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包办,吉日完婚
1922年一个良辰吉日,“楼院徐家”张灯结彩,徐向前和朱香蝉举行了婚礼。
这是一桩父母包办的婚姻。1920年,徐向前在国民师范上学的第二年,父母考虑,他已经19岁了,再不订亲,别人要笑话的。于是,就在几起保媒说亲的当中,选中了东冶镇朱门长女朱香蝉。徐家“纳彩”,朱家收下了,接着就行“问聘”之礼,徐朱两家交了“命单”,愿结通婚之好,婚事就算说定了。朱家这时的生活境况要比徐家略好些,但是个缺少文化气氛的人家。朱香蝉的父亲不识字,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还是当地有名的菜园把式。但两家在完婚时间上发生争论。徐父想推迟几年再办,主要考虑家里支付不起娶媳妇的一大笔开支。那时,嫁娶礼仪繁多,要操办3天,先“安鼓”,远亲近邻都来,晚上要有八音会吹奏。第二天娶亲,新郎带上红绿攀带和新娘用的首饰妆具,坐轿子去迎女入家,举行仪式,款宴宾朋。三天过后,还要行拜谢的礼节。这笔耗费,对徐家来说是很难支付的。可是朱家不同意往后推迟,理由是闺女大了,再等几年20多岁了,在当地,姑娘20岁不嫁有伤体面。
没办法,徐家只好依了朱家,在徐向前工作安定之后替他们完婚。
徐向前和朱香蝉都顺从了父母的安排。徐向前虽然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但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能使他有摆脱父母包办而去自由恋爱的勇气。一字不识的朱香蝉,根本不知道“五四”运动是啥,更不会有什么新思想了,她只相信命运会给她安排一切。好在“性格很温和”的香蝉令徐向前和全家人都感到满意。一向比较随和的徐向前,限于家境的窘况,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奢想。何况徐向前此时正踌躇满志,准备献身于乡村小学教育,朱香蝉这样一位勤快、温雅、会体贴人的姑娘,对他来讲算是比较理想的了。
婚后的朱香蝉,上对公婆兄嫂,下对小姑,有尊有让,有礼有貌,得到了一家人的喜爱。那时徐向前在河边村任教,每周回家。一次,徐母很疼爱媳妇,徐向前不在家,她就让媳妇回娘家去住,并嘱咐徐向前:“回来时,别忘了去东冶把她接回来。”
徐向前怎么会忘呢,他比母亲更盼望这个时刻。
徐向前任教的川至中学建于1917年,是阎锡山将五台、定襄两县的县立中学撤销,集中了两校的经费、设备办起来的,人们说这是“阎氏私立学校”,这所学校分中学、小学二部。小学又分高小、初小两部分,有4个班,5名教师任教。
这里的条件较好,校舍二三百间,教室、宿舍、图书馆、仪器室、礼堂,应有尽有,教师力量也强(有的后来成了大学教授)。学校制度很严,每周一次“自省会”,对学生进行劝导训话,学生若有不轨,即被斥责或记过,给予惩罚。徐向前在这里教小学六年级,月薪20块白洋,生活较为稳定。乐天安命的徐向前对自己此时的处境是较为满意的。辛辛苦苦工作一周之后,他便急切地奔向东冶镇,“夫妻双双把家还”。
一腔幽怨,痴心不已
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松枝。
徐向家和朱香蝉虽然不是自由恋爱成家,但他们也像千千万万对中国老式夫妻那样,随遇而安,过着夫唱妇随、和睦**的家庭生活,并逐渐产生了感情。对徐向前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婚姻体验。但是第二次失业的打击很快降临了,这种平静的小日子变成了遥远的记忆。
1924年,失业后的徐向前,背着父母和妻子,去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他走后,朱香蝉忧急交加,得了一种谁也说不清楚的病。徐懋淮夫妇得知徐向前正在黄埔军校学习后,很快给他写了信,告诉他香蝉得了不治之症,日夜思念他。徐向前接信后,忧心如焚,恨不能立刻飞回朱香蝉的身边。但作为一名军校学员,纪律严格,身不由己。他只好写信安慰妻子不要着急,安心养病,等有机会一定回去看她。可是朱香蝉每天除了吃一点西葫芦粥之外,别的什么也吃不下,身体急骤消瘦,脸色蜡黄,等不到他回来了。善良而柔弱的香蝉,怀着一腔幽思,命丧黄泉。临终前还哀求公婆写信叫徐向前回家。
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徐向前和朱香蝉也算得上是一对恩爱夫妻。徐向前没能满足朱香蝉可怜的心愿,也没能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每当念及痴心的朱香蝉,总是怀有一丝愧疚。(文/张麟,来源/《中国元帅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