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一一班接手了《小苹果》,宋春明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不过,宋春明劝说马艳琳却失败了。马艳琳认为贾州县太穷太穷太穷了,坚持要回绥县;刘刚没得法,只好答应去绥县。
不久,上面下来文件,说师三年级每个班可以推荐一名同学上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师三二班推荐会上,宋春明主动弃权,指标自然落到了朱丹头上。
林翠翠质问宋春明:为什么弃权?
宋春明说:我想早点挣钱。
其实,宋春明渴望上大学,可是,万恶的淋巴肿瘤斩断了他前进的道路。他巴不得早点毕业,早点奉献社会,以实现自己所谓的人生价值。
实习开始了。
实习学校就是隔壁的林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师三二班共分七个小组进行实习,其中六个小组每组七人,剩余一个小组是八人,依次是宋春明、李亚富、洪小枫、吴桂生,万耀东、林翠翠、蒋春莲和高丽萍,宋春明任小组长。他们实习的班级是四年级二班。
第一周的任务是听课。大家要听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音乐、美术和体育。农村小学老师必须是多面手,哪门功课都要拿得起放得下。附小的老师大都是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宋春明他们学到不少东西。
第二周就要登台亮相了。打头阵的当然是宋春明,他先讲语文,课文是《爬山虎的脚》。讲课前,他认真阅读了不下十遍遍课文,认真研读了三遍教学参考。备课前,他多次请教四年级二班语文教师雷老师,生怕出现纰漏。备好课,他又请教雷老师,接连修改了三遍教案。为了保险起见,他让另外七名小组成员充当“小学生”,在他们面前试讲了一遍。讲过之后,八人小组开了评课会。李亚富说,教态过于严肃,脸上缺少笑容。林翠翠说,声音太过洪亮,会吓着小学生。洪小枫说,板书要用楷书,不宜用行书。高丽萍说,最好拿一枝爬山虎让学生观察;林安电影院外墙上有爬山虎。蒋春莲说,一定要提问学生。万耀东说,要向咱们的化学老师摩尔老头学习,鼓励学生讨论。吴桂生说,对小学生讲课,不宜带进学术词语。宋春明一一铭记在心,力求至善至美。
上课了。宋春明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你们见过爬山虎吗?
台下一同学说,老师,我在西京见过华南虎,没有见过爬山虎。台下是一阵大笑,雷老师笑了,实习老师笑了,同学们都笑了。
宋春明说:你见过的华南虎是一种动物,我说的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请看——
宋春明在林安电影院的外墙上掰来了一小枝爬山虎。他举着爬山虎在教室转了一圈,并说,林安电影院的外墙上就有爬山虎。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说上学路上见过,有的说没有见过。
宋春明说,爬山虎虽然是植物,但它却长着脚。他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五个正楷字——爬山虎的脚。
台下雷老师就啧啧称奇,低声说,多漂亮的字!洪小枫挨着雷老师坐,说,他的行书更漂亮。宋春明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爬山虎的脚》。请大家打开课本,听我朗读;我朗读时,大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勾画出来。
……
读完课文,宋春明问,爬山虎有脚吗?学生答,有。宋春明问,它的脚到底是什么呢?学生照着课文回答: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接着,宋春明就在黑板上书写生字表上的生字。
……
接下来讲读第一自然段。宋春明看着值日表说,杨慧霞,你给咱朗读第一自然段。杨慧霞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站起来脆生生地念道: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宋春明说:
读得非常好。那么,作者在哪两处地方看到爬山虎?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
一处是操场北边墙上,一处是自家小院的西墙上。共同点是,都在墙上。
紧接着讲读第二自然段。宋春明同样看着值日表说,李文会,你给咱朗读第二自然段。李文会是个腼腆的小男孩,他流利地念道: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宋春明说:
读得很好。大家说,这一自然段讲什么呢?
学生答,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宋春明问,爬山虎的叶子美不美?学生答,美。宋春明问,叶子美表现在哪里?学生答,由嫩红到嫩绿,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下课了,以杨慧霞为首的一群孩子一下子围拢过来,问天问地,问长问短,搞得宋春明老半天下不了楼。
宋春明用两课时讲完《爬山虎的脚》。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上了两节数学,一节自然,一节思想品德,一节美术,一节音乐,一节体育。
一日午饭后,杨慧霞率领着十几个同伴溜入林安师范大门,雄赳赳起昂昂地来到老楼一楼,轻轻敲响了109室的门。王少鹏打开门说,八格牙鲁,哪儿来的小鬼——捣乱的人连觉都睡不成!杨慧霞说,我们不怕你;我们找宋老师!
宋春明从水房打水回来,见了十几个小鬼,吃惊地问,你们来干什么——吃饭没有?杨慧霞说,吃过了。宋春明说,为什么不午休?杨慧霞就掏出塑料笔记本说,这是我的留言册,你给我留言。别的小鬼也掏出留言册,纷纷嚷着要宋老师留言。宋春明就为他们每个人写了鼓励学习的话。
四十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毕业座谈会上,朱校长鼓励同学们深深扎根农村,多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白主任勉励同学们继续学习,寻找一切机会深造。郜老师欢迎同学们常来母校看看。袁老师有些古怪,先是念了一长串人名和他们的工作单位。这些人的工作单位都是什么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地委,著名大学。他最后念道,袁浩德——林安师范学校语文教师。众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袁老师就补充说,以上人物全都毕业于复旦大学。
座谈会一下就冷场了。
填报分配志愿时,宋春明和林翠翠发生了矛盾。林翠翠要随宋春明一起回石米县,而宋春明偏要随林翠翠一起到洪州县。林翠翠说,你随我不成倒插门了?宋春明说,我们弟兄三个呢,倒插门又何妨!
发完毕业证,宋春明帮助林翠翠把铺盖以及零七八碎搬到了车站。林翠翠说,你的铺盖为什么不先放到我家?宋春明说,铺盖旧了,上班要换床新的。开往洪州县的班车出发了,林翠翠在车内挥着手说,记住,把烟戒了!宋春明坚定地点了一下头,但眼泪却如决堤的河,哗地流了下来……
回到学校,宋春明来到到郜老师办公室说,我要改分配志愿——改到石米县。郜老师说,林翠翠呢?宋春明说,她回她的洪州县。郜老师脸色大变,说,你这不是胡闹吗?宋春明说,我已决定了!郜老师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宋春明哽咽着说:我,不喜欢她。
我准备夺走郜老师手中的笔,但转念一想,这一切也许也是宋春明的难性——佛祖的话我不得不信。随缘吧,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郜老师划掉了“洪州县”栏里的宋春明三个字,又看着他把宋春明三个字填进“石米县”一栏里。
第二天一大早,宋春明、胡世林和陈前武坐上了开往黑龙堡方向的班车;班车顶上绑着他们的铺盖和箱子,也有其他人的铺盖和箱子——堆得山一样高。
他们的三年师范生活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