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等待疫散花开的日子

作者:柯群

分类:现代都市

字数:22587

本作品由传奇中文网首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等待疫散花开的日子

小说:等待疫散花开的日子 作者:柯群字数:22587更新时间:2020-03-03 18:30:02

报告文学

等待疫散花开的**子

柯群

腊月三十,农历除夕,冬春交替,乍暖还寒。

这天,从早上起床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贴春联,放爆竹,挂灯笼,剪窗花,包水饺,祭祖,准备年夜饭。满怀幸福的喜悦,送走腊月里的最后一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此刻,严冬仍未过去,凛冽的寒风依旧在空旷的原野上呼啸,这是2020年的新春佳节。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14亿中华儿女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伴随着2020年的春运大潮,从江城武汉悄无声息的向全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蔓延,让无数围坐在餐桌前,为除夕守岁的人们惊愕不已。

2020年1月24**深夜零点,农历除夕。

新年的钟声敲响后,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我把刚刚吃过年夜饭的弟弟、弟妹、侄子、叫到正堂屋内,站到已经端坐在方桌左侧正座圈椅上的母亲面前,给老人家磕头拜年。

往年的这个时候,妻子、儿子都在拜年的行列中。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爱人身体欠佳,儿子在北京有事脱不开身,只好我自己回老家陪母亲、弟弟、侄子过年了。侄女已经出嫁,给母亲拜年的只有我和弟弟、弟妹、侄子四个人了。

母亲生养了我们兄妹5人,除了我和弟弟,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姐姐妹妹都已出嫁多年,只在年初二这天,她们才集中回来看望母亲。作为长子,每年都是由我带领晚辈们跪在地上,给母亲磕头行礼,母亲坐在圈椅上拱手还礼,表达谢意,随后,母亲笑吟吟的给她的孙子孙女们,发放装有压岁钱的红包。今年也不列外,只是少了侄女,略显冷清。

直系亲属给母亲拜完年,大概是早上5点半左右。接下来的时间,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喝茶聊天,等待堂哥家的同辈晚辈过来,由我和弟弟陪着给母亲磕头。半小时后,堂哥堂嫂们,身着新衣,带着儿女,喜气洋洋的陆续来到正屋,向母亲问好。

我们家在村里是个大家族,到我这一辈,仅堂兄弟就8个,加上他们的媳妇和孩子,少说也得4、50人。逢年过节,很是热闹。母亲喜欢人多,四世同堂,聚在一起,老人家很是高兴。在8个兄弟中,我排行老五,以前喊令带领大家给母亲叩头的大哥、三哥、四哥、相继去世,二哥身体也不好,5点刚过就来了,跟母亲说了一会话,回去歇着了。按说今年喊令的应该是我,可是半小时前我刚刚喊过一回,不能重复。只好由六弟代替执行。由于堂屋空间狭小,容不下这么多人,小孩子们就到院子里玩去了。

按照惯例,给母亲拜完晚年后,就要由年长者带队,全家出动,分男女两队,出门给乡亲们拜年去。当然,村里的年轻人也会来我家给母亲拜年。因为母亲已年逾古稀,已近90高龄,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人。

就在大家商议先去那家时,弟媳妇刘淑玲从手机上的微信群里看到了,在村**工作的大侄媳妇包美发出的一条信息:

接上级通知, 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型**感染肺炎疫情扩散严重,为了防止疫情传播,保护村民身体健康,请全体村民不要外出串门,可用微信的形式在朋友圈或者通过村里的村民群,相互拜年。

不到一刻钟,村支书张涛在村群追发了一条内容相同的信息。

“来,咱们站成一行,录段视屏,发到群里,给大家拜年吧。”反应非常机敏的六弟,掏出手机招呼道。

于是,韩氏兄弟、叔侄20余人,在方桌前空地处,站成两排,弟媳刘淑玲接过手机,对着我们打开了视屏:

韩家幸福大家庭,给全村父老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好!

几秒钟后,这段拜年视频,率先出现在村内的群里,被不断刷屏。

发完拜年视频的10分钟内,韩氏大家族的男爷们速速离开母亲的房间,回到各自家里去了。

然而,即便有村支书的友情提示,从早七点到十一点这段时间内,还是有不少与我家关系密切的四邻八舍,悄悄地进门给母亲拜年。

晚上七点,平常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的弟弟,却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看起新闻联播来。或许是因为他没有手机不知道如何通过网络获取疫情信息。我和弟妹、侄子则是没人抱着一部手机,两只眼睛盯着屏幕,查看疫情变化情况。自此开始,弟弟每天早上8点,晚上7点,准时坐在电视机前看央视新闻,节目结束后,回到正屋来向母亲汇报新闻内容及疫情新增人数。

今晚央视新闻联播的第一条新闻是,1月25**,农历正月初一,****主持召开中央**局常务**员会会议,专门听取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关键作用的会议,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把**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情怀,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局常务**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新闻联播的第二条新闻是通报全国疫情: 截至1月25**18时,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372例。全**有广东、湖南、浙江、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山东等30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多地**取消或减少了春节期间的大型公众**,并对公众广泛宣传防疫知识、隔离措施等。多地居民也自发取消了家庭聚会、走亲访友等活动。

2020年的新春佳节,就这样差强人意的过去了。

1月26 **,是大年初二。按照习俗,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携女婿回娘家看望父母的**子。

清晨一早,村群里出现一条支部**张涛转发镇**下发的重要通知:

各位村民:这次疫情远**我们想象的严重的多,为了你和家人健康,根据上级指示,从今天起村内及社区实行封闭**,外来车辆和人员禁止进入社区和村内,各位村民无特殊情况不要外出,确需外出的必须登记,直至疫情解除,请全体村民自觉遵守。

10分钟后,大侄媳妇包美在群里发出第二条信息:

不聚餐,不走动,不上门拜年,特殊时期,宅在家里,不给****添乱,就是你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待平安后,大家再出门,拜年、吃大餐。

吃早饭时,弟妹把这两条信息读给大家听了。

此时,村**会根据市、镇两级**的部署,安排人把进出村、社区的路口用围板封住了。围板上挂起了红色条幅,上面写着:

不串门,不访友,不聚餐,不恐慌,不信谣;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

村两**在社区留了一个进出口,设置了体温检测站,对进出社区的村民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

镇**的疫情防控宣传车,开始沿街广播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村**会也在社区楼顶放置高音喇叭,循环播放同一内容的通知及防控知识,还给全体住户购置了消**杀菌药品。

约8点左右,坐立不安的母亲,让弟妹分别给姐姐、妹妹打电话,告知她们娘家封村了,别来拜年了。

“这下可好了,准备的年货犒劳自己了。”弟弟在一旁诙谐的说了一句,引得大家一阵大笑。

我的朋友圈里,从年三十起,都在疯传武汉的疫情失控了,已经封城。似乎一夜之间迅速扩散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确诊和疑似病例。也难怪,据媒体报道,春运期间,有500万外乡人,从武汉返回老家与家人团聚,这些人极有可能离汉前就已感染病**。年初一晚上的央视新闻联播证明了这些信息不是谣言。且以后的几天里确诊和疑似病例,还有死亡病例都是翻倍增长。面对**益严重的疫情,扩散的病**,面对武汉封城带给人们的恐慌和焦虑,说不害怕,那是假的,大家心里清楚得很,只是嘴上不说,仅此而已。

一时间,新型**感染的肺炎,**等词语,成为令人闻之色变,听之后怕的字眼。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严格自律,不在微信群里乱说,相互之间说的都是些鼓劲加油的话。

也是从这一刻起,病**扩散,疫情失控,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也是从这一刻起,**中央吹响了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勠力同心,抗击疫情,阻止病**急剧扩散蔓延的集结号。霎时间,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汇聚起守望相助,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一股股爱的洪流,从城市的楼宇间,从乡村的田野里,汹涌着,澎拜着,向着英雄的江城武汉奔涌而去。

也是从这一刻起,正在休假的42000名医务人员响应**中央的号召,从爱人的怀抱里、从婴儿的哭泣里、从父母的叮咛里,迅速返回岗位,毅然决然的逆流而上;在呼啸的寒风中,义无反顾的挺进武汉,奔赴湖北,走进灾难中心,走向抗疫战场,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救治感染患者,人们赞美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央军**一声号令,****三军医疗队1万多名医护人员出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率先进入污染区,展开生死救援,人们夸奖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也是从这一刻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在深冬辽阔的神州大地上迎风招展。全国1亿****员不畏艰险,挺身而出,冲在了防控疫情第一线;他们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行动展现****人**本色;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增强仁爱之心,当好**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

也是从这一刻起,**各界紧急行动,捐款捐物;**,医疗,医药,疾控,铁路,物流,慈**,环卫、红十字会,志愿者,城乡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守土尽责,支援武汉,抗击疫情。

也是从这一刻起,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继2003年抗击非典后的又一次国家行动。

2019年,对我来讲可谓是很不吉祥的一年。两位家人先后患癌,往返医院照顾病人的路上,为了躲避一卖菜的老人,脑子一走神,电动车翻车,身子摔倒,脚踝骨折,在家静养了一个半月,**是祸不单行。

以前回老家过年都是携妻带子,今年爱人有病,儿子有事,只好我自己**自一人回来。

1月27**,年初三,圆年。春节的最后一天。

这天,本来不想出门,可是养了一个多月的脚伤,仍未痊愈,必须去医院换药。还好,镇中心医院就在我村社区的西邻,出社区步行500米就到。

中午10点左右,我带着双层口罩,穿上厚厚的棉衣,骑上电动车,走出了家门。

来到社区,站在南门入口,抬眼向北远远望去,湛蓝的晴空下,临时检测站旁,一面**旗高高飘扬,一群臂带写有执勤字样红袖章的人,身穿厚厚羽绒服,伫立在凛冽寒风中,对进出社区的行人进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还有几名从镇直机关下来的年轻的志愿者在现场协助执勤。出口栅栏外边,一块1米宽2米高的展板,在冬**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展板上红纸黄字写着村支部全体**员的名字,监测站门口的墙壁上贴着执勤人员排班表。

测完体温,录入好个人信息后,见到了村支书张涛和村**干部大侄媳妇包美。

“**,过年好。”我主动跟张涛打招呼。

“叔叔,过年好,出去啊。”按辈分,我和**爸是同辈,**爸**我年长,张涛**理应称呼我叔叔。

“大过年的,值勤辛苦。年前脚扭了,我去医院换药。”面对众人,我先讲明外出的原因。

“特殊时期,为了乡亲们的身体健康,辛苦点没啥?”张**憨厚的一笑。

“今天值勤的都是那些人啊?”我随口问道。

“在家的**员和村两**的干部。”张**回答。

“关键时刻,还是**员的作用大,觉悟高。”我朝张**伸出了大拇指。

以后的**子里,不是**员,也不是村两**干部的许多年轻人,也陆续加入到执勤的行列里,一场疫情防控的**战争打响了。

社区检测站外面是条宽阔的东西大道,南北两侧的沿街单位挂满了巨幅宣传横幅:

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的势头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

科学防疫,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整体战 阻击战

**员干部冲在前,接受考验在一线

……

……

从镇医院换药回来,接到大姐打来的问候母亲身体的电话。电话里大姐告诉我,大外甥李刚,从年三十加班忙到现在都没回家,吃住都在厂里。

我早就知道 ,李刚所在的厂子是生产无纺布的。产品主要用途是医用口罩和急救室病床,住院病房病床上的一次性医用床单。武汉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后,湖北省、武汉市、全国各地口罩紧缺,一次性医用无纺布床单等医疗物资更紧缺。省、市两级**要求他们厂,歇人不歇马,满负荷生产。接到命令后,全体职工取消春节休假,回到车间,24小时轮班生产。厂长负责外出进原料,大外甥李刚盯在车间调度生产进度,严把产品质量。

放下姐姐的电话,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忐忑不安起来……

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扩散**益严重,各行各业紧急动员,医护人员逆行武汉,医疗物资运抵湖北,**员干部,志愿者,外卖小哥,新闻记者,工人农民,个体**业主,尽其所能,坚守一线,为疫情防控默默奉献,就连年愈九旬的**亲都在关注疫情发展。我,一个作家,一个男人,一个公职人员,在此严峻时刻,怎么能待在家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呢?

虽说不出门,宅在家,不给国家添乱,也是对疫情防控做贡献。可毕竟不是在一线,不是主动请战。

2003非典疫情爆发时,身为记者的我,没有谁命令,第一时间去了广东,然后转战北京;2008年汶川大地震,没有谁指示,第二天跟随救援队奔赴四川。

今天,虽说已不是记者,不在采访一线,却也不能躲在家里无所事事,袖手旁观。

虽然我不是医生,不能去武汉救治病人。但我还是堂堂的七尺男儿,还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国家有难,应尽绵薄之力,即使自己现在是名作家。

作家也是战士。是战士就要冲锋在前。灾难面前,曾经的战士岂能坐在家里无动于衷,静观其变。

不,一定要做点事,必须要做点事。纵然**的是大事做不来,力所能及的事总能做的来吧。否则,疫情散去,有何颜面面对那些奋战在防控一线,以柔弱的身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巾帼战士。

我赞同作家孙慧芬的观点: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暴发,体现的是**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我认可作家王威廉的理念:事实上,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中曹**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当然了,是作家就要进行文学创作,**疫情的文学表达,需要作家用文学高度审视这段疫情,用文学的厚度铭记这场战“疫”,用文学的思考书写疫情中展现出来的人性光辉。

思考、审视、表达,需要时间,需要理性。眼下,作家只能在春天的边缘思索,而这种思索或者说思考显得特别苍白,甚至有些羞耻,只有行动才被称为高尚。既然目前做不到,那就只能是后话。当务之急,要做的,能做的就是到社区去投身于疫情防控,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主意一定,我立马掏出手机,拨通了在村**工作的大侄媳妇包美的电话:

“ 你好,包美,我是叔叔。”

“叔叔好,我是包美,有事啊?”

“疫情这么严峻,防控这样严格,你们都在忙,我不老不少,不能在家闲着。烦请你给我安排个事做吧。”

“不碍事的,体力劳动做不了,脑力劳动还可以。”

“那好,叔叔。村防控小组正缺人手,我和张**商量一下,给你派个活干。”

“谢谢大侄媳妇。”

“不客气。应该是我谢谢你,全体村民谢谢你。”

10分钟后,手机响了,是包美打来的。

“叔叔,你文笔好,到村**会防控小组帮着撰写总结汇报材料吧。”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7点不到,我头上戴着一顶鸭舌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防蓝光近视镜,嘴上戴着双层医用口罩,走近村**社区办公室。

半小时后,7点30分,支部**张涛准时打开办公室的门。

“叔叔,辛苦你。”张涛朝我点头示意。“办公室,没人过来,你安心在这儿写材料,每天下午5点我或者包美,准时把各种数据报给你。”

“感谢村领导给我提供了一个服务乡亲,防控疫情的机会。离开家乡在外漂泊了几十年了,没有机会报效乡亲,今天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事,好幸福。’我说出了积聚已久的心里话。

“叔叔,你放心,社区永远是你的家,我和乡亲们盼着你落叶归根。”张涛**动情地说。

“谢谢!”我双手抱拳拱手致谢。

下午5点整,张涛**和大侄媳妇包美,各自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准时走进办公室,把一堆数据放到我的脸前。

“这是今天咱们社区出入人员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居家隔离人员家访的情况。”张涛嘶哑着嗓子说。

我抬头看了他们俩一眼,两人的眼里充满了血丝,大侄媳妇包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歪着头,眯着眼,似乎睡着了。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一个社区虽小,却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责任同样重大。直面数百群众,直面可疑人群,直面隐形危险。可是,为了居民的生命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却没有退缩,他们选择了坚守。我们村支书张涛和村**干部包美,只是亿万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中的一个缩影,却能让千千万万个社区人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从年除夕到现在,很多人一觉醒来了,却发现,外边的世界还像昨天一样安静,街头的人依然十分稀少,甚至有些怀念喧闹的**子了。可是遍布城乡社区的工作人员

却是在忙碌中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他们太累了。电脑里的数据显示,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参加镇府病**防控紧急视频会议,召开村两**干部,村民代表会议,发动**员干部轮班执勤,初一下午安排人员在旧村进出路口用围板封村,在社区出口设置临时铁板房对出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录入登记,对进出车辆进行消**,在居民楼顶安装高音喇叭,向村民宣传广播上级疫情防控通知、科学防控知识,去居家隔离人员家访,组织人员外出采购粮油、米面、水果、蔬菜,保障村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口罩、消**液,分发到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宣传材料等等等等;每一项工作,俩人都亲力亲为,责任到人,有安排,有检查,到今天已忙碌了整整10天。为了全村父老的身体健康,他们、两**的**员干部,村民代表,还有村里的年轻人,**是拼了。10天来,两位当家人没有吃过一顿安心饭,睡过一夜囫囵觉。就说眼前的大侄媳妇包美吧,家离村**办公室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已经没有力气回家休息了,只能在电脑前的椅子上迷糊一会,晚上还要去隔离户家送粮送油送蔬菜。

看着她一身疲倦的样子,做叔叔的心疼的不行。

晚饭后,我去她家看望大嫂,快9点时,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坐定后稍微喘息了一下,包美对我说:

“在社区里工作,每天接触的人太多,谁也不知道哪个就有问题,首先要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个是底线。”

“咱们村分老村和社区两部分,新社区里还租住着很多外地人,情况**较复杂,需要挨家挨户上门摸底,掌握准确信息。平常还好点,疫情来了,压力也就像座山一样,也来了。”

说话间,大侄媳妇包美掏出自己的小本本来念叨起来,明天有一户居民要外出,一户居民要去市医院做手术,可能还有两户留观居民要接触观察……梳理完这些重点工作,才去卫生间洗漱。

隔离的是疫情,升腾的是温情。随着新年囤积物资的消耗,群众不得不外出小区采购蔬菜等生活必须品。为了防控疫情输入,减少人员流动,村两**积极协调市内蔬菜种植基地、农贸市场,采购粮油蔬菜在居民小区设置平价蔬菜便民服务点,方便群众**生活物资,控制村民外出流动。

近几**,各种平价蔬菜源源不断送到村民的家中。每天凌晨,蔬菜大棚种植户会将新鲜的蔬菜和**蛋等物品送到社区便民服务点,标明蔬菜单价、留下收款码之后便离开小区,几乎不与居民的接触,蔬菜价格与市场同价,由于减少了流通销售环节,**蛋的价格甚至还低于市场价格。便民服务点由社区志愿者**,帮助居民选菜、打称、付款,快速而且高效,有效地减少了居民停留的时间。在某样蔬菜急缺时,他们还及时联系供应商送货,满足居民需求。新鲜的蔬菜,亲民的价格,温暖着群众的心,也增强了大家战胜疫情的决心。

“每天都要巡防两遍以上,各个楼区都要走到,把上级防控新精神传达到户,尤其是安排好24小时值班,严格控制好人员流动,是我这个村支书第一职责。”第二天一上班,村支书张涛坐在村**办公室我对面的电脑桌前,一脸严肃地说。说罢,起身对门外一个没戴口罩的中年妇女提醒道,大姐,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啊,这不仅是对你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负责,再发现你不戴口罩在小区里瞎溜达,可要把你送到镇上集中隔离。

“我们在上门做宣传的时候,一般都会用拉家常的方式开展,这样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引导村民正确认识疫情情况,消减老百姓的恐慌。”劝阻完不戴口罩的中年妇女,张涛返回办公室,接着上一个话题继续说。“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村里每天还特别安排了一名村干部和特设岗位员,到旧村对一些不戴口罩在街上瞎溜达的村民进行劝导和疏散,并利用大喇叭开展宣传工作,让防控疫情的声音家喻户晓““我们还在村微信群里告诫村民,不要用手机乱发一些没有根据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

中午时分,张涛在村**办公室泡了一盒碗面囫囵吞枣的吃下,趴在桌子上,小憩片刻后,裹着大衣,到执勤点检查督促测体温和车辆消**工作去了。临出门张**说,“提升村民的防控意识,是目前防止疫情向基层蔓延的重中之重,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麻痹、疫情防控耽误不起啊。”

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我顿时肃然起敬。这些碌碌无为的平凡之人,才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这一刻,我在村**办公室里与危险擦肩而过。

当医护人员纷纷递上请战书,当出征的医生来一场精彩“逆行”,当爱心人士驱车10多小时驰援武汉,其实,还有一群人让我们无法忽视,那就是基层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

在位于城乡最基础的单元里,他们没有隔离服和护目镜,只有一个一次性医用口罩,当人们都守在温暖的家中时,他们则要每天在社区中“逆行”,在卡口一次次劝阻过往的车辆和人群,排查可疑情况,在乡村旷野的寒风中坚守,为居民把守健康大门。

张涛,包美,只是基层社区的一名村支书,一位村干部,在他们的眼中,1平方公里的区域,就是最需要守护的地方。当疫情来临时,要冲锋向前,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把旧村、新区所有住户的信息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抓紧落实、调动、布防。越是危急关头,越要守好寸土。原本四通八达的旧村,一夜之间,被许多的围栏、隔板隔开,既不影响村民的基本生活,又实现了人流的控制,怎么办?坚守,再坚守。

2月8**,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夜里,母亲的腰疼病犯了,疼痛难**,折腾了一夜。早饭后,我打了120,9点1刻,市医院的急救车进入社区,大侄媳妇包美引导急救车停在家门口,众人帮忙将老太太扶上120,。半小时后,急救车将老太太直接送进了急救室。经过CT检查,母亲的身体没有大碍,大夫也没让住院,开了些止疼药,叫老人家回家养着。

在急诊通道,我碰到了多年的老朋友,正在值班的李永副院长。简单寒暄后,我让弟弟,弟媳陪母亲回家,自己留下来与李勇副院长聊起了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事情。

“李院长,咱们医院有医护人员去武汉吗?”

“有啊。根据上级卫健****一部署,我院第一批医护人员5人,大年初五时跟随省医疗队飞赴武汉,这5位同志都是**员,都是呼吸和重症医学科室的业务骨干,平均年龄35岁,3名主任医师,2名护师。都是些好同志啊,接受任务后,没有一句怨言,没提一个要求,背起行囊,直抵武汉。”说这话时,李永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医者仁心啊。”我也发起了感慨。

“第二批人员已准备就绪,随时待命出发。这一批是10名医生,6名**。我**的要为这些年轻的医生**点赞。院里的动员会还没开,请战书就雪片似的送到了院****,好感人呐。请战的人群中,年龄最大的56岁,年龄最小的23岁。”李永副院长再一次为他们医院的优秀职工,自豪的竖起拇指。

“那就请院长给我讲讲这些最美逆行者的故事吧。”我向李副院长提出请求。

李永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缓缓的叙述起来。

“先给你说说身在武汉多**,**夜辛劳,争分夺秒,与死神争夺病**感染者,今年虚岁25的呼吸科护师李梅吧。”

“这位大城市长大的江南女子,亭亭玉立,阿娜多姿,是我们医院学历最高,长相最甜的大**。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护理专业硕士毕业后,放弃广州、上海、北京大城市的优越条件,自愿来到咱们这个县级医院磨炼自己。别看她年龄不大,却是一位有着5年**龄老**员。人事档案显示,她在读大三时就申请入了**。她出身军人家庭,爷爷是战功赫赫将领,****是上甘岭战役在阵地上抢救伤员医生,爸爸妈妈是军区机关师级大校干部,哥哥是基层团级中校指挥员。从小耳濡目染,娇小的身躯内蕴**着坚硬的军人气质。逢年过节,她主动申请留院值班,让家是本地的同事回家团聚。这次防控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院****还没动员,得到消息后,她第一个将请战书上交院****。到武汉后,带队的领导传回消息说,她又冒死申请加入了插管敢死队,**是一个巾帼女英雄。平时不忙时,她在**站抱着一本书,坐在那儿文文静静的,跟****没啥区别。每每关键时刻,她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一个冲锋陷阵的女汉子。其实,25岁的姑娘,还是一个孩子。你先看看她年前写的请战书吧。”

李永副院长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机从相册里面找出李梅写的请战书的截图给我看。

尊敬的院****,亲爱的院领导:

我是中**产****员,呼吸内科**长李梅。

岁末年初,新型**感染的肺炎疫情突袭武汉,猛兽般的四处扩散,侵袭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严重威胁着14亿**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常生活。眼看上千万武汉市民被新冠病**侵袭,感染人数不断攀升,我心如刀绞,万分痛苦。新闻报道称,武汉的疫情阻击战已经打响,已有无数的医务人员去了武汉。因此,我申请战去武汉参战,去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到最危险的岗位,同那里的医生**一道,救助被病**感染的患者。

医院就是战场,医护人员就是战士!

我是**员,对**无限忠诚。关键时刻,必须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旗增辉,为**徽添彩。

我是**,有着过硬的业务能力,有着一颗仁爱之心。救病人于水火,是面对南丁格尔发出的铮铮誓言。

让我去吧,祖国在召唤,病人在期盼。我发誓,在灾难面前,绝不退缩,在疫情面前,践行初心,接受考验。

让我去吧,我光棍一人,无牵无挂,没有家庭拖累。即使有一天,感染病**,在前线光荣了,父母还有哥哥一家照顾,也不会给这个世界留下遗憾,更不会影响到任何人。

请院领导放心,在武汉我绝不给全院职工丢脸。

另外还要烦请院领导转告我的家人,我是军人的子弟,是新时代的花木兰,替父兄去灾难中心武汉前线征战,在污染区与病**殊死搏斗,竭尽全力,拯救生命,绝不给他们丢脸。

“再给看看她在插管敢死队的表现,湖北**报2月10**头版头条对敢死队救治危重病人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李勇副院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给报纸递给我。

这是湖北**报刊载的一篇新华社的通稿,专门介绍了插管敢死队的情况,全文是;

  同济光谷医院插管小分队,被称为“敢死队”

  为危重症患者插管

新冠病**从去年年底开始,无声地袭击了武汉,人们在没有准备、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感染,包括医护群体。

  1月21**,同济光谷医院一位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需要手术,杨萍作为**科医生,详细了解情况后,确认对方没有发热,便和平常一样戴着外科手术口罩进入了手术室。

   第二天,左眼红了;第三天,右眼红了,眼内有颗粒感,很不舒服。杨萍用对待常规的结膜炎的办法,滴了眼药水,但情况持续恶化。1月23**,她看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的经历,仔细回忆这位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判断对方是疑似**患者,自己的眼疾可能是被对方携带的病**所感染。

   杨萍立刻在家戴上口罩对自己隔离,2岁的儿子平时最喜欢粘着妈妈,但此时不得不保持距离。每天晚上强行抱走时,儿子总是哇哇大哭,吃饭时杨萍**自一人去阳台。幸运的是,病情到第七天开始稳定,第八天开始好转,最后慢慢自愈。

  作为同济光谷医院**科主任,高峰对杨萍的结膜炎一度非常紧张。

  关键时刻,杨萍要是倒下,她个人的身体健康以及参与救治力量的减少都是他非常担心的。好在,杨萍隔离期满一切正常,立刻返岗,而且成了“医生敢死队”的一员。

  在高峰的眼里,**并不那么可怕,治愈率**较高,但身边熟悉的人患病,心理上遭受的冲击完全不一样。

  让他觉得麻烦的是**的危重症患者。他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它基础病等不利因素。“有的之前心脏不好,或者肝脏、肾脏、脑部有问题,甚至同时有多脏器受损问题。患者得了**之后,肺部氧气交换功能变得很差,氧不够,影响其它脏器,其它脏器的情况恶化,又会让肺部和其它器官也受损,情况变得特别复杂,绝大多数死亡案例,都不仅仅是单一的**问题。”

  高峰说,不少患者都需要**科医生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后连上呼吸机。“这样可以将氧气直接输进去,也可以将里面的分泌的黏液和二氧化碳排出来,有的患者的肺泡塌陷了,还可以通过插管将肺泡重新吹起来。”

  20人的“敢死队”

  同济光谷医院副院长汪辉介绍,同济光谷医院目前专门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医院从2月6**开始改造,2月9**开始,828张床位分成16个普通病区和1个ICU病区,由来自全国的17支医疗队进驻,整建制接管。

  汪辉说,目前医院98%的患者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因此,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是医院救治的重中之重。医院每天都要举行疑难与死亡病例讨论会。

  在讨论会现场,讨论的病例无一不是高龄、有其它基础病、其它脏器损伤、多脏器损伤以及细菌感染等情况。每次讨论会上,除了对疑难病症病因分析讨论,治疗措施方面讨论最多的是激素的使用以及插管的必要性和时机。专家们**较一致的认识是,要提前预判患者的病程发展趋势,如判断其有恶化倾向,要尽量提前插管。

  由于各医疗队在抵达武汉之前,对当地疫情并不十分了解,绝大多数抵达武汉的医疗队没有带**医生,同济光谷医院的大量**科医生已分派到其它医院开展救治。

  2月14**情人节,这天中午12点,高峰接到医院医疗办主任祝伟的电话,要他整合现有力量,专门组建一支插管小分队,为整个医院的患者提供急救插管支持。

  同济光谷医院**科6名医生,加上4支驰援医疗队的12名**科医生,再加2名**科**,一支20人的插管小分队就在这天成立了。

  “敢死队”成员,有外地驰援武汉的12名**科医生。

  高峰在下午四点拿到各医疗队的12名**科医生的名单的时候非常感动,也很高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协作和交流的机会,同时可以更高效地给患者提供生命支持。”高峰和大家讨论,连夜研究制订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工作方法。

  由于这支队伍离病**源的距离最近,他们自称“冲锋队”,而医院**同事则称他们为“医生敢死队”。

  小分队12小时一班

  对于同事们送的“医生敢死队”称号,高峰笑了笑:“确实是有危险,但做好防护就没问题,这是我们的**常工作。”

  高峰解释,每天近距离、反复在患者口鼻处工作,心理上没有压力是不客观的。医院有严格的安全**制度、有充分的防护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工作在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开展。高峰表示,工作时会进行**防护,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防护头套和三层手套。为了确保安全不得不防护,但防护设备让视觉、听觉和触觉明显下降。平时一个人十几分钟完成的**作,现在需要两个人相互协同才能完成,而且**作需要的时间大大延长。

  20人的小分队,人手吃紧,每个班次不像**医生一样6小时,也不像**4小时,而是12小时,备班人员则每个班次24小时。

  2月20**,高峰值班。他得到通知,当天有两例病人需要插管。经过与主治医师沟通,决定在上午进行。“敢死队”**先在病房内准备工具、药品,然后通知高峰准备。

  高峰、杨萍和王楠3位**医生早早就换上防护服在病房外等候。为了节省体力,也为了避免出汗,等候期间大家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有如雕像。“防护服不透气,穿上去很热,会出汗,水蒸气会在护目镜上凝结起雾,影响视线。”为他们检查防护服的感染科**表示,每个人的护目镜上都不可避免会起雾,在病区时间长了,容易出汗的医生,再怎么除雾处理,护目镜上都会滴水。

  插管**作前的**,为节省体力也为防止出汗。医生**了个心型手势。

  从清洁区通过4个缓冲区域,进入病**污染的ICU病区。和其它病区不同的是,病区的过道非常繁忙。由于病房内都是危重症患者,每个房间的门口都放着一台治疗车。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台红色抢救车,强心药、降压药、升压药等随时准备应对病人突然恶化的状况。

  尽管穿着防护服需要避免剧烈动作,动作尽量轻缓,但熟练掌握技巧的医护人员,在通道内行动依然很迅速。

  “神志怎么样?”“还行!”“有没有吃东西和喝水?”“胃管早上没有打,昨天胃管打了温开水、高钠一共1000不到,加上静脉的,总量1700。”“打了多久,8个小时?”“6个小时,我再和**确认一下。”“注意一下,病人讲话不行,但听得懂,可以眨眼。”在ICU病区,每个人的语速也飞常快、对话简短清晰,争分夺秒。

  高峰和主治医师确认好信息后,推门进入病房。病房内却非常安静,阳光透过玻璃窗撒在地上,躺在病床上的患者感受着阳光带来的温暖,他们浑身插着管子,身体的各项机能通过机器上的滴滴声有节奏地发出信号。

  医患的高危90秒

  14床的患者刚由其它病区转入,是位71岁的男性,除了确诊**,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帕金森症,无创通气血氧已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需要立刻安排气管插管,为治疗争取时间。

  他**贴着连接设备的感应片,肾脏连着管子,清醒时由于缺氧而显得烦躁不安,**担心他在翻**中拔掉管子,因此将双手也做了约束。

  插管由王楠和高峰共同实施。**作前,两人再戴上第三层手套,罩上了大大的头罩。王楠看了一眼患者的血氧浓度,将手紧紧压住他口鼻上的无创呼吸罩,减少氧气的泄露,让他的身体储存更多的氧。

  为了防护医生平时在病区戴面屏,**作插管前要换下面屏戴更密实的头套。

  储氧2分钟后,高峰将镇静剂、肌肉松弛药、血管活性药等注射到患者体内,药效发挥作用后,患者全身肌肉松弛,胸膛的起伏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对正常患者而言,身体氧气的储备可以为**作留下五六分钟的时间,但**患者肺部氧气交换功能差,身体氧储备少,他们需要在90秒内完成**作,否则患者的脏器难以承受。

  药物完全起效的时间是约60秒,王楠观察药物起效后,把患者的口腔打开,将可视喉镜插入。“能看见吗?”“能”。高峰随即递上软管。发现王楠的头套要掉了,高峰帮忙为她向后拉正。

  **作中,视力受限会给插管带来很大难度,视线要通过护目镜,然后通过头套,而护目镜上或多或少有雾,头套则是晃动的。王楠需要又快又准地完成**作。不仅是为患者争取时间,还因为患者的口腔打开,病**从患者的口腔中弥散出来,时间越长,医生在高浓度病**气体中暴露的时间越长,整个病房内的空气污染也越严重。

  王楠聚精会神地将管子在患者声门口试了几次,管子插了进去,高峰马上将软管内的塑料支撑条抽了出来,王楠则立即连接呼吸机……

  整个过程紧凑、流畅、默契,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语言交流。高峰说,从注射药物到**作结束,一般**作时间约90秒,对氧储备较差的患者和暴露在高浓度病**气体下的医生,都是高危的90秒。“所以我们要提前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给我们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成功。”

  遭遇困难气道患者

  为了保证插管一次成功,他们必须提前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包括准备的工具和药品不齐,于是他们每次进入病区时仍然会和**一一核对,尽管他们已非常熟悉;包括头套可能在**作期间掉落,旁边协助的人需时刻注意,随时帮忙调整……

  19床的男性患者,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患者在病床上一直呻吟,他用模糊难辨的声音不停喊“我要水喝”。但插管之前不能喝水和进食。

  “好的,好的,马上就给你水喝啊!”杨萍的声音轻柔安慰。高峰也在一旁温和地引导他为身体储存氧气:“马上给你水喝啊,你先深呼吸。来,深呼吸……”

  血氧饱和度显示达到了96%,高峰开始为患者注射药物,他停止自主呼吸。杨萍小心翼翼打开患者口腔,含有高浓度病**的空气再次弥散。不巧,这是一例困难气道患者,杨萍将可视喉镜调整了好几次,终于看到患者的声门,但管子插不进去。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患者的自主呼吸停止了,血氧饱和度慢慢在下降:68、67、66、59、57。高峰一边看着参数的变化,一边帮助杨萍将管子内的支撑塑料提上来一点,还是插不进去。

  有着20年插管经验的高峰,立即过去帮忙,才将管子顺利插入,连上呼吸机,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60、67、70、73,一直上升到97。

  在最高危的时间里,出了状况,但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两位医生,配合得非常流畅,高危90秒的时间约延长了40秒,若非专业人士,看不出镇定的他们刚才已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

  “他的声门**较高。”“对,这个管子的尖端一般会有点偏右,你要往左边调整一下……”职业习惯让他们完成**作后,简短地复盘。

  高峰说,如果在2分钟内不能插管成功,患者的血氧浓度继续下降,他们要紧急为患者紧急启用辅助呼吸措施,虽然对患者来说影响不大,但病房的污染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危险会进一步增加。

  **正的危险在意料之外

  对于“医生敢死队”的称谓,高峰表示,其实这支20人的小分队,都有非常娴熟的技术,只要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安全保障还是非常充分的。

  但同事们称他们为“医生敢死队”也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手术期间,杨萍和王楠都曾遇到头套完全掉落的情况。“有时候患者的情况**较差,同伴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就有可能顾不上了。”杨萍说,头套的掉落,让她们头部防护减少一层,风险也增加一个等级。

  此外,遭遇困难气道患者**作时间延长,对于他们来说,已习以为常。“我们没事的时候都在脑子里演练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应对。”杨萍说,**正的危险,是以为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了,突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王楠前几天就在刚完成手术的19床,经历了非常危险的一幕。

  王楠说,刚才她进入病房前,听说有一位19床的患者,还以为是自己前几天救下来的婆婆,结果不是。“应该是走了,我心里顿时就觉得挺遗憾的,我只能在心里提醒自己,要专注做好手头的事情,接下来还可能也会有类似情况出现。”她说。

  危险的一幕发生在2月16**。王楠还记得,当时19床的患者是位69岁的婆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恶化后进展很快,心率108次/分,血氧饱和度只有87%-88%还有继续下降趋势。她在为婆婆完成插管之后,婆婆的血氧饱和度慢慢回升,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她便离开了。

  大概20分钟后,她回来处理另外一名患者的时候,发现这位婆婆的心率急剧下降,从108次/分下降到了43次/分,血氧饱和度只有51%,眼看着心跳就要停了!

  “我脑子里闪过很多导致情况出现的原因,但很快就只剩下一个念头:不能让心跳停掉!”王楠立即对婆婆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果,加油!我一边对自己说,千万不能让心脏停止跳动,一边看仪器上的数据,慢慢地,心率升高到71次每分,血氧饱和度也随着心率的升高而改**”,抢救成功,满头大汗的杨楠松了一口气。

  “我当时心里还挺欣慰的,毕竟被我救回来了。我脱掉防护服,给主任打电话的时候,主任问我有没有检查防护服是否破损,我说没留意,才意识到刚才的行为非常危险。”王楠说,剧烈的动作很容易导致防护服破**,也有可能导致吸进高浓度病**的空气,在正常情况下是绝对禁止的危险行为,但那一刻,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心跳不要停”。ICU的一位**听说听到王楠的经历,直呼:“这也太危险了吧,简直是惊心动魄啊!”

  “最怕晚上去ICU插管”

  原本通知当天上午要做2例插管,在病房**作期间,又不断接到新的通知。整个上午,这支“敢死队”为4名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术,直到下午两点,才从病房出来。

  换下衣服,值班医生们回到**科的办公室吃了一个盒饭。记者准备离开医院时,在医院一楼大堂又遇到一路小跑的杨萍,“又要去插管了……”

  **患者的病情,就像武汉近期的天气,变化快,易反复。当天值班,他们一共为7位患者完成了插管,在ICU病房内待了6个多小时,和患者经历了7个“高危90秒”。高峰最后从病房出来的时候,汗水湿透全身。

  高峰说,**科医生**常在手术室也辛苦,ICU病房内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非常高,能够帮他们从这里走出去,会感到非常自豪。“我们工作的时候,看上去很严肃,那是职业的特殊要求,有的年轻医生看到生老病死就在一瞬间,情绪波动也**较大,如果不加以克制,对患者是不负责任的。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判断,成败往往也就在那一瞬间。”

  高峰说,每天见到生老病死,他们**一般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疫情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和所有医生一样,会竭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

  完成7例插管的杨萍回到办公室也是精疲力尽。她说,医院最高记录是一天完成9例气管插管术,“辛苦倒不怕,我最害怕的晚上要去ICU病房插管”。

  “晚上要是病人有情况的话,往往都是变化很快,病情恶化很急。人在晚上的反应**白天会慢一点,我就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反应慢而处理不好。”杨萍说。

不过她说,每当自己穿上防护服跑去病房的时候,内心都有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知道,他们需要我。”(记者** 刘威 钟锐钧)

新华社的这则消息,并没有提到李梅。我给读者推荐这篇新闻报道的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插管敢死队”的组建原**。

下面这篇湖北**报的通讯稿,才有李梅的名字。

粗黑字体的标题很是醒目:

“插管敢死队”:正脸贴近病人口鼻 从死神手里抢人

本报讯 记者钟海成 杨海燕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所收治的**病人均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来自外省5家医院的18位**医生迅速集结起来,组成了一支混编的“插管敢死队”,夜以继**地与死神赛跑。

男性,75号气管插管没问题;68岁了,注意保护牙齿,有活动的防止脱落误吸;如果患者呛咳明显,打掉呼吸再插管……” 凌晨2点09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一阵急促的跑步声和交谈声打破了这片刻的安静。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这里有一支医疗队伍被当地媒体称之为一支混编的与死神赛跑的“插管敢死队”。“敢死队”由来自全国5家增援医院的18位**医生迅速集结,其中有1位是来自山东省邹平市**医院的**李梅。

本来敢死队里面全部是男性医生,李梅却硬要挤进去做**。

光谷院区所收治的**病人均为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重症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在救治上的难度也会更大,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抢回更多的生命。气管插管是治疗**肺炎极高危的**作,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是**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而气管插管暴露声门时**医生需要近距离直接面对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风险极高。院区有16个重症病区和1个ICU,共800多张床位,小分队2人一组,一个工作班12小时,24小时值班,夜以继**地与死神赛跑,当危重症患者的“守护神”。

高峰,同济医院**科主任,临危受命“插管敢死队”队长。他对记者说,气管插管工作是一项极高危的工作,因为气溶胶扩散会导致病**传播,而当**医生在病人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作时,呼吸道会**出大量的病**气溶胶,其风险可想而知。高峰介绍,从2月9**外援医疗队员到达、筹备、梳理,小分队成员已经在院区开始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工作。目前,小分队已成功完成近70例气管插管**作,成功率100%。其中,年龄最大的病人是一位85岁的老人,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医生在插管过程中熟练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在顺利完成气管插管的同时,保证了在整个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的平稳。

鲍蕙慧、冯宇,均为厦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鲍蕙慧同组搭档是校友、厦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冯宇。鲍蕙慧说,二人分到一组时,一句“夏医毕业的”,就是亲人了。凌晨2点09分,接到紧急通知,一名68岁老人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不理想,两人边跑边谈论病情。进入病区,与值班医生再次沟通患者病情没有好转,二人穿上防护服进入了污染区,立即准备插管辅助用药。来到病床前,患者氧饱和度87%,嗜睡,检查完喉镜、气管插管,给予辅助药物,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插管一次成功!连接呼吸机,患者氧饱和度开始上升,90%……99%,成功了!“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患者转危为安,其实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心愿。”

疫情发生后,冯宇充分发挥**员带头作用,主动请缨,来到一线。当队员们顺利度过磨合期后,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为使患者尽早实施气管插管进行有创呼吸治疗,降低缺氧对重要器官的损伤甚至心跳骤停的风险,除了沉着冷静的气质和扎实的临床技术外,冯宇还练就了快穿防护服的本领,有一次,抢救一个危重病人,他只用3分钟就穿好了防护服。不值插管班的时候,冯宇就给大家当感控员,每个医护人员进入感染区前,他都要检查一遍。多亏了他的认**仔细,有一次,一个队员防护服领口上米粒大小的洞,没有逃过冯宇的眼睛,让大家不由吸了一口凉气,“不要小看这个**,数以亿计的病**很可能就从这个洞进去,我们的队员会感染。”

柳建威和**众来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柳建威表示,“我们现在所有在一线的战友,都在与时间赛跑,只想抓紧时间多救助一个患者。”据他介绍,小分队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因为感染性极大,做气管插管时要最高级别的**防护,即头部保护3关,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护罩;口罩两层,最内层为N95,外层为外科口罩(最外层可以再加一层外科口罩);衣服三层,内层一次性隔离衣、中间防护服、再加一层一次性隔离衣;手套三层,内两层为**胶手套,外层为**胶手套或检查手套;鞋套3层:内层鞋套,中间靴套,最外鞋套;反复手消**。柳建威笑言自己工作时就像个五花大绑的粽子,又笨又重行动迟缓。

“李梅是敢死队里的唯一女**。在ICU他要和男医生一样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作,给重症病人翻身,清理呕吐物,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在ICU病房配合医生,促进患者康复、为提高治愈率付出了很多辛劳。别看她是女性,干起活来一点不逊色于我们这些爷们,我挺佩服她的。看她一天到晚忙碌的样子,大家都很心疼她。”同济医院**科主任,临危受命“插管敢死队”队长高峰这样评价李梅。

“在武汉的每一天,都被身边的人感动着,无论是医生、**、志愿者还是病人。”来自山东的**李梅记得到武汉的第一天,同济医院病区**长还是哭着介绍完医院情况的。

“说到我们的工作,**常**我们吸氧去氮,基本可以给你4-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气管插管,现实的情况是你要隔着三层防护在1分钟内完成,因为病人病情很重。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24小时紧盯胃管、尿管、动静脉置管、胸腹腔引流管,都是**的分内和职责,我李梅只是国家援派的医疗队中5500名重症**,2.86万名专业**的一员,没啥好写的。”重症专业**李梅平静的对采访他的记者说。

“虽然看不清你的脸庞,但我知道为了救我已拼尽全力。谢谢你,我的女儿。”这是李梅护理过的一位重症患者,从昏迷中醒来后,用速记笔在她雪白的隔离服上,写下的一句感激话语。李梅接过笔在床头的一张白纸上,恭敬写到:婆婆,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在李梅看来,荣誉没有品质重要,作为一名**,最优秀的品质是**待每一名患者。

“在生命面前,让每一个患者都受到同等的待遇,这是一名**的职业道德。”李梅说。

…….

…….

“看看我的两位学友龚慧、王晶吧,她们都是本地人,都上了****报了,还是二版头条哩。跟她们俩相**我差得远了。我们不想当什么英雄,只要武汉**平安无事就好。”轮班空闲下来的的李梅同采访她的俩位湖北**报的记者聊起天来。随后还微笑着把那张刊有龚慧、王晶俩人事迹的****报温柔的塞到记者的怀里。

“记者同志,不陪了,你们自己看吧。”说罢,抬脚向**站走去。

这是2月12**的****报海外版。

二版头条以“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一线抗疫群英谱)——记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90后医师”为题,加编者按,报道了龚慧、王晶俩位医师救治病**感染者的事迹。

报道全文如下:

2月6**下午,立春第三天,武汉市中医医院迎来了第一批5位**患者出院。得知这个消息,心里本有些阴郁的龚慧笑得很开心。今年28岁的龚慧是武汉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医师,把守着诊治**的第一道“关口”。

“乌压压的人群,密不透风,将整个放射科的大厅都围了起来,我之前从未在晚上见过这么多人。”从年前开始,龚慧已经明显感到,涌进医院做CT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封城”前一天,龚慧已连续48小时没有休班,累了,就趴在一旁休息一会儿。

1月22**晚,龚慧又从下午5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半,在连续做了100多个CT之后,才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当时就感觉呼吸困难,但患者明显都很焦虑,我不可能丢下他们不管……”

1月23**上午,龚慧一醒来,就从同事那里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感到事态的严峻,她抓起手机,给远在湖北省随州市广水的家人打了个电话,告知他们自己今年过年不回去了。“既然武汉已经封城,就留在医院和同事们共克时艰吧!”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没有人会后退。”龚慧说,不止是自己,放射科的小伙伴们都留了下来,有今年23岁、第一年上班的余果,地地道道的武汉本地人、科室里的“老幺”宋子轩……这群“90后”之中,更有一位逆行者——王晶。

1月19**,王晶回到黄冈市麻城和家人团聚,按原计划她将于大年三十之前赶到医院接同事的班。武汉“封城”当天,毗邻武汉仅100公里的黄冈也迅速宣布暂时关闭城市通道,这切断了王晶的返程路。

“我们是轮休,我回家后科室就只有3个人上夜班,我每天都会问他们情况,做检查的病人很多,大家都很累。”王晶焦急不已,到处寻找各种办法返回武汉,为此她先后加了好几个回汉微信群,进到群里才发现,里面一大半都是要回前线的医护人员。

得知王晶也是回汉的医护人员,一位在武汉医院当男**的老乡联系上了她,对方表示自己当**的哥哥可以带她一程。1月27**,家人骑摩托车将王晶从县城里送到城区和老乡汇合,他们乘坐**到达青龙高速路口,随后又坐上了接送医护的志愿者司机的车,这才终于回到了武汉。

下午4点多,王晶终于回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王晶做完CT检查,排除**的可能性后,不敢有片刻耽搁,立刻就去接了同事的夜班,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才暂时停了下来。

“虽然累,但是我很安心。我的同事们都太辛苦了,我得和他们一起战斗。”王晶说,面对疫情,自己并不感到害怕,“相信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

虽然不在隔离病房,但放射科同样面临风险。为患者做检查,帮助患者摆**,调整呼吸,告知如何取结果,任何一个步骤不慎,都可能会被感染。为了节约防护服,大家都主动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

“每天来做CT检查的人非常多,有些患者排队时间过长后容易产生害怕、焦虑情绪。”龚慧说,有时,一些患者甚至会直接将怨言发泄到做CT的医生身上。但他们从不抱怨,耐心同患者解释,安抚他们的情绪。

看完这三篇报道,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本来李梅只是一名重症医学专业**,不用去插管敢死队的,而且队里的人都是干**的男医生,可她还是去了,义无反顾的去了,如同她毅然决然从邹平来武汉一样。还有她的俩位学友,都是90后,20几岁的年轻人。她们哪里是什么天使,不过是一群换了一身白色衣服的女孩子,她们哪里是什么英雄,只是在关键时刻,尽救死扶伤的职责。

“请不要用英雄来称呼我们,在病人面前,其实每个医护人员都在尽自己的责任。我们也不想当什么英雄,只要武汉**平安无事就好。”李梅的话语再次在我耳边响起。

我想,这才是李梅她们内心世界最**实的写照,最**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愿景。

总以为你的工作很平凡,

总以为你的付出很简单,

当你舍身忘死面对病魔的挑战,

我才读懂这白衣天使的内涵,

当你竭尽全力托起生命的瞬间

我才理解这救死扶伤重如山,

爱是人间最美的春天……

这首《爱是人间最美的春天》,是河南词作家许会锋老师,疫情防控期间饱含深情创作的一首新歌。歌曲用简单质朴的词句,唱出了包括李梅、龚慧、王晶在内的42000名医护工作者不惧危险,坚守武汉的仁心大爱,唱出了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打赢**整体战,阻击战,汇聚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唱出了我来自心底的呐喊。

当我撰写这篇文章时,蓦然想起在武汉、在湖北,还有我的三位好朋友。他们是湖北今古传奇集团传奇书局主编,中华文学杂志社的副社长池的先生,传奇中文网的主编,在基层挂职扶贫的周亮先生,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社的编辑彭中玉女士。于是,我拿起手机,分别拨打了他们的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情况。得知他们平安无事时,那颗悬着的心,才踏踏实实的放进肚子里。

当我为这篇文章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太阳突然从厚厚的云层中钻了出来,撒下一片耀眼的光芒。云开雾散,阴沉了多**的天空终于放晴。

此刻,阳春三月来到了人间,疫情防控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武汉、湖北及全国**确诊人数已连续多**降至个位,各行各业正在陆续复工复产。

春光明媚,大地一片灿烂。严寒退去,走在路上,扑面而来的都是沁人肺腑的温暖。

此刻,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疫散花开,江城武汉向全国**发出邀请,待到樱花烂漫时,将以最高的礼仪,恭迎来自五大洲的四海宾朋,将用最好的美食,款待用生命救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还要酿最香的美酒,致敬武汉保卫战的各路参战英雄。

我们坚信,疫情过后,花开春暖;荆楚儿女,神州大地,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将以胜利者的姿态惊艳世界。

作者介绍:

柯 群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华文学》杂志编**,签约作家 。出版长篇小说《如果云知道》《你是一朵雨做的的云》《飞过蓝天的白云》《风往北吹》中篇小说作品《那样芬芳》刊发在《中华文学》杂志,入选“中华文学星光奖.2015年鉴优秀小说集。”非虚构中篇小说《你去哪里了》获中华文学奖三等奖。

报告文学作品《你从远方走来》、《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那天,你一转身》。

发表在《中国报告文学》杂志第九期的中篇报告文学作品《一抹橙黄》,见刊后引起强烈反响,**各界好评如潮,荣获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征文大赛提名奖。

  柯群说:

        这是作者为防控新冠疫情创作的报告文学作品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