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村三里的地方有一条清清小河。
爷爷十八岁时,天刚蒙蒙亮,就一下子爬起来挑着大水桶下河挑水了。下河挑水是村里祖祖辈辈非干不可的活儿。爷爷气力大,一气挑了四担,他呼哧呼哧地把最后一担挑给了村里孤老黄秀才。黄秀才妻早死,仅留一养女香云伴之。
娇羞的香云十六岁,给爷爷端茶倒洗脸水。爷爷脸红。秀才老人面带微笑,说这孩子厚实、勤快、心眼儿好。
后来香云就成了奶奶。有人说奶奶是爷爷挑水挑来的。奶奶骂,爷爷笑。
父亲刚满十八岁,起床时天已亮了。父亲找着爷爷挑过的水桶下河了。父亲一气挑了三担,他照例呼哧呼哧地把最后一担挑给了村里孤老黄秀才,秀才老人端茶倒洗脸水。父亲脸红。秀才老人说这孩子比较厚实、勤快、心眼儿好。
后来父亲娶了媳妇,是秀才老人做的媒。有人说母亲是父亲挑水挑来的。母亲笑,父亲骂。
儿子更新十八岁时,刚高中毕业。起床时,天已大亮了。儿子怀着好奇找到了大水桶也下河了。儿子更新一气只挑了一担,他照例呼哧呼哧地把最后一担也是最初一担的半担水挑给了村里孤老黄秀才。黄秀才正在看古书,发现更新挑着半担水,于是鼻子“哼”了一下算是礼节。儿子脸红。秀才老人心里说这孩子狡猾、懒惰、心眼儿差。
一年过去了,奇迹出现了。更新居然组织乡亲把水引到村里了。全村人不仅吃上了水照上了电,还有不少人到他办的加工厂当上了工人呢。
后来更新娶了媳妇,自个儿找的,是个大学生。有人说更新的媳妇也是挑水挑来的。妻子笑,更新也笑。
据说喝喜酒那天,秀才老人忽然病了,净说梦话。人们很纳闷,因为老人说的全是那两个字:“挑水……挑水……”
原载2003年10月22日《湖北日报·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