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娥家,也是秦晓雨家。
在安大成还没有出现在这个家里以前,秦晓雨就一直在这个家里生活,她一直跟着秦晓娥、还有身体有病的爹在这个家里生活。甚至在秦晓娥和安大成结婚以后的近十年里,她也一直在这个家里生活着。
所以,每当秦晓雨从婆家逃婚出来,第一时间想到的避风港就是这个家,这是姐姐的家,更是自己的娘家。
而安大成与这个家的缘分,却是因为他成为了岳父秦世赢这个家里的赘婿,也就是成为一了个倒插门的女婿以后,才来到这个家里的。
安大成父亲早逝,母亲窦氏带着两岁的大成和不满一岁的妹妹改嫁到了赵家。
安大成曾经听改嫁后的母亲讲起过自己的父亲。改嫁以后的母亲虽然很少说起安大成的父亲,可大成还是在母亲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了母亲对父亲的爱恋和怀念;也从她的言语中,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安玉铎是一个能写会画的大才子。
“记得有一回,我坐在春天的河水边洗衣服,你爹靠着岸边刚刚发芽的柳树,只用了几分钟的功夫,就把我清洗衣服的场面画在了纸上。”
母亲窦氏回忆起那段往事时,眼睛里流露出的表情让安大成难以捉摸,看不出来是高兴还是悲哀。不管咋样,那张画却被窦氏保存下来了,后来交给了大成。
大成看见了画面上母亲年轻时惟妙惟肖的表情。更妙的是,母亲向上扬起的嘴角,还有眼神里流露出来的那种幸福和满足,也都被巧手的父亲一一地刻画在纸上。
可惜的是,这张素描竟然成了父亲给他留下的唯一的一件遗物。
都说没有**孩子懂事早,没爹的孩子其实也一样,安大成与其他同龄的孩子比较,懂得如何处理事情时的年龄要早很多。
母亲嫁到了赵家以后,除了带去的安大成和妹妹,又给大成生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继父赵连德跟母亲窦氏结婚以前,是个没结过婚的小伙子。只是因为说话声音细声细气还有点结巴,一句话要断成几句才能说完,所以一直也没有谁家的姑娘肯嫁给他。
不过,说心里话,赵连德的脾气秉性还是很好的。跟安大成的母亲窦氏结婚后,不但对窦氏好,也从来没有打骂过大成,可是从小就懂事要强的大成仍然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他经常偷偷地拿出父亲的遗物,想象着如果自己的父亲还活在世上,现在的自己应该会是什么样子呢?
他经常会在夜晚熄了灯以后,在没有人能够看见的时候,这样一边想着,一边落下泪来,或者就这样流着眼泪进入了梦乡。
其实,继父赵连德这个人的心肠并不坏,平时做什么事情也会带着大成一起去。
古河村人会做的事情,赵连德都会做;可赵连德会做的一件事情,古河村里却没有其他人会做,这让年幼的安大成产生了敬佩的心理。或者可以说,当安大成看着继父做完这件事情的时候,他已经从内心里崇拜起了赵连德。
继父赵连德也生活在古河岸边,与生活在古河村的二十几户人家一样,他家住在古河村的中腰位置。别看他不怎么让古河村里的姑娘喜欢,可是,他却让那些有了一点年纪的人喜欢,尤其是让那些家里有个病人的,或者是家里摊上什么难以解决事情的人喜欢,他在古河村里,是个老人孩子都知道的家喻户晓的“神医”。
住在大山坳里的古河村人,每天都在与大自然做着最亲密的接触。
春天见得最多的,除了满山的野花和山菜,剩下的就是山野里老牛在悠闲地嚼着青草,再不就是野鸡突然在草丛里扑棱棱飞起,还有就是听着鸟儿在枝头欢唱的声音了。
到了夏天,满山的绿色像天地间的一个大屏障,把整座大山全都包裹起来了。放眼望去,你能看见的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仿佛有一股清泉从内心里流淌出来。
秋天来了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树就会变成五彩的颜色,红枫树的,椴树的,花楸树的,银杏树的,好像仙女把彩带扔到了人间一样,只要你睁开眼睛,到处都是红、橙、黄、绿鲜花盛开的模样。
冬天的时候,太冷了,没事的人们都不出门了。可是外面的雪啊,树啊,山啊,还是好看得很。如果没有什么疾病的困惑,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过的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见到的都是大自然赐予的良辰美景。
可是,这里远离了喧嚣,也就意味着远离了发达的科技和各种先进的生产生活和医疗设施。
这里的人们,如果身体患了一般的小毛病还好,习惯“挺一挺”,说“挺一挺”有可能也就好了;可一旦遇上那些复杂的疾病,情境就会变得非常麻烦。
这里的人们已经养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习惯,他们宁愿相信妖魔鬼怪的力量,也不相信可以用医药解除他们身体上的痛苦。
其实也不是不相信医药,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太贫穷,没有太多的钱去医院接受系统的治疗。
继父赵连德身体本来也不好,加上娶了安大成的母亲窦氏之后,几年的时间,连续生养了四个孩子,还要抚养安大成和妹妹,生活负担急剧加重。除了身体上的负担以外,赵连德压在心理上的负担和身体上的负担一样重,让他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认识他的那些人,总感觉他每天都是病病怏怏的,年纪轻轻的身体就极差,他甚至虚弱到让家人都产生了担心,到了怕他活不了太大岁数的程度。
但是,有的时候,他的身体又会很奇怪地好起来,就像什么疾病也没有在他身体上发生过一样。
有些岁数大的人就会告诉赵连德,说他根本不是身体有病,而是被什么魂灵给附体了,让他在仙家附体的时候传达仙家的旨意,给其他那些生病的人看病,帮助人解除身体上的痛苦,他自己的身体也就会慢慢地好起来了。
于是,赵连德成了古河村会看病的“神医”。
安大成亲眼看见继父赵连德被神灵上身时的情景。
那些生病者的家人会在赵连德的身边烧香、磕头,并虔诚地询问一些他们想要知道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赵连德真的就像有了神灵附体一样,哆哆嗦嗦地说着一些一般人都听不懂的话,代替“仙家”转告病人想知道的已经发生事情的因果缘由,或者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
从那些问询人的眼神里,安大成能够看到惊喜和恐惧,不安和慌张。从他们一次又一次来找继父看病看事的态度和恭敬程度上看,让安大成感觉到,好像是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已经找到了答案,而且都应验了似的。
继父平时的性格极其沉默,口才也不好,但每逢被神灵上身时,就会性情大变。往往手舞足蹈,既说又唱,话语连篇,从不卡壳。整个人变得极其能说会道起来。
每到这个时候,年幼的安大成就特别佩服继父。
“爸”,安大成有些讨好地叫着赵连德。
安大成叫赵连德为“爸”,管自己的亲生父亲叫“爹”。
“爸,你也教俺当神医呗。”每次等找赵连德看病的那些人走了以后,安大成都会坦诚地向赵连德说出自己内心里一直想说的话,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赵连德的表情。
安大成说了几次,赵连德都是笑了笑,拍拍安大成的圆脑袋,不说话。
安大成却特别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够练成继父那样的本事,能够帮助那些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其实他最希望的是练成这个本事以后,可以看一眼自己从来都没有见过面的父亲。
安大成跟着母亲在赵家住了几年以后,就被爷爷接过去和自己一起生活了。爷爷供他上学读书,想要完成已经去世的大成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
让人欣喜的是,大成不但懂事,而且也非常努力,在他十八岁那年,取得了去地质学院上学的机会。
安大成的命运终于可以变得和以前不同了。
此时的安大成,就像一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经过千万次的试飞练习,终于长出了可以在天空翱翔的翅膀,可以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描绘绚丽美好的蓝图了。
古话说:“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也许是上天要降大任于安大成,有意要磨炼安大成意志的缘故,让他年轻的生命中就注定要比别人多吃很多苦。
大成毕业上班后的两年,正赶上“**”,他在新疆就职的单位“下马”了。安大成还没有放飞的风筝被高高地挂在了树杈上,断了线。没有别的办法,在命运面前,安大成只能选择屈服,他想回到母亲生活的山坳里,陪伴在改嫁的母亲身边生活。
安大成就这样回到了古河村,又回到了母亲和继父赵连德身边。每天和村落里的人们一样,春种秋收,慢慢地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
安大成二十三岁那年,经人介绍,他和从学校回到村里的秦晓娥结了婚,成了一家人。
秦晓娥也是本地人,不仅人长得像春天盛开的梨花、苹果花一样脱俗不凡,而且耳濡目染,对家里的大事小情样样都处理得妥帖周到。
这姑娘之前在一个离家挺远的地方念过书,上过学,读的是卫生学校,用秦晓娥说法,叫“康平卫校”。
那个时候时兴“下马”,单位黄了叫“下马”,学校黄了也叫“下马”。安大成的单位下马了,秦晓娥的学校也下马了。因为秦晓娥的爹就生活在古河村这个地方,她自然而然地就选择回到了这里。
缘分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当很多有缘分的事情发生过以后,不得不让人相信它的存在。
安大成和秦晓娥这两个人,都受过教育,又都因为不同的“下马”事件回到了这个闭塞又古朴的村落,自然也就会有好心的媒婆愿意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两个人说合到一起。
按照秦晓娥对安大成的说法,“当时根本不懂得什么处对象的事情,也不认识你。”
他们虽然都在一个村落里住着,因为秦晓娥从学校回到家里不久,自己被迫回到家中的失落感还没有消除,所以,秦晓娥每天除了要正常地跟其他人一样下地干活以外,其他时间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一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
因此,虽然秦晓娥已经从学校回到家里快要有两年的时间了,也并不知道有安大成这个人的存在。
秦晓娥认识安大成是有道理的,因为安大成确实是比秦晓娥晚一年回到古河村的。
安大成虽然年纪轻轻,却经历了人世间许多的愁苦。
父亲安玉铎在他年幼的时候就已经撒手人寰,母亲为了生计不得不改嫁他人。而自己本来已经满怀希望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却想不到已经工作的单位却“下马”了,自己又被打回到了原点。
所以,安大成感到了人生的无常,有时他很沉默,也很悲观绝望,他经常安慰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什么都是命中注定。所有的一切,老天都给你安排好了,包括你一生的幸福与艰辛,富贵与贫穷。”
安大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是**不舍的神情。其实他的内心里正有一捧熊熊燃烧的火苗无处安放,他需要力量,需要精神上的力量。
偏偏秦晓娥的内心却很坚定,她觉得幸福需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她并不相信命运会安排好一切。
经过古河村好心的媒人牵线,等在三石旁的安大石与秦晓娥终于相遇了。
安大成喜欢秦晓娥,秦晓娥也喜欢他。
那一年腊月二十一,秦晓娥二十三岁,安大成也是二十三岁,他们结婚了。
大成和秦晓娥结婚后,安大成同年迈多病的岳父和一个神智不是十分健全的妻妹秦晓雨住在一起,过起了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成为了秦世赢家的赘婿。
选择倒插门,一是因为秦晓娥没有兄长和弟弟,父母只生养了一个已经远在外地的姐姐秦晓珍,还有一个比秦晓娥小十二岁的妹妹秦晓雨;二是因为大成的娘改嫁到赵家后,又陆续地生养了几个孩子,生活过得非常拮据,即使娘有心帮助大成寻一方媳妇,组建起一个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安大成和秦晓娥结婚时,大成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可是也不能委屈了秦晓娥。于是,大成借了几块钱,打了一对箱子算作是给秦晓娥的嫁妆,而秦晓娥的爹把她家里用过的柜子送给了这对刚结婚却又一无所有的新人。
这是他们所有的财产,两个人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大成是一个不善言语的小伙子,加上年少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养成了做事小心谨慎,又会看人脸色行事的性格。
安大成心灵手巧,虽然刚从“下马”的单位回到家乡没有几年,农村的活计是样样都能拿得起来放得下。喂马、杀猪、做豆腐、漏粉、种地、收割等等一系列农活都不在话下,甚至给古河村里二十几户人家的老老小小剪头、安排红白喜事这样的事情,他也可以帮着张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