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晚报正式创刊的日子。
为使创刊号出彩,报社领导要求我们提前准备一批信息量大、质量较高、市民关注、百姓爱看的稿件。记者和编辑都按绩效计酬,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每个编辑记者每个月要完成两百四十分的基本分,基本分按每分一块钱计酬,超过基本分每分按两块钱计酬。没有完成基本分的,在基本工资内按每分两块钱扣罚。每篇刊发的稿子按字数计分,百字之内每篇一分,百字以上按每百字一分左右计分,其中头版头条每篇二十分,特别报道(三千字以上并配图片)每篇四十五分。如果文字和图片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分别记分,但总分不得超过己定标准。记者考核采取淘汰制,如果一个记者的考绩连续三个月排位倒数第一,就得辞退。说实话,编辑要完成基本分倒不难,因为每天都有固定的版面要做,每做一个版有十二分,一个编辑一天往往要做两三个版,不愁完不成基本分。而记者如果没有新闻线索,或者写了稿子发不出,那就惨了。考核制度一宣布,大家都很紧张,感到压力很大,生怕自己成为“倒数第一”,纷纷想法子寻找新闻线索,网罗采访对象。
为了避免记者在采访时“撞车”——即同一件新闻事件或同一部门单位一家媒体几个记者都去采访,晚报分管新闻的副总编辑梁柏坚给我们七名记者跑线进行了大致分工。我负责跑市委、市政府,**派、社会团体这条线,侧重市井新闻、市民热线,充当联结政府与市民的桥梁;年轻小伙、南昌进贤人徐敏跑公检法司这条线,包括军队、消防;黄龙跑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用事业,如供水、供电、供气、城管、园林、市政工程等单位部门;原日报印刷厂职工聂丽红跑文化、体育、院校、教育、水文、气象、测量等部门;宜春风动工具厂的下岗职工余佩清跑交通运输线,如火车站、汽车站、交通局、运管局、公交公司等部门;来自宜春市农业局的邹思南跑卫生局、防疫站、医院、财政、金融保险、纪委监察等部门;摄影记者、人高马大的龙翔跑工商、技监、质量、消协等部门。梁副总说记者采访写稿可以交叉,但自己跑的线上有新闻不能错过。不过,七名记者中,不到半年就走了两名:邹思南和龙翔;同时从其他部室补充了三名记者,即胡剑、罗玉蓉、甘宇腾三人。后来,美女甘宇腾离开了晚报,回到了她原来的单位。
线已划分,怎么跑、跑不跑得出新闻来,就看各人的本事了。我虽然有市委、市政府这条“大鱼”,但当过晚报记者的都知道,这条钱虽然会议多、活动多、信息多,但适合晚报的新闻并不多,要靠自己去发现、去选取、去挖掘。这时,我想到宜春市市长专线于去年十月底正式开通,市长信箱挂了出来。为确保来电来信能及时得到处理,由市直四十五家部门和单位组成了市长专线电话网络,对来电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即接即办,并对承办单位跟踪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今到了十二月底,这被市委、市政府称为“民心工程”、“形象工程”的市长专线运行得如何?效果怎样?这无疑是广大老百姓关心的事。于是,我兴冲冲地找到市**局蔡佩兰局长,言明来意。蔡佩兰是正县级干部,又是一局之长,年头岁尾工作太多,没时间给我介绍情况,就让我找分管市长专线工作的副局长,并给这名副局长打了招呼。蔡局长能这样对待一个实习记者,可说是相当不错了。然后我找到分管的副局长和市长专线办的主任。毕竟是**局的干部,对人还是很客气,他们先是对我的采访表示欢迎,说这是对他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后问我需要哪些素材,并帮我寻找和统计。原来,市长专线“12345”开通后,己接到有效来电八百多个,其中当即答复的有三百多个,电话督办和发函交办的合计四百多个,为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我就问有哪些为群众解决问题和难题的具体例子。主任遂翻出处理件让我自己选择摘录。我找了几个涉及民生、带有普通性的事例后,接着问老百姓向市长热线反映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问题。好在他们平时的工作做得比较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大致分类。他们将统计的数据翻给我看,发现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管理、企业改制、教师工资发放、工商监管、城市建设、环境污染等方面,这也显示出当前的一个社会状况。我将采访的内容写成一则六七百字的消息,主标题是《有事打专线,效果看得见》,引题是《市长热线硬蛮灵 排忧解难就是行》。这篇报道在《宜春晚报》创刊号头版头条刊出,获得了上至政府部门、下至平民百姓的好评。市长专线更加火爆了,以至于专线办不得不增加工作人员。而“12345、有事找政府”,“市长热线硬蛮灵、排忧解难就是行”等字句成为群众的口头语。
晚报创刊这天,报社举办了隆重的庆典仪式,江西省**的领导、宜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仪式,有的作指示,有的讲话,有的祝贺、有的剪彩,热闹得很。我们晚报二十多个同事也挤在彩虹门前合了个影,正式亮相于广大读者面前。从这天起,晚报每天中午(周日无报)出版,一版本地新闻当天十一时截稿,其他版本地新闻当天九时截稿。晚报新闻热线电话3235110由记者轮流值守,保持二十四小时有人接听,因为这是晚报社会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
其时已进入腊月,正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天寒地冻,霜风冰雨,有时还下雪。我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大街小巷,往往冻得手发麻,但为了及时采写稿子,我们上班的时间都特别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煮面条吃。吃过早点蹬着自行车赶到报社,一边上楼一边**冻麻木的双手回暖。到办公室一般是七点半左右。趁着大家还没来,我先拖地,然后用干抹布抹桌子(早上的自来水确实冷得冰骨),一边劳动一边想着上午要去哪里采访。八点还没到,记者们就基本上到齐了。大家先是问新闻部主任李峻(日报派来的年轻小伙子)有没有采访任务,没有的话就各自找活儿干。李主任则不时搞些新闻策划,交派我们去执行落实。大冬天的,如果去单位上采访,没到八点半是连人都难以找到。但我们并没有呆在办公室,而是去街上转悠,找熟人打听,希望碰到一些突发事件。这时候我才知道,如果这个世界太平安了、社会秩序太好了、人们的生活太平淡了,晚报或都市报的记者就难做了。因为涉及社会治安治理、开展各项整治工作以及发生打架斗殴、刑事案件、民事纠纷、车祸、火灾、水灾、冰雪灾害等突出事件,都是大家关心关注和喜闻乐见的。所以,记者们都巴不得天天有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发生,这样才不致于无米下锅。当然,这种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宜春城区毕竟只这么大,能有多少突发的、有新闻价值的、大家感兴趣的事呢?
要获得新闻线索和采访信息,保持电话畅通尤显重要。我原来从亲戚手中买了部二手手机,用的是移动通信卡,打接电话每分钟都要收六毛钱,有时读者反映问题,没有几分钟甚至一二十分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用手机接听的话,花掉的话费就远远超过了所写稿子获得的报酬。有没有更便宜的通信方式呢?恰在这时,电信开通了小灵通业务,小灵通最大的优势是接电话不收费又可随身携带,打电话也比移动电话便宜一半;最大的缺点是只在中心城区才有信号,到了较偏僻的城郊或农村就接不了电话。而我们晚报记者主要在城区活动。所以,我托关系,以首交三百元话费(逐月拨付)的方式获得一部小灵通,极大地减轻了我电话费的压力。
就这样,我除了星期六下午回水江老家、星期天在家呆一天外,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落雪结冰,每天基本上是七点半或以前到办公室,先搞卫生,再做出去采访的准备。如果上午采访到了时效性强的新闻,就赶回来写稿,争取在截稿之前交稿,然后再出去采访。下午主要是采访,跑部门、访群众。吃过晚饭,又赶到办公室写当天下午采访的稿子,翻阅其他城市的晚报,看看他们怎么发现和采写新闻。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每天上下办公楼至少有四个来回,多时达七八个来回。六层楼,每层台阶二十二级,每上六楼一次就得爬一百三十二级台阶,四次要爬五百二十八级,一天下来,上下台阶级数上千级。上上下下、连奔带跑对于经常干农活的我来说倒没什么,就是有时有突发事件要赶到现场去,跑下六楼要耽误时间,采访完后又要爬到六楼,也有些浪费时间。这可是个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只好自己克服克服。
奇怪的是,在这种条件下,没有哪个提醒和要求,每天晚上,大家都冒着严寒来到办公室,写的写稿,看的看书报,也没有谁提加班费或晚班费的事。同事徐敏、胡剑他们主动把自己采访的东西告诉我,问我应该怎么写。写了之后,又拿给我看,要我帮他们修改润色。我也好为人师,乐于与他们交流沟通,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整个晚报编辑部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共同努力、奋勇争先的氛围。
晚报的新闻热线公布后,不少市民打电话来反映情况和问题,虽然**毛蒜皮的小事,但我们都认真倾听,或通过电话了解情况,或到现场去采访。那时候人们从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并不验钞。这天市民张女士打电话向晚报反映,她从某银行取出一万元钱,原封不动地转付给另一家银行,却被告知其中有张一百元是假钞。张女士遂到取钱的银行交涉,该银行工作人员以“钞票离开柜台概不负责”为由拒认。“想不到银行拿出来的钱也有假的!”张女士很是气愤。因为人们历来有“银行不会出**”的认识,所以,当他们从银行取款时,极少怀疑或当面验证钞票的真伪。有的银行也没有张贴警示语和告知客户当场验证钞票,加上置于柜台一角的验钞机时好时坏,时通电时断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取款时对钞票真伪的鉴别。至于银行怎么会有假钞支付给客户,却不得而知。对于这样的事,记者也没有办法帮助张女士解决,只能将张女士的遭遇以“热线提醒”的方式刊发出来,提醒人们在银行取钱时,也要验证钞票的真伪,否则,受损失的将是自己。
当然,有不少事是可以解决或闹明白的。每年春运前,有关部门都要求车辆进行检测,费用自然少不了,至于合不合理,只有天知道。有出租车司机反映,他们交了一百二十六元车辆检测费,其中两张相片的照相费高达三十八元,他们认为太贵了;更让他们郁闷的是,交了八元洗车费,连水都没看到。市民有所呼,晚报有所应。我联系到宜春市车辆综合检测站杨站长(为了便于采访和找单位部门的负责人,我想方设法弄到了一本“宜春市领导干部手册”,就是科级以上干部的通讯录,上面有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的电话号码。如果没有这通讯录,你查114问到某部门办公室的电话,想获得该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对方会以各种方式推托,拒不提供自己领导的电话特别是手机号码)。汤站长得知我的来意后,解释说:按规定,受检车辆要先洗干净后才进行检测,但由于受条件所限(检测站周围在拆房子),加上有些司机为赶时间要求直接检测,所以很多车辆没有洗车就进行了检测,这其实对站内先进的检测设备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汤站长表示:交了洗车费而没有洗车的已检车辆,可以凭收费票据去检测站洗车。至于照相费一事,不是检测站收的,他不清楚。我又跑到宜春市运管处找到出租车管理科的李科长。李科长向我出示了《关于宜春地区运输服务公司几项收费标准的复函》(宜地价费〔1997〕28号)文件,文件规定营运车辆检测时,小车照相每辆38元两张,洗车费每辆8元。看来,照相费虽然高得有点离谱,但人家也收费依据,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反馈给反映问题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