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所拥有的一切,而是我的所作所为,造就了我的王国。”——卡莱尔。
“富有成效的勤勉是使一个民族富足的唯一资本,并且使国家繁荣昌盛,**幸福安康。‘凡有劳作,必有收益’,所罗门如是说。政治经济科学仅仅是关于节俭的说教吗?”——塞缪尔·兰恩。
“通过农夫的辛勤劳作,工匠的精湛技艺,商人的风险经营,上帝提供了世界上的美好事物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懒散者恰如亡故之人,对世界的变化和需要都视若无睹;他活着只是为了消磨时光,消耗大地的果实:像一只害虫或者一头野狼,当大限来临之时,他们便死去并腐烂,与此同时对世界却毫无贡献。”——杰里米·泰勒。
“我们建立起来的大厦,
时间是其建筑之材;
我们的今天昨日,
是建筑大厦的砖块。“——朗费罗
* * * * *
随着文明的诞生,节俭也应运而生。当人们意识到有必要既为今天也为明天做些适当准备时,它就产生了。早在金钱被发明以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了节俭生活。
节俭意味着一个人要精打细算。它包括家庭经济,以及井井有条的家务管理。
私人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提升个人的福利,而政治经济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增加国家的财富。
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同源同宗。劳动创造了财富;储蓄和积聚保存了财富;勤劳和坚毅则增加了财富。
正是个人的储蓄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财富或者说构成了幸福生活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恰恰是个人的挥霍无度造成了国家的贫困。因此,每个节俭者都可被看作公众福利的贡献者,而每个挥霍者都是公众福利的害群之马。
节俭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随着经历、榜样和深谋远虑培养起来的良好习惯。它也是教育和才智的结果。只有明智和深谋远虑的人才会懂得节俭。因此,使人节俭的最佳方式是使其变得明智。
本性上讲,人们更喜欢挥霍浪费,而非节俭度日。原始人最不懂得节俭,因为他们既无远虑,也不为明日着想。因此史前人类不保存任何东西。
起初,原始人对农业一无所知。只是到了较近的时代,人们才搜集种子为食物,并节省下一部分来以备来年之用。
如果没有祖先的有益劳动的积累成果,人类可能还处于野蛮状态。他们开垦土地,种植庄稼来获取所需的食物。他们发明了各种工具和织物,所以我们能坐享其成。他们发现了艺术和科学,所以我们能继续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进步。
大自然教导我们,任何人类的美好事情都不会彻底得消失。那些长眠地下的无数先人们永远提醒着世人不要忘记他们曾经辉煌的人生。在早已消亡了的尼尼微、巴比伦、特洛伊等古城的建筑和雕刻上所展现的工艺和技能一直流传到今天。在大自然中,人类的劳动成果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某些遗留的有用劳动成果将会继续造福个人或全人类。
因此,我们生来就能继承我们祖先有益的劳动成果。但是,如果我们不从事劳动,我们就无法享用这些成果。人人都应当劳动,不分体力或脑力。没有工作,生命便失去了价值;它就会进入一种道德的麻木状态。我们并非仅指体力劳动,还有许多更高层次的工作——行动和持久、考验和耐心、雄心壮志和慈善博爱、传播真理和文明、解除病痛和救济穷人、帮扶弱者和助其自立等工作。
“一个高贵的人,”巴罗说,“不屑于这样度日:像懒汉般依靠别人的劳动;或者像寄生虫一样偷取集体粮仓的粮食;或者像鲨鱼一样捕食小鱼虾。相反,他会尽可能地去关爱别人,大力地服务和捐助于大众。从国王到农夫,没有哪份成功的、信誉良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工作,不需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或二者兼而有之。”
劳动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充满了乐趣。过去我们所诅咒的身体构成现在反而成了一件有利的事情。我们的生命,在某些方面同大自然冲突不和,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它又同大自然相互合作。太阳、空气和大地不断地榨取我们的生命力,所以我们才需要吃饭来获取营养,需要穿衣取暖。
有一则广为人知的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农夫。临终时,他把三个游手好闲的儿子叫到身边,透露给他们一个重要秘密。“儿啊,”他说,“在我留给你们的园子里,下面埋藏了许多财宝。”老人吃力地说。“藏在哪里了?”儿子们异口同声地问。“我这就告诉你们,”老人说,“你们去把它挖出来——”在将要说出那重大的秘密时,他突然停止了呼吸,撒手而去。儿子们立刻动手挖财宝。他们扛着铁锨,抡着锄头,把荒废已久的园子翻了个底朝天。 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财宝,但是在挖财宝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劳动。看啊,他们在园子里播种,最后收获了庄稼。因为他们的辛勤耕作,收成颇为丰厚。此时,他们才发现了埋藏在园子里的财宝,他们那睿智的老父的建议的真正含义。
许多人对于靠劳动生活的法则颇有微词。他们根本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一点:遵守这条法则不仅是在服从上帝的意志,同时也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智力,尽享生命的乐趣。在所有的不幸者中,游手好闲之徒无疑是最不幸的——他们的生命毫无价值,他们只知道享乐和满足自己的感官需要。难道这些人不是整日牢**满腹、痛苦不堪、怨天尤人吗?他们总是无精打采,似乎于人于己都毫无用处——仅仅是个大地的累赘而已,他们离开人世后,无人思念,也无人遗憾。实际上,游手好闲之辈的命运是最凄惨和最不光彩的命运。
在推动世界前进方面,谁比那些被迫或者自愿的劳动者贡献得还大呢?所有被我们称之为进步的东西——文明、福利、繁荣——都来自于勤劳实干,从种植大麦到制造轮船,从缝制衣领到雕刻“整个世界为之着迷的雕像”等等。
无数的事例表明,勤劳者的经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勤奋能使最穷苦的人,获得荣誉,虽然可能不是显赫的声名。艺术、文学和科学史上的伟人们都是最勤劳的人。一位仪表工发明了蒸汽机;一位理发师发明了纺纱机;一位纺织工发明了走锭精纺机;一位矿工完善了火车机车;各阶层的劳动者一代接一代地为改进机械技术做出了贡献。
我们已经谈了许多勤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下来我们看看勤劳带给人类的益处。很显然,如果没有祖先的文明蓄积——技能的、艺术的、发明的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蓄积——我们还将继续生活在原始人阶段。
世界劳动成果的蓄积创造了世界的文明。蓄积是劳动的成果;只有当劳动者开始进行积累,文明的成果才会积聚起来。我们已经说过,节俭随同文明一起诞生;我们几乎可以说节俭催生了文明。节俭产生资本,而资本又是保存的劳动成果。资本家只不过是一个没有花光他的劳动收入的人。
但是,节俭并非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它是后天习得的行为准则。它包括自我牺牲——为了未来而牺牲眼前的享乐—,使人的动物式欲望服从于理性、远见和谨慎。它既为今天考虑,也为明天着想。它投资积累的资本,为未来做准备。
爱德华·丹尼森说:“理性使人能够预见未来,同时也使人承担了为未来做准备的职责,我们的语言就表明了这一点。我们使用某个特定的词来暗示一种消极的远见,就好像用某个词明白无误地表示对未来的积极应对一样。每次谈到远见这一美德,我们总是认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知未来并无任何益处,为未来做准备才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 《爱德华·丹尼森晚年书信集》,第240页
]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由两大阶级构成——储蓄者和浪费者、深谋远虑之士和目光短浅之徒、节俭者和挥霍者、有产者和无产者。那些辛勤劳动并节俭度日的人成为拥有资本者并开始了其它工作。手中积累了资本后,他们雇佣其他劳动者为他们工作。贸易和商务由此而生。
节俭者建造房屋、仓库和工场。他们为工厂配备了工具和机器。他们建造轮船并航行到世界各地。他们集中资本,修建铁路、港口和码头。他们开办煤矿、铁矿和铜矿并安装水泵来排除矿中的积水。他们雇佣工人开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就会。
这一切都是节俭的结果,是省吃俭用并把积蓄用于有益用途的结果。挥霍者没有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任何贡献。他花光了所有收入,没有能力帮助任何人。无论他赚钱多少,他的社会地位都没有得到任何提升。他没有节省自己的资源,到头来还得求助于人。实际上,他生来就是节俭者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