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白云
人类总是想用天上的白云来装饰心灵。我常常看见一些人站在大地上神情专注地眺望白云。他们的目光随着白云游动。他们的眼睛和白云中间一定有一根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丝线牵连着。这时我想到了风筝。那么白云就是心灵中一只放飞的风筝。
我们的世界充满万物,而白云是人类用肉眼所能观察到组合最复杂,变化最无常的物体。
我常常久久地眺望白云。白云在我的凝视中施展着魔法。它是城市和乡村,大海和森林,高山和河流,沙漠和草原;有时它会成为一片树叶或者一叶帆船,一缕锦带或者一朵菊花,一面琵琶或者一条蝌蚪,一团蘑菇或者一只蝙蝠;你可以想象它是一个伟人的头像,一个少女的睡姿,一个弯弓射雕的少年,一个驰骋沙场的壮士;如果想象再丰富些,你可以在其中品读荷马史诗和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你还可以领略古代的经典战役,如亚历山大**、斯巴达克起义、**远征以及中国的蚩尤大战、赤壁之战……
大自然中再也没有比白云更加丰富的想象了。它在纵横自如、散漫有序的变化中演绎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经典故事。
某日黄昏,我伫立在田野望着东南方天空的一片白云。黑白交错的云几乎布满天空,唯独东南方空出一块领地,让那片白云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我的目光刚触及它时,它是一只卧虎;随后那前蹄就飞起来,后蹄就弯起来,又成了一只奔跑的白虎;后来它变成了一只白鹿,头顶上长出两只角;再后来它又变成了一只玉兔……变化的过程仅仅不到抽支烟的时间。
我不止一次这样用心观察白云。那个时刻我的心很寂静,像虔诚的佛教徒。佛在心中说:孩子,你不累么?
白云是我的课堂。世间的烦恼膨胀了我的心灵时,我便走向课堂聆听佛的讲课。不变的课程就是变化无常的白云。在它变来变去的过程中,我便读懂了人生,也学到了抛弃烦恼的方式。
方式其实很简单:1-1=0
这是一个算式,简单地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不用思索。那么在人生的课堂里,减号前后的“1”含义是什么呢?
给每个人都留下一个谜底吧。
另一个黄昏。不同的是那个黄昏天上完全是白云。洁白的云让人的目光眩晕。一位老妇人带着两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坐在田间小道旁眺望天上的白云。那两个孩子一搭眼便知是双胞胎,一样的衣服,一样的脸廓,连眼神在瞧着云的变化时都是一样的。按照年龄差异他们应该是婆孙关系。
“看见爸爸妈妈了吧?他们在白云上边飞呢。每个人都有一块白云,看看,你俩的白云在哪儿?”
两个孩子似乎听懂了婆婆的话,都扯着脖子寻找。
婆婆肯定是从丰富的阅历中走过来的人。花白的头发,堆满皱褶的脸无法掩饰在注视白云时那双少女般纯情的眸子。她的每一根白发都是一首故事,每一道皱褶都是岁月雕刻的幸福或者痛苦。但那眸子里所表达出的内容仍然是对人生、对生活的期冀。
眺望白云的意义是在眺望生命的另一半。比如少女热恋的白马王子,情郎思念的美丽天使。再比如某一个人对事业、理想的追求,甚至还有对母亲的怀念。而这些都构成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丰富着人生的内涵。
眺望白云,是在阅读理想、生命,还有情操。这是禅的大境界。
俯视白云
俯视白云就是检阅一种人生。
同时也是在审读自己的灵魂。
古时只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和王母娘娘一类人能够俯视白云。飘逸、超脱、自由,戏弄白云于股掌之间。
现代科技让人类拥有了飞机、宇宙飞船,俯视白云再也不是神话、童话。可是当我们置身于白云之上才发觉天上并没有天宫。现代科技让神话和童话全成了泡影。远古至今的人类所企望的天宫杳无踪影时,我们才觉得人类其实是最伟大的,生活中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妻子儿女以及朋友、情人、仇人才是最真实的。
我们从大地出发,最后又回到了大地。我们绕了一个认识论的圆圈。
人类为什么要发展科技,难道就是让他们的梦幻不再继续吗?
我不喜欢无云的天空。生存在大地如此,乘飞机超越**云空也是如此。即使云空上面没有幻想中的天宫,我仍然对那些洁净的白云充满感激。眺望是一种理想,俯视也是一种理想。只是,当我俯视它时,我就具备了超越人生的情怀。我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再高些!白云之上的晴空上面还会有更洁白的云吗?
我想看见。
设想一下吧,那婆婆和她的两个孙子在地面上眺望白云的那一刻,飞机正在白云上翱翔。飞机上乘坐着双胞胎的父母。他们去旅游?出差?或者出国?其实我不需要答案。我唯一牵挂的就是他们对窗外的白云是否怀有感慨,他们是否看见了大地上眺望白云的婆孙三人。
我这不是杞人忧天么?
但我仍放心不下。
孔子曰:“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于利”。范仲淹也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连《圣经》都在念诵着“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这些句子像烛光似的照亮了人类的灵魂,我复述这些句子只是让自己的灵魂更干净一些,如被俯视状态下的白云。
能够俯视白云的人到目前为止只是人类中的一少部分人。包括我和那对双胞胎的父母。我们这些人是不是就比那些永远只能眺望白云的人多了些理想、情操以及责任心、使命感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滑稽,但本质上是善良的。王母娘娘做到了吗?孙悟空做到了吗?王母娘娘给予人类的是无穷无尽的欺骗。孙悟空呢?他虽然是战胜邪恶的化身,但他的诡变只能让人类仰天而叹。
人类还得脚踏实地走路。这才是真理。永恒不变的真理。
不过,我们在走路时不要忘却头顶上的白云。而且,我们必须以俯视的眼光和胸怀超越它。在低处俯视高处,这是心念的作用,是一种禅的目光和胸怀。
灵魂中的白云
我用我的灵魂透视着白云。
灵魂中的白云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
灵魂中的白云常在梦中出现。那是灵魂生存和出没的地方。梦中的白云具体而抽象,但它却让我回到远古时代人类的初期,清晰的思维和混沌的追求。他们明白吃是为了生存,却不知道生存是为了什么。
我常常揪住灵魂中的白云不放,问它为什么缠绕我?它却反问我为何不去唱歌、聊天、打牌、逛街、看电视,或者享受爱情的快乐,而偏偏孤独一人面对着一座山、一条河、一座庙宇、一片竹林或者一堵结着蜘蛛网的墙角,为什么追逐着它的影子不放?
它神秘地俯在我的耳边说:我是你的生命之源。
白云是我灵魂的载体。将灵魂置于白云中就不至于被某一根柱子拴住,就不会为名声啊,金钱啊,美女啊,官职啊,房子啊,小车啊等这些世人向往的东西所困所累。你就会觉得人活着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具肉体,一个符号而已,而如何活着才是本质的东西。随风而去,伴云而飘,追求一种至高的禅境,为了一种精神的飘逸和流浪而活着才有意义。比如我的写作,要说是为了某种物质的利诱,那还不如去卖红薯,蹬三轮车。虽说发不了财,但钞票是现成的。那些被手掌焐热的钱是属于自己的。我可以用它们换来油盐酱醋,一包烟,一瓶酒。积少成多,也许会购到一部小车,一幢别墅。而写作呢?不但毫无分文报酬,还得赔上笔墨稿纸信封邮票和时间,还有泪珠和汗水。但我快乐,我喜欢从事一种没有止境的工作,喜欢在思维的空间里随风而去,伴云而飘。
这种快乐属于我,谁也掠夺不去。
我为之自豪。
白云进入人的灵魂是一种理想的存在方式,也是寄托一种崇高情怀的通道。那些变化无穷的白云时刻激扬、滋润着理想和情怀,让它不至于干涸和凋零。这样,灵魂中的这块地域就不含有丝毫的杂质,洁净得似被佛用清洗剂擦洗过。而心灵中时刻都会有入禅的感觉,如诗如画般的境界里悠扬起一种琴声。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像众水的声音和大雷的声音,并且我所听见的好像弹琴的所弹的琴声”。
这是《圣经》中所说的。语法似有些不通,可意思很明确,是把天上的水声和雷声都喻为琴声。这是陶冶人的灵魂的琴声,从白云中穿出来感染和点化人的灵魂。那么白云之上有什么呢?《圣经》这样回答:“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头上戴着金冠冕,手里拿着快镰刀”。
我的理解是,那“金冠冕”是假设的阳光透过白云的幻象,而那“快镰刀”是真实的,是用来解剖自己的灵魂,收获自己的理想的。
我扯得其实并不远。我们从娘肚子爬出来时,白云就在天上注视着。白云说:呀,这个孩子有前途。这句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问题是好多人长着长着就忘记了天上还有白云存在,他们只顾及了地球上的一切,只丰富着自己的欲望。为了比地球上的其他人站得更高一点,为了多挤占一点空间,他们绞尽脑汁,心力枯竭,岂不知在白云的目光中,他们不过是地球上的几只蚂蚁罢了。
而另外一些人呢?他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为白云而歌唱,让白云注视着自己成长。他们在人生旅途中随处俯拾着白云的影子。渐渐地,他们把白云装入了灵魂中,让白云变成自己的翅膀飞啊飘啊……
那种伴云而飘的感觉真的很美妙。
月空中的白云
能够注视月空中白云的人绝对是幸福的。月空中的白云更多表现的是温柔。你可以尽情地找寻你的母亲、恋人以及触动你心灵的女孩。你甚至指着某一片云说:那就是我的。晶莹的白云代表着你透明的情感和圣洁的魂灵,随便摘下一片都能载着你飞向人生或艺术的殿堂。
白云,月夜。这样的情景常让人们充满希望,激励情怀。柳永虽一生失意潦倒,但也写下“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般气势恢宏的词句。李清照在颠沛流离中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抗金大将岳飞更是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慨其壮怀激烈。我有时沉湎于古人的诗词中难以自拔,在夜空的月云中缅怀古人并激励自己。古人的情怀在千年之外就在大地上镶上了一面镜子,与云月对映。
忽然想到一幅油画。画家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幅画所传达出的人生意义。辽阔洁白的一片月空,白云似锦带缠绕着月亮。月亮走,白云也走。那动感的画面让月亮和白云都没有静止的感觉。大地是黑色的,黑色的大地上站着一位小女孩,用双手托着下巴凝视白云。小女孩的眼睛很圆亮,让天上的月亮都黯然失色。
我不知道小女孩凝视着白云在想什么。但她的内心绝对有一种渴望或者理想。这样的画面除了美的感觉,还有一种禅意。这意义不是灰色的,冷调的,而是积极的,乐观的。当我久久沉浸在那幅画中时,我忽然就变成了那个小女孩。我想飞,飞进白云中,让月光也晶莹一次自己的灵魂。
在布满白云的月夜,我学会了散步。散步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散步到田野的深处,谛听着地面或地下虫子的叫声,再仰头举目,那一片片、一团团、一缕缕的白云都成了我的伴儿。我陶醉在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故事、一种情怀中,就听见白云在讲述着什么,有时呢还纵情歌唱成朗声欢呼。是悠扬的琴声,是少年的笛鸣,是少女的歌喉,在心潮澎湃时还有雄浑的交响曲。偶有失意惆怅,白云就幻化成救世主耶稣,布道者卫斯理,施主唐玄奘,赐福者观音......他们引领我穿过苦难之门,越过迷惘之廊,到达天国的某个角落。
在天国,我拥有一个角落就足够了。
天国在月空中白云的上空吗?当然不是。
月空中的白云本身其实就是天国。我们的目光所能触及的宇宙,白云是最具变化的物体。它生存的方式和目的就是用千姿百态的图形点化人类的思维和情感。如果再有月亮为它壮胆,为它送行,幸福的、自由的、欢乐的、无虑的天国非它莫属。
我又散步到月夜中。这是一个透明着灵魂的月夜。想了想,正是农历的十五。今晚月空的白云是再皎洁不过的了。片片白云缀成的图案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美丽最迷人的。
我想让那位老婆婆以及她的那对双胞胎孙子,那对双胞胎的父母,还有庐山锦绣沟出现的那对青年男女和被他们搀扶着、背负着的老爷爷以及世上所有的人都站在地球上欣赏今夜的白云。
我更希望在大地上生活着的、曾与我擦肩而过的那位叫白云的姑娘此刻也仰望天上的白云。她是我灵魂中白云的化身。在人生的历程中,她能逾越平庸那座高山吗?她能打开灵魂的大门让白云自由出入吗?
我还有什么可表述的呢?当《圣经》般的琴声飘然而至时,人类生命的意义应该更加辉煌,更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