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6、儿子眼中,父亲是坚强的人

小说:乘马岗.中国第一将军乡 作者:党史天地杂志社字数:4009更新时间:2019-08-20 09:06:11

王鲁光:1946年出生于山东。1962年毕业于北京四中。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1970年9月到部队服役。现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

第一次见到王鲁光,就觉得他眉眼之中透出的英武之气,与他的父亲———王树声大将的温和目光形成鲜明对比。尽管王鲁光早已不穿军装,但他谈吐中流露出的威严与干练,总会使人将他与“军人”这个名词紧紧联在一起。俗话说“将门出虎子”,望着像片中戎装的父亲,王鲁光这样给自己的父亲下定义———

父亲是一个农民中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农民

如果王树声不穿军装,你可能不会认为他是军人。正如那张1970年的照片,王树声挥锹劳动时的形象,与乡村里的老大叔没啥两样。在王树声生前一直居住的原总军械部,现在的**报社大院里,老人们回忆起王树声时都说,当年王大将喜欢和机关食堂的大师傅一起散步,他俩特别聊得来。只是当他穿着便装和那位大师傅走在一起时,不认识王树声的人,就分不清哪位是军中大将,哪位是餐厅厨师。

父亲有强烈的自责精神,是写“检查”最多的将军

红军十年,王树声运兵沙场,出生入死,有“能攻善守、智勇兼备”的美誉,带出了一支特别能打仗的部队。1973年,毛**主持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其中有6位司令员是王树声红军时期的部下。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检讨自己:西路军失败,自己给党和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37年,王树声九死一生从祁连山辗转回到延安,见到毛**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对不起党”。毛**安慰他,“西路军失败,不是你个人的责任,你回来就是胜利。”并当面表扬了他勇于承担责任的自我批评精神。

这种强烈的自我批评精神伴随了王树声一生。1973年底,王树声病重住院期间,徐向前探望他时说:你是鄂豫皖根据地和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你是大别山的英雄战士。王树声则说:我做得还很不够。周恩来、李先念来看望时则称赞王树声的好品质、好作风以及他为党和**做出的重要贡献,但他却说:50多年来,党对我的关怀是无微不至,而我给党做的工作太少。

究竟是自己不会打仗还是别的地方出了毛病,使自己打不了胜仗?王树声总在思索。半个世纪后,王树声的老领导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对我军历史上悲壮的“兵败河西走廊”,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回顾:“西路军担负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因素。”此时,曾身为西路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九泉之下应可以心安了。若还有不安,那一定是没能在战场上与战友们同生死的遗憾。

谈胜利易,话失败难。讲成功总会慷慨陈词,说落难则耻于出声。这似乎是一个规律。其实,人生旅途,不以成败论英雄,更应看重的该是精神是否高尚。

王树声戎装在身近半个世纪,虽然没有参加过我军战史上最辉煌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但二十余年的战争岁月,却长作“偏师”,狙击、攻坚、游击、防御、突围,历经大小战事无数,遇到的尽是些难啃的骨头,因此对“战略战术”有更深刻的体会。黄麻暴动、鄂豫皖苏区突围、创建川陕根据地、翻越雪山、鏖战河西走廊、太行山抗日、中原突围、大别山剿匪,如此英雄经历,其间成功战例当可大书特书,然而,在王树声大将留给后人的文字中,却是讲功绩的笔墨轻,作“检查”的文字重。在《王树声军事文选》中,建国前的文章有46篇,文章标题中带有“经验教训”和“检讨与反省”的,就有6篇之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批评精神。这和总是讲自己的战功和得意之处的人,形成鲜明对照。

王树声认为:即使是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中国**的**事业,在党、国家和**的利益面前,自己的付出仍然是微不足道的,仍需要不断地检讨自己,这样才能够使后人不致走自己走过的弯路。战争,没有“如果”的说法。牺牲了,失败了,就是损失。即使是上级指挥的不当,作为具体的一线指挥员,也必须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后,尽管鄂西北军区部队在国民党军的疯狂围攻下在外线顽强坚持了10个月,在战略上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但王树声还是主动承担了没能坚持下来的“责任”。后来,他在《自传》中谈到“中原突围”时写道:“7月间,我纵队突围到鄂西北,在前堵后追的情况下,奉命在鄂西北创立根据地,我任区**。当时因对坚持敌后斗争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对部队思想动员不够,在武装斗争方针和农村工作政策上也犯了某些错误,工作中虽然有些成绩,但造成损失很大。因病经组织批准,离开鄂西北,经汉口、上海,转山东解放区,最后到达山西晋城,回到原五师部队。当时因我离开鄂西北,使领导上失去了中心,对当时的斗争形势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

关于“中原突围”,军史早有定论。它的意义在于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牵制了国民党大量兵力,从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其他解放区部队的作战,以局部的失利,换取了全局的主动与胜利。陈毅同志曾说过:“中原**的同志们,为了完成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为了**的全局,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胜利突围了,保存了主力,保存了干部,还开辟了新的根据地,极大地援助了兄弟解放区的作战,为夺取全国胜利将起重大作用,中原突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作为亲历者,王树声大将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历史书写辉煌。但作为一个有强烈历史责任感的人,在重大历史事件面前,他从未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正是王树声的坦荡胸怀和严于律己的做人准则,决定了他会更多地思索在中原突围中,作为一个领导者,对受到的损失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一本《王树声军事文选》,即使不懂军事的人读了,也会从中感受到作者的高尚情操。成功时,把胜利的取得归于党的领导,归于中央的正确决策;失败了,把责任担到自己身上,把经验教训留给后人,这种精神哪里可寻?王树声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正是因为有许多像王树声这样的我党我军高级干部怀着这种对党和**事业极端负责的自我批评精神,我党才从幼年走向成熟;我军才能跨过失败,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父亲是个坚强的人。他的坚强,不但在于他能够忍辱负重,在逆境中开辟新局面,还在于他在任何时候都怀有必胜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生活中的王树声很幽默。战斗中,他会经常编些鼓动词教战士们唱。宿营时,他喜欢给战友讲些幽默风趣的笑话,逗大家开心,忘却征战的疲劳。建国后,在北京,住进机关大院,他的随和使院里的工友们成为他最好的朋友。他经常对儿子王鲁光说:**为啥呀,就是要平等嘛。

然而,平易与幽默,还不是王树声性格的本质。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才是王树声个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想当年,红军西路军一路征战,在寒风彻骨、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滩上,在冰天雪地、粒米难寻的祁连山中,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苦战,一幕幕浴血奋战的场面惊天地、泣鬼神。部队被打散了,西路军官兵沦落四处,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以及众多军、师级高级干部,扮为乞丐,沿路乞讨,历经一次次惊险,最终回到延安,回到党的怀抱。为什么王树声等红军官兵要这样历尽艰辛回延安?在王树声看来,苟且偷生最为可耻,只要是和党在一起,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不失掉理想信念,这是一种特殊的品格。如果这种品格还能够影响到身边的人,这就是一种魅力了。王树声是具有这种魅力的人。

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30多万军队,将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6万部队围困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100公里、人口仅40多万的狭长地区。当时,王树声是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中原军区部队所在,是贫瘠的山区,在一般年份都要闹**。这时,在蒋军的严密封锁之下,部队的生活更是艰难,一度由一日三餐减少到两餐,最后变成每天只吃一顿稀饭和一顿野菜。蒋军不断挑起事端,有时王树声所率的部队要面对比自己多出30倍的敌人的进攻。很显然,敌人欲聚歼中原军区部队主力,重演“皖南事变”。其实,早在抗战胜利初期国民党军队未形成包围圈之前,中原军区6万将士完全可以大摇大摆地转移到其他解放区,但中央和毛**从全国战局的大棋盘上看到,中原军区的历史使命是牵制和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必须准备做出重大牺牲,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保障战略全局的胜利。从全国的形势出发,以6万部队牵制30多万敌军,这将对全局形势向我方好转产生重大影响。

身处敌军重围的王树声,可能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军事斗争中“弃子取势”的战法,但他对中国**必将取得胜利的形势,始终持有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感染了当时在宣化店一带进行战地采访的**记者、美国人李敦白。中原突围还没有开始时,李敦白有事没事总要到王树声的驻地聊聊天。时光荏苒,40年后,李敦白当年与王树声聊天的内容已不可追。但是,1980年代中期,从事中美文化交流的李敦白向中国残联捐赠一批电脑,黄镇、**宴请了李敦白,席间闲聊,问及李为什么解放战争后就没有回美国,反而在中国当起了《毛**选集》的英译指导,李敦白说,当年我在宣化店,认识了一个叫王树声的将军,是他对中国**必胜的信心使我决定留在中国……巧得很,当时王树声的长子王鲁光也在席间。小事一桩,却足见王树声作为**者的人格魅力。

王鲁光说:作为一**国元戎,父亲的毕生经历充满传奇与坎坷。父亲全家前后有13位兄弟姐妹参加**,只有他一人成为幸存者……父亲晚年,休闲时喜欢练习书法,他写得最多的是毛**的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也许,这句诗可以表述出父亲军事生涯中丰厚的情感积淀吧。1974年,父亲因患食道癌不幸逝世。如果说,父亲一辈子离不开战场,这食道癌,也是父亲留给我们的最后一份战场纪念:长年的征战,风餐露宿,经常是刚端起饭碗,就要拔脚行军,致使父亲养成了吃饭特别快,吃的饭还特别烫的习惯……这就是父亲,一个永远壮怀激烈的人。(据《人物》张鹰/文)

  党史天地杂志社说: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