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书签

设置

手机阅读

扫二维码

传奇阅读客户端

下载手机版

点击这个书签后,可以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
“阅读进度”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

人类历史上不能忘记的战争

小说:征服格拉纳达 作者:[美]华盛顿·欧文 著 刘荣跃 译字数:7147更新时间:2020-07-22 14:23:38

(译本序)

本书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的一部重要著作。从“征服”二字,读者不难知道这是关于战争的历史故事。而这场战争,是不能也不应忘记的,它像世界上其他的重大战争一样,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了解它们,对于我们今天和今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有益的作用。这便是历史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当然这个意义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分析。而欧文写的这段战争历史,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达给读者的,这就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有了更加广泛的读者对象——从而使这场战争的历史为更多人所熟悉。加之欧文又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讲故事的能手,因此本书便更显示出了文学的光彩和魅力。

要了解作品所讲述的征服格拉纳达的始末,有必要知道一些背景知识,这样才不会孤立地看待这场曾经举世瞩目的战争。

这里笔者想先谈谈对战争的看法。像大家一样,我对战争是非常憎恶和痛恨的,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简直无法想象!我们多么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能有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啊。但从整个人类发展史来看,战争又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时有发生,此起此伏。看看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不能不让我们感叹、深思:中日甲午战役、8国联军**、日俄战争、第1次世界大战、俄国10月社会主义**、西班牙内战、抗日战争、**德国侵略欧洲**、大西洋海战、苏联反**卫国战争、第2次世界大战、苏日远东战争、**战争、越南抗美救国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如果再加上一个个军事冲突,真可谓多如牛毛,举不胜数。这应该是人类的悲剧吧。我思考着,人为什么要相互残杀呢?难道这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原始兽性所致吗?难道人生来就好斗,就是要为自己的利益而拼命争夺?当然,战争是双方的或甚至是多方的,而人们痛恨的自然是那些发动、挑起战争的战争分子。至于遭受侵略的一方,当然要**自己的**和尊严,不能任人践踏,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此外,由于种种邪恶的存在,有时又不得不依靠战争予以解决。于是人类历史上就有了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而战争总是给人类带来无比深重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令人难以置信!使人震惊不已!它完全可以把一个国家弄得人财两空,遭遇毁灭。仅以抗日战争为例,中国**在战争中就付出了巨大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平民共伤亡1800余万人,军队伤亡38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1000多亿美元。财产就不说了,最让我震惊、感叹、愤怒和深思的,是人宝贵的生命被任意践踏和摧残。战争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杀人,无论原始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都离不开杀人这一目的。只要看看电影中的战争场面,你必然就会见到鲜活的生命一个个甚至一批批地倒下、消失。人的生命真的到了一钱不值、犹如草芥的地步。这就是战争,残酷无情的战争。即便在和平时期,战争的阴影也似乎时时笼罩着人类。世界仿佛就没有个安宁的时候。看看今天的世界局势,不仍然让人感受到战争的威胁吗?所以追求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仍然任重道远。

本书所讲述的,是**徒征服格拉纳达的战争,也是**徒对穆斯林展开“**”的一场重要战争。格拉纳达战争的结束,宣告了北方的**徒和南方的穆斯林持续将近8个世纪的纷争的终止,**伯人从此告别了这片被他们称为安达卢西亚[ 西班牙南部的一地区。]的土地。因而也可以说,征服格拉纳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如今的格拉纳达已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繁华美丽的城市。可是在当年,它曾经历了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血与火的考验啊!

早在8世纪,西班牙的最后一个西哥特国王罗德里戈,曾遭到穆斯林的丹吉尔总督齐亚德追击,在里奥巴尔瓦特附近被打败,从此西班牙的大部分领土被穆斯林占领。[ 参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5卷第473页。]而格拉纳达也就是在那时落入穆斯林手中的。之后西班牙人并不甘心领土被掠夺,于是**徒与穆斯林连绵8个世纪的拉锯战就此展开。征服格拉纳达,就是西班牙的**徒要把属于自己的领土从穆斯林手中夺回来。而格拉纳达又是最后一座收复的城市,不言而喻意义重大。同时,征服格拉纳达也比较集中地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世界上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本来,各个**派别应该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然而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当今世界有三大**:**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但“这三大**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历史上**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战争更是世界史上血腥的篇章之一。”[ 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月出版的《中国读本》第260页。]也正如书中所言:“对于罗马教皇,他按照通常方式为这场战争辩护——他说这是为了收复被摩尔人侵占的古老领土,为了替**徒们所遭受的一次次战争和暴行予以惩罚;最后,这是为了教会的荣耀和进步而展开的一场**。”这里说到的摩尔人,是非洲西北部伊斯兰教的一个民族,征服格拉纳达,也就是征服占领着格拉纳达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

这便是征服格拉纳达的历史背景。知道了这个背景,便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本书所讲述的持续十年之久的战争故事。

这场战争以**徒获胜告终,结束了摩尔人在西班牙人的领土上长达数百年的统治。而本书以其特有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征服格拉纳达的过程,一个个场面历历在目。**徒为收复自己的领土战斗得非常英勇,摩尔人为坚守祖先留下来的、已经拥有数百年的美丽地方也战斗得十分勇敢。但是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结局。格拉纳达之所以最后被征服,摩尔人被打败,在作者看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最重要的一点,如前所说一个是正义的战争一个是非正义的战争。正义的战争终究要战胜非正义的战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和结果。纵观人类的战争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一事实。即便非正义的战争取胜,那也只是暂时的,不会长期如此。正如书里所说,“摩尔人为财富、自由和生命而战,**徒则是为荣誉、复仇、神圣的信仰和夺取富裕的异教徒的财富而战,”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有了正义和信仰,在战争中就必然会更加无所畏惧,更加愿意付出牺牲——这是缺乏正义和信仰的一方难以做到的,也是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请看这段描述:“虔诚的高级教士们就这样亲自投身战场,在此,可敬的教士阿加皮达忽然满怀喜悦地对他们加以称赞。由于这是一场**(他说),参加**是为了促进**信仰,使教会更加荣耀,所以它总是得到圣徒们的支持与援助;因为他们最信仰**教的君王们取得胜利之后,并非像纯粹世俗的君王那样修筑城堡和塔楼,任命司令和装备驻军,而是建立修道院、大教堂和许多主教辖区。因此,无论在宫廷还是营地,在私人密室还是战场,都有一群**顾问在激励着他们展开最正义的战争。不仅如此,这些教会的圣徒有时还毫不犹豫地把盔甲紧扣在袈裟上,把主教权杖换成长矛,就这样用肉体的双手和世俗的武器,去为虔诚的信仰而战。”**教高昂的战斗精神跃然纸上。

而摩尔人呢,在作者看来(尽管不一定正确),他们打仗似乎主要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一旦这个利益得到满足,他们就一定会丧失战斗力。这样的情况在书中随处可见。一个个摩尔人被收买,给**徒充当向导,是因为个人利益在作崇。不少摩尔人甚至成为叛徒,皈衣了**教,因为这样能给他们带来好处。其实他们的这种皈衣也只是表面的,并非真心实意,并没有真正的信仰。于是他们内部又勾心斗角,人心涣散。首先在国王和贵族内部就矛盾重重,一会儿这个执政,一会儿那个掌权。上层社会如此,下层民众的情况可想而知。“布阿卜迪勒[ 摩尔国王。]回来的消息传遍一条条街道,大量的钱被散发到民众当中。贵族们聚集在阿尔卡桑巴里,布阿卜迪勒向他们保证一旦自己稳坐王位后,他就将给他们授予勋章和奖赏。这些及时的措施取得了通常的效果,拂晓的时候阿尔巴辛各种各样的民众都武装起来了。”这不充分说明了摩尔人是为金钱和财富而战,这样的精神状态如何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呢!

武器装备上的悬殊,也使**徒占有了极大优势,尤其是他们威力强大的大炮让摩尔人坚固的城堡、要塞无法抵挡。摩尔人使用的武器主要有短弯刀、长矛、标枪等原始的东西,它们只能在较近的距离内进行拼杀,一旦面对**徒的炮火就无可奈何了。“摩尔人在保卫自己的城镇时,总是显示出巨大的勇气与坚定,他们在突围与遭遇战中的表现是令人敬畏的,在被包围的时候也很能忍耐饥渴;不过面对此种可怕的炮火——它轻易快速地就把他们的城墙摧毁了——他们惊慌无比,自己的一切抵抗都无济于事。大炮的威力深深打动了国王,他命令再增加炮的数量。从此,这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对本次战争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看看一些主要人物吧,从中也不难找到格拉纳达被征服的原因。从**徒一方看,自始至终都是在国王斐迪南[ 斐迪南,指斐迪南二世(1452-1516),**贡国王。他奠定了西班牙国家统一的基础。]和王后伊莎贝拉[ 指伊莎贝拉一世(1451-1504),曾是卡斯蒂利亚女王和**贡女王,与丈夫斐迪南二世实行联合统治。]的统治下展开战斗,人心齐,士气旺。斐迪南是勇敢坚强的,但作为一名统率他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机智,是谋略。他充满睿智,善于运筹帷幄,往往能作出正确的决断,而这不正是战争中获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如此,他还与王后珠联璧合,彼此配合得相当完美默契,恐怕这也是战争史上一个特别突出、十分少有的例子吧。因为有了王后的鼎力相助,**军队的力量更是大增:“在这场最为艰难持久的战争中,人们习惯于赞美斐迪南国王的一言一行,但贤明的阿加皮达则更愿意颂扬王后是如何出谋划策的;他指出,王后虽然在军事行动上不那么显眼,但她的确是这场伟大事业的灵魂和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在国王于营地中忙于指挥打仗,与其英勇的骑士们大显身手时,她则置身于哈恩主教殿里圣洁的军师们中间,想方设法让国王和他的部队不致被打垮。她发誓要不断向国王提供兵力、金钱和粮食,直至攻下城市。尽管这次围攻十分艰苦,死伤惨重,但是就她所采取的措施而言,提供兵力是最为轻而易举的事。西班牙的骑士们非常爱戴王后,只要她一发出增援的号召,那么凡呆在家里的大公或骑士不是亲自赶到营地,就是派出部队。”由此可见,作为王后的伊莎贝拉,确实是一位胆识和智慧都超凡出众的女人。

在两位君王的统率下,**徒中涌现出一个个英勇善战的名将和骑士,如卡迪斯侯爵庞塞,他忠实的朋友、卓越的英雄阿隆索,云梯队队长普拉多,龙达城的司令官塞格里,勝迪拉伯爵,等等,他们在征服格拉纳达的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显示出高大威武的形象。而摩尔人一方则截然不同。他们有的将领也非常英勇,但并不善战,或者处于孤军奋战的局面。从凶暴好战的国王哈桑,到他虽然勇猛却极力篡夺王位、不得民心的弟弟扎加尔,再到优柔寡断、缺乏持久的勇武精神的布阿卜迪勒,都让人看到摩尔人的上层处于怎样一种涣散动摇的状况。这样的状况,必将导致政权倒塌。我们看到在摩尔人当中也出现了一些威武不凡的名将,如负责守卫阿尔罕伯拉的司令官科米克萨,扎加尔的表弟希阿亚,以及颇富盛名的穆扎。但是即便他们个人勇猛无比,又怎能抵挡住**徒强大的整体威力呢?你看那个科米克萨,为了个人利益竟然暗中帮助**徒战胜摩尔人,这就是缺乏真正信仰的表现。

既然是战争,就必然少不了一个个血腥残酷的场面。这样的场面总是触目惊心,在书中随处可见。我们都看过不少古代的战争影片,对于那样的情景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而本书也再现了不少类似的场面。每当我阅读、翻译到这些地方时,总会为宝贵的生命被肆无忌惮地摧毁惋惜不已,感叹不已。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是在残酷的战争中这仅仅属于自己一次的生命又是多么轻易地遭到摧毁啊。所以战争的胜利完全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不为战争中死去的、无数的人们惋惜,同时也对那些为了正义英勇献身的人们满怀崇敬。为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美好的和平生活。的确,生活在和平盛世的人是非常幸运的——今天的中国不正是处在这样的时期吗?所以说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唯有珍惜,方能不辜负在战争中为**和平与**而英雄牺牲的烈士们!

本书作者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一生曾3次到欧洲,在英国、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度过17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司各特和拜伦等人成为他的知交,萨克雷称其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第一位使节”。其《见闻札记》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笔者有幸翻译并先后在几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 目前拙译有3个版本,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2007年1月出版(英汉对照),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此版书名为《英伦见闻录》)。]欧文醉心于摩尔人统治时期的传说,写了《征服格拉纳达》和《阿尔罕伯拉》,它们是《见闻札记》的西班牙姊妹篇。在这些作品中,欧文以讲故事的形式,把读者带到西班牙的特有的历史长河中,从而深切“看到”那血与火的或充满传奇浪漫的岁月。欧文的其它作品有:《纽约外史》、《一个旅行者的故事》、《哥伦布传》和《草原游记》等。笔者希望下一步继续译介欧文的其他优秀作品,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又让我深感荣幸和充实。的确,翻译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的作品对我是一种挑战,同时也使我收获良多。我因而乐意为之付出宝贵的精力和时光。

就翻译而论,笔者始终坚持直译与意译有机地相结合的原则,既不过左也不过右。也就是说既不“归化”得过分,也不“异化”得过多,力求把握好这个度。而这个度,就是读者的接受水准。过于归化了,读外国人写的东西就像读中国人写的一样,我并不赞成。我很赞同一位名家的观点:我们不仅要让读者知道原作说了什么,而且要知道是怎么说的。这“怎么说的”就是原作的表达方式,作为文学翻译就应该把好的形式(风格的重要特征)传达出来。如果全部都归化了,把那些很好的表达方式都化掉了,必然会失掉不少外国文学所特有的洋味和韵味,我对此不敢苟同。“武装到牙齿”好不好?它表达得多么形象,如果把它也归化,译成“全副武装”之类,二者的效果会一样吗?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异化了,难免又会造成生硬、死译等弊病。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需要译者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去摸索提高,不是说说或者读点别人的翻译理论就能解决的。

本书涉及的人物不少。为了便于阅读记忆,书前列出了一些主要人物的姓名。另外,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均用全名,以后则只用简短的姓或名,以免混淆不清。比如摩尔老国王第一次出现时用全名穆勒·阿布·哈桑,以后就用哈桑了。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1、4节,前1、2节为本人名字,倒数第2节为父姓,最后1节为母姓。一般以父姓为自己的姓,但少数人也有用母姓为本人的姓。如:Diego Rodrigueez de Silva y Velasquez,译为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贝拉斯克斯,de是介词,Silva是父姓,y是连接词“和”,Velasquez是母姓。男性最前面的堂(Don)指“先生”, 女性最前面的多纳(Dona)指“夫人、女士”。这么复杂的姓名如果都照译出来,中国读者一定觉得麻烦,所以笔者对此作了上述处理,是否恰当可以探讨。名字就是一个代号,重要的是要记起来方便,以免给阅读造成不便,弄得人物不清,以致严重影响到阅读效果。

再就是对**问题的处理。我们阅读这部作品,要是了解当时征服格拉纳达的历史故事(注意,本书是历史故事,不是历史书)。但身为**世界一员的作者,在观点立场上必然带有偏见,必然会用**徒的眼光认识一些问题。因此读者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这种情况。笔者在翻译中,对特别带有作者主观意识或偏见之处(好在类似地方并不多)作了适当处理。比如下面一句,括号中的词就省去未译:“因为上帝使他得以将那个(acc**sed,该死的,可恶的)异教民族的帝国和名字从西班牙根除,并将十字架竖立在长期以来都遵从**的(impious,邪恶的,不虔敬的,渎圣的)教旨的城市里。”我们不会一味倾向于某一方,而只会力求客观地看待历史。翻译绝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行为,译者不仅有权利选择所翻译的作品,而且在具体的翻译中也可适当作点处理(实在要译出来的,通过加注等也可表明自己的认识)。

翻译欧文的作品不容易——其实这个说法不对,应该说翻译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容易,需要译者付出极大的努力。由于笔者知识有限,译作中难免存在不当之处。诚恳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使之完善。在此,也特别感谢四川大学的曹明伦教授和四川外语学院的杨全红教授,他们在笔者翻译本书的过程中给予了可贵、及时的帮助。也感谢美国友人玛丽琳·麦克迪维特 (Marilyn?McDivitt)的大力支持,是她帮助翻译、处理了书中涉及的西班牙文。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但有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不少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本书根据“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Chronicle of the Conquest of Granada”翻译。

                        刘荣跃

               2009年4月于天府之国·简阳

               2017年5月修订

  [美]华盛顿·欧文 著 刘荣跃 译说:

        

2
  • 88传奇币

  • 588传奇币

  • 1888传奇币

  • 5888传奇币

  • 8888传奇币

  • 18888传奇币

立即打赏

当前剩余0传奇币 充值

  • 1

  • 2

  • 3

  • 4

  • 5

  • 全部

今日剩余可投推荐票0

立即投票

忘记密码?注册新帐号

使用合作网站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