面似银盆,剑眉虎目,头戴金冠夜明盔,身披玉风绵竹铠,跨下一匹宝马抱月乌龙驹,掌中一柄三股托天叉。
三太保李存勖:此将身高八尺,肩宽背阔,头戴狼牙盔,身披狻猊铠;面似黑漆,黑中透亮,跨下宝马名曰金眼玉花虬,手中一对十三节竹节钢鞭。
四太保李存信:此将身高八尺,头戴敖龙银盔,身披七翎甲;面如紫玉,五官端正,细眉大眼,鼻直口阔,跨下五花追风马,手中一柄凤嘴梨花枪。
五太保李存进:此将身高八尺挂零,头戴四棱镔铁盔,身披锁子乌铁甲;面若乌黑,体态雍容,跨下一匹豹花马,身上背着一对八卦子午鸳鸯钺,马鞍桥下挂着一根赤丝软藤枪。
六太保李存颢:此将身高八尺,头戴亮银盔,身披亮银甲;跨下雪花银鬃马,面似银盆,体态威严,手持一对竹节双枪。
七太保李存实:此将身高九尺左右,头戴乌金盔,身披乌金甲;面似黑漆,黑中透亮,跨下登云宝马,手中一柄镔铁点钢枪。
八太保李存璋:此将身高八尺开外,豹颚虎头,面赛蓝靛,头戴亮银狮子盔,身披锁子连环甲,跨下独角貔貅兽,手持一对凹面八楞金锏。
九太保李存审:此将身高八尺,鼻直口阔,两道马蹄花绞眉,一对金环豹子眼,头戴鎏金凤翅狮子盔,身披大叶鱼鳞甲;跨下绝尘驹,手中虎头墨麟刀。
十太保李存贤:此将身高九尺,面如蟹壳青,青里含光,铜铃眼,血盆口,高额阔腮,通贯鼻子,头戴珍珠闹龙冠,身披雁翎宝铠;跨下菊花青,手中一对八楞紫金锤。
十一太保史敬思:此将身高八尺不到,头戴虎头盔,身披亮银甲;面如铁色,眼含凶光,跨下靠山雪花骢,手中一柄方天画戟。
十二太保康君立:此将身高八尺,面貌凶狠,大黑脸蛋,白脑门子,头戴七星花额子盔,身披九麟龙甲;跨下赛风追日千里驹,手持一对藤子双蛇枪。
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一人均为养子。
晋王设宴款待程敬思,不觉已过旬日,绝口不言起兵。一日会宴酒至半酣,程敬思避席问道:“大王几时动兵?”晋王曰:“目今天寒地冻,草木已枯,人马难行,等来年春天气侯融和,草青沙暖,才好相持。”程敬思曰:“救兵如救火,中原百姓立待大王,如大旱之望云霓也,不可迟缓,愿熟思之。”言罢,只见晋王背后一女子高声言道:“看汝枉为丈夫,皇上正在危急之际,专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何故迟滞耶?妾虽女流,愿领兵前去灭贼,以慰中原之望。”
程敬思视之,只见那女子:
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脸桃腮,不亚前朝贾氏。朱唇款动,开一颗樱桃;皓齿轻掀,露两行碎玉。湘裙紧系,恰像吴宫西子;金莲缓步,浑如蓬岛仙姑。
你道这女子是谁?原来是晋王正宫刘氏。她能使两口雁翎刀,军中敢战无敌。晋王曰:“汝是妇人,缘何在此多言?”刘妃曰:“大王受国重恩,早宜报效,何待来春?且大唐关外各镇诸侯皆是好汉。倘有一路灭了黄巢,那时大王有何面目再见朝廷?”晋王曰:“汝言是也!吾即调遣人马起程。”于是传令收拾干粮炒面,点起番汉两营人马五十余万,次日辰牌鼓响,众兵离了金莲川望平原进发。
却说唐僖宗窜逃到成都时,即赏赐蜀军每人钱三缗。田令孜经常赏赐从长安来的从驾诸军,可是不再赏赐蜀军,引起蜀军不满。西川黄头军使郭琪对田令孜说;“蜀军与诸军同样宿卫朝廷,长安诸将每月的俸禄丰赡有余,而蜀军的赏赐少得可怜,蜀军很有怨望之气,希望军容能减少诸将的赏赐均给蜀军,使土客的待遇一样,那样蜀军上下就会高兴了。”田令孜沉默了一会问道:“你有什么功劳?”
郭琪说:“我生长在山东,征戍边鄙,曾与党项打了十七仗,与契丹打了几十仗,金创满身,征伐吐谷浑时肠子都流出来了,用线缝好后又去参战。”田令孜倒了一杯酒给郭琪。郭琪知道田令孜要毒死自己,只得拜谢饮之。
郭琪回到军营后立即杀死一名侍婢,吮其血以解毒,果然吐出了几升黑汁。郭琪于是率其部队叛乱。陈敬瑄出兵平息了叛乱,郭琪逃亡。
却说程敬思与晋王催兵正行,前面哨马回报,已到黑河。程敬思暗想:“晋王贪着直北富贵懒上中原,待我将黑河故事细说一番,看他如何?”敬思曰:“大王听说这黑河故事否?”晋王曰:“吾乃粗略武夫,没听说过。”敬思曰:“昔汉元帝一妃,名曰昭君,大有姿色,被**臣毛延寿改了真容,献与北番单于主。后来昭君和番到此,见直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王不信,有诗为证:
黑河流水响潺潺,
不断阴云蔽玉关,
红粉无颜从北虏,
琵琶死后向谁弹?
晋王曰:“世间有此烈女沉埋于此,良可惜也!”
又行不数里,只见一台巍然高耸,势若接天。晋王曰:“此是何处?”敬思曰:“此汉李陵台也。”晋王曰:“何为在此?”敬思曰:“昔汉昭帝遣李陵来直北赎苏武还朝,后在此处拔剑自刎。后人与他立下此台,以纪其事。”亦有诗为证:
旷野云低恨满怀,
长安西望李陵台,
关河**秋风起,
黄叶一天鸿雁来。
持节还乡悲壮士,
屈身降虏叹庸才,
贤愚千载春秋笔,
懒上云搂酌酒杯。
敬思又曰:“此皆先朝遗迹,不足为羡,前面乃一苏武庙,苏武真忠臣耳!”晋王曰:“何以见之?”敬思曰:“苏武也是**,汉武帝遣来直北,催逼进贡,被单于拘留,令降不屈,使苏武北海上牧羊,曰:‘羝羊生子,即放汝还’,苏武持汉节牧羊,啮雪餐毡,旌旄尽落,去十九年,始得归汉,后夷人为之立庙,以旌忠烈。”有诗为证:
漠漠平沙际北天,
忠臣困此实堪怜。
餐毡啮雪终归汉,
持节曾经十九年。
过了苏武庙,将次居延川,行不数里,忽听山坡后一声炮响,金鼓齐鸣,旌旗蔽日,闪出一支兵来,约有三百余人,当先一员大将拦住去路。只见他头戴银盔身披凯甲,刀悬偃月剑挂青虹;袋内弯弓壶中插箭,叱咤一声山动地摇!
晋王闻报勒马向前观看,见他眉清目秀气概雄奇,于是厉声问道:“来将是谁?速通姓名。”那将答道:“我姓周名德威,表字敬远,朔州马邑人也。来者可留下金宝,放你过去。”晋王听说周德威心中暗喜,随答道:“吾乃直北沙陀李克用是也,久闻红袍周德威,原来将军就是。你乃世之英雄,文武全才,何不弃邪归正,跟我同上中原,征灭黄巢,恢复大唐天下,著功勋于当世,留芳名于史册,胜过在此绿林中落草,千载只一污名耳!”周德威曰:“你也是反唐逆贼,摔死国舅,有什么资格教我!”晋王大怒,轮刀直取周德威,周德威挺枪来迎,正是:
龙腾蛟卧沧涌起,
云遮沙浸风削疾。
自古中原多猛将,
塞北豪杰也披靡。
两人战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德威暗思:“这老汉刀法不乱,精神倍加,待我假做破绽诱他赶来,用箭射之。”又战数合,德威佯输诈败,虚晃一枪拨马便走。晋王高声大喝:“小贼走那里去!”飞马赶下阵来。德威取弓在手,搭箭当弦,尽力射去,喝声:“看箭!”克用一只眼看得真切,听得弓弦声响,其箭已接在手。
德威见射不中晋王,勒回马来大叫道:“我料你会接箭,却不会射箭。”晋王曰:“若比弓射,吾胜怎样,败又如何?”
周德威道:“你若能胜我手中血木弓,德威甘愿率众兄弟归顺;若德威胜,主公留下金宝,我放你过这居延川,如何?”
李克用道:“大丈夫一言九鼎,我就陪你比试箭法。”周德威命一喽啰高抛一枚铜钱于半空,“嗖”的一箭射中铜钱方孔。李克用也命士卒高抛铜钱,一支箭飞穿金钱眼。周德威见克用箭法了得,又命喽啰于树上悬挂铜钱两枚,前一铜钱孔大,后一铜钱孔小。周德威道:“此番比试,所射之箭当同时穿过大小孔铜钱。”克用迷眼不语。只见周德威一箭穿过大孔铜钱,又穿过小孔铜钱。众人无不惊呼。李克用搭箭开弓,这一只眼倒比两只眼瞄得更准,“嗖”的一箭也是射中大小铜钱,而箭头搭于小孔铜钱方孔之上,箭尾搭于大孔铜钱方孔之上。一箭双钱不进不退,用力正好让箭头箭尾搭于大小铜钱方孔之上。周德威一见,不禁暗暗佩服李克用箭法如神。这时天边飞来宾鸿大雁一字排开,周德威又抽雕翎箭一支,稍加瞄准“嗖”的一声,箭似银光,直入云霄,一箭中双雁,只不过第一只大雁被射穿,第二只大雁仅被箭头划伤,一只大雁落地。虽未一箭双雕,但也使大雁一死一伤,众人佩服之极。有诗赞云:
一箭神威贯碧空,
大雁落地草梢红;
三军未上中原去,
先建居延第一功。
这时程敬思近前对李克用道:“将军待雁过头顶之时,可强拉宝弓,自有大雁无箭而落。”李克用微微点头。待雁过头顶之时,李克用猛拉养由基弓,只听“嘭……”的一声,未见雕翎箭上天,而宾鸿雁却坠地而亡。正是:
麻雀曾欺井中蛙,
大鹏展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
莫在人前满自夸。
李克用响弓惊飞雁,这一招技惊四座,周德威自知箭法不及李克用,不由翻身下马屈身拜道:“主公神箭古今罕有,德威愿随主公充作兵卒。” 李克用忙下马扶起周德威道:“吾素知敬远忠义之士,深慕高名,今幸得相从,他日位列封侯,吾当大用。”
随令差官取出空头宣一道,填写升德威为大唐议国左军师;金牌一面,填写军师字号。即日参谋帷幄,运赞军机。德威顿首拜谢,乃将众人领往珠帘寨内,犒赏三军。正是:
天意生贤佐,
残唐周德威。
胸中藏武略,
心上运玄机。
智勇张良并,
才能范蠡欺。
扫除巢贼乱,
青史誉皆知。
事后李克用问程敬思道:“今日试箭,贤弟怎知响弓可惊天上之雁?”
程敬思道:“此乃东汉曹操令大将更赢惊弓之鸟典故,操见伤雁哀鸣,令更赢响弓惊之,故雁闻弓响惊落坠地。今周德威一箭双雕,射落一只,重伤一只,将军所惊之鸟正是周德威所伤之雁。”
李克用又问:“人言周德威足智多谋,怎能不知其故?”
程敬思道:“周德威有谋,乃通兵法阵略;而下官科举出仕,十年寒窗皆是经书诗赋,所学不同,故下官与镇远所知有所不同。”李克用闻言暗暗高兴。
当夜李克用醉酒入帐,只觉天悬地转眼目昏花。睡至正酣,忽然梦入一林,林中草木繁茂,鸟雀齐鸣。突闻一声虎吼,一只猛虎肋生双翼迎面扑来。李克用拔剑砍去,虎未有伤而剑断两节,猛虎一口咬下李克用左臂,李克用只觉左臂一阵疼痛,醒来才知是梦。再看左臂无恙,只是睡时压于身下,已经麻木。
次日,李克用召周德威、程敬思等人到珠帘寨解梦,周德威道:“末将之见,此梦主吉不主凶。商纣王时期,西方有个诸侯姓姬名昌,据说他的远祖后稷在尧的时候担任农师,以后世世代代承袭这个职务;到了夏朝末年,朝廷腐败,姬昌的祖先就西迁到渭水一带组成了自己的部落,并在那里建了城池宫殿、开垦荒地、设置官吏,到了古公儃父的儿子季历在位时,西方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的商王感到威胁,就杀害了季历。季历死后,儿子姬昌继位,就是后来有名的周文王。因为祖先做过农师,周文王也十分重视农业,他待人宽厚,百姓都很拥护他。周文王特别尊重有本领的人才,请他们帮助治理国家;因此他手下拥有许多文臣武将。商纣王看到周文王的势力越来越强,十分害怕,就找了个理由把周文王召来,囚禁在羗里,周文王的大臣们为了搭救文王,便搜罗美女、好马和珍宝献给商纣王,还买通商朝的大臣,请他们在纣王的面前求情;由于商纣王贪财又贪色,最后听了大臣的话,把周文王给放了回来。周文王回来后,决心推翻商朝报仇雪耻。他知道自己手下虽然有不少文臣武将,但是还缺一位运筹帷幄的帅才,因此经常留意寻访这样的贤人。一日周文王在灵台宴请众文武,君臣同乐。宴罢,周文王在台上设绣榻安歇,众文武在台下休歇,当晚三更时分,周文王梦见一飞熊向他扑来。文王急唤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亮,顿时火光冲霄,周文王顿时惊醒,并且吓出了一身冷汗。次日早朝,周文王令众臣圆梦,大夫散宜生说:大王,此梦吉兆,大王在渭水河边能得飞熊将军一员,此乃兴周之吉兆也!文王令布围场,寻至渭水河边,见一老者直钩垂钓,文王问道:‘弯钩钓鱼尚不可得,汝直钩垂钓岂有鱼哉?’老者答曰:‘大丈夫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文王见其口出不凡,遂问姓名。老者曰:‘吾姓姜名尚,道号飞熊’。文王便尊为太公,请归朝辅政。后武王拜其为军师,称他为尚父。兴兵伐纣,灭了商纣王,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天下。正是:
堤草青青渭水流,
子牙向此独垂钩;
当时未入飞熊梦,
已对斜阳叹白头!
王爷千岁,周文王之梦,其应如是,而今王爷之梦,也必定会收得一员应梦上将,王爷只要即日收拾围场打猎就是了。”旁边的程敬思也说道:“王爷,下官也曾听过周文王梦验之事,军师所言极是,王爷应当尽早打围才是,不要错失良将啊!”正是:
晋王游猎网英雄,
天意残唐数未终,
当日若无飞虎梦,
破巢安得勇南公。
李克用即命准备猎犬箭弩,带李嗣源、李存勖、史敬思等五百人马前去;程敬思、周德威也跟随左右直奔山中。
却说居延川西行四十里有一飞虎岗。此岗高山耸立,四季常青,鸟兽丛生,草木繁茂,李克用令众人布开围猎场 。忽有士卒来报深灌之中有白虎一只行走,克用大喜。李嗣源道:“孩儿愿射杀此虎献于父王麾下。”
周德威道:“大太保莫急,此虎乃祥瑞之物万不可杀。我等当随行其后。”众人闻言虽然不解,不过都远远地跟在白虎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