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朱棣召见郑和,说想派遣他下西洋,问他意下如何。郑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下西洋那就意味着离小时候的梦近了!
“皇上是说,叫我带领船队下西洋?”
朱棣很肯定地说:“对,朕叫你带队下西洋!这回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谢主隆恩!”
郑和觉得自己的心快要飞出来了。小时候的梦想,现在就要变成现实了。他做梦都没想到,实现梦想的消息来得这么突然。
二
郑和的思绪,像棉絮一样,飘飘然,飞越千山万水,飞回距南京几千公里的家乡。那个叫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昆明市晋宁县内)的地方。
这个叫做和代的村子,是郑和的出生地。他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了。
1379年,和代村已连续下了几天的暴雨。这地方极少没日没夜下这么大的雨。地里的庄稼都给水浸坏了,村子里水流成河。继续下雨,这个村子有可能被洪水淹没。
“****保佑我们,雨快停吧!”
“哇哇”,一户姓马的人家的屋里传出婴儿响亮的哭声。随即,乌云密布的天空被一丝阳光撕开,而且撕的面积越来越大,变成睛空**。
“感谢****,天晴了!”
母亲看着怀里的男婴,幸福地对孩子的父亲马哈只说:“给孩子起个名吧!”
马哈只说:“他上面有哥哥姐姐了,这个老三**名就叫‘三保’吧。**保佑他一生平平安安。大名就叫‘和’,希望他能跟别人和睦相处,和而不同。”
不知道马哈只给老三起名的时候有没想到,这个名叫“和”的孩子,日后做了传播和平的使者,而“和”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追溯马和的远祖也非同凡响。
他的远祖是西域普化力国人,元世祖忽必烈攻占云南大理国后,派郑和的先祖统治云南。先祖叫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人。“乌马尔”是本名,在是**伯语音译中,是长寿的意思;“赡思丁”,是“**的太阳”之意,而“赛典赤”则是对贵族的称呼,意思是“荣耀的圣裔”。马和的皇祖父、父亲是世袭的滇阳侯。从皇祖父这一辈开始,随母姓“马”。
和代村是**,信奉伊斯兰教。
位于**伯半岛的天方国(今天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在这里开始传教。伊斯兰信徒都非常向往天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到天方朝觐。凡是到过天方朝觐的人,都会被穆斯林信徒尊重。
马和的父亲和皇祖父,都到过天方朝觐,在和代村很受人尊重。当地人称马和的父亲为“马哈只”。“哈只”在**伯语中,是“朝觐归来者”的意思。
父亲经常给马和讲去天方朝觐的故事。
“我们从云南先出境到缅甸的曼德勒,坐船南下到达仰光,再过海到达印度,穿过孟加拉湾,横渡**伯海;穿过亚丁湾,过红海,到达沙特**伯的吉达港,上岸步行,最后到达圣地天方了!****呀,我们终于见到您了!”
“爸爸,您累吗?”郑和想了想又问,“路上有危险吗?”
“当然有。”马哈只说,“这一路,我们穿过高山,淌过河流,渡过海洋,穿越沙漠。路途中遇过暴风雨,遇过凶蛮的野兽,经历过干渴饥饿。真是历尽千辛万苦!有些人熬不住辛苦,中途当了逃兵。有些人在半途遇难,没有到达目的地。”
马和自言自语:“直可惜!他怎么不继续走呢?”
“因为他怕苦怕累!” 马哈只意味深长地说,“三保,只有经得起磨难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想做大事,必须吃得起苦,经得起风雨。”
马和听得津津有味,十分羡慕父亲能朝觐圣地,也非常向往去远方。
“爸爸,您说的都是外国的海,我们中国有海吗?”
“当然有。从北到南,我们中国的海岸线连绵几千公里。”
马和更好奇了:“有船在海上驶吗?”
“当然有啊,汉代时就开始了。汉武帝开辟海上交通,跟沿海各国家做交易。有三只重要的海上航线。一条是南北沿海航线,北起辽宁丹东,南到广西的白仑河口;一条是从山东沿岸经黄海通向**、日本。”
马哈只讲到这里停下来,马和催他:“爸爸,您只讲了两条,还有一条呢?”
“还有一条是,从雷州半岛的徐闻港出发,经过南海,跨过印度洋,最远就走到西里兰卡。船上都装满了丝绸、黄金,拿到国外去换我们要的东西。”
马和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海上的世界真神奇!爸爸真是厉害,知道的东西这么多。
“爸爸,您是怎么知道的?”
马哈只拿出书:“爸爸可没有乱说。三保,爸爸刚才说的是在《汉书.地理志》上有记载。这些字你认识吗?”
马和惭愧地摇摇头。他虽然聪明,但学习不是很积极,特别是父亲去天方朝觐不在家的日子,他开始偷懒。
“三保,我读给你听,‘自日南障塞(今越南顺化灵江口)、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航行可五月,有都元国(苏门答剌);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今缅甸勃固附近);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今缅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马德拉斯附近);民俗略与珠崖相类……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
读到这里,马哈只停下了,叫三保自己看书。不认识的字,再问爸爸或者妈妈。
马和认真读起书来。哥哥马文铭也跟他一起看书。
过了一段时间后,马和问:“爸爸,海有多大?”
“海呀,无边无际,和天连在一起。你要是没有方向,船在海里晕头转向,你永远找不到靠岸的地方。”
“爸爸,我长大了也要乘风破浪,航行大海!”
马哈只很高兴,夸他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不过,光有理想是不够的。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每次听到父亲这样说,马和就表示:“我将来也要像您那样到天方朝觐!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父亲很高兴:“我家三保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孩子,你将来肯定能去天方朝觐的。孩子,你想要去天方,现在就要好好读书。”
“爸爸,您放心,我一定好好读书!”
马和本来就聪明伶俐,现在有了这个理想,就一改以前的懒惰,勤奋学习。父亲带回不少书,马和如饥似渴地一本接一本看。把家里的书看得差不多了,马和就借老师的藏书来读。
三
在私塾里,马和是最勤快读书的一个。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很快完成了。私塾的周先生很喜欢他。
“先生,您去过天方朝觐吗?”
周先生摇头说:“年轻的时候,我也想像马哈只一样朝觐天方,可去到半路,我嫌累回来了。想起来真后悔。现在老啦,走路脚都发抖了,这辈子肯定去不了天方了。马和,你长大了,要帮先生圆这个愿望。”
马和点点头,又问:“先生,您见过大海吗?”
“在书上见过。”
“快告诉我,大海是怎么样的?”
“我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只是读过写大海的诗文。我念三国曹操写的《观沧海》给你听。”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没有见过大海的马和,听了先生念的《观沧海》,心里马上出现一片**大海。那大海茫无际涯,浩瀚连天,波涛汹涌。
可惜他的家乡,没有大海,只有小河。他把小河当着大海,用纸折成小船,在河里飘呀荡呀。
平萍是马和的表妹。她的村子和和代村相距不远。她喜欢听舅父马哈只讲到天方朝觐的故事,不时来马和的家,送来一些家里种的东西。
舅父讲的故事,她听得多了倒背如流。
她开始喜欢听三保哥讲故事。三保哥虽然只比她大一个月,可是懂得东西好多。
“三保哥啊,你那么喜欢大海,可是我们这里没有大海。我们去滇池玩吧,那是一个很大的淡水湖,我爸爸带我去过。我会划船。我带你去划船,去游泳。”
马和很高兴:“快带我去滇池划船。”
平萍说:“我会用树叶、篾片编小船,还会绣船呢。”
郑和大喜:“真的吗?那你给我做一条小船。”
平萍不高兴,嘟起小嘴:“什么真的吗?不相信我,我现在就折给你看!”她从树上摘下几片叶子,和几条刺尖。先用树叶围成“船”,再用刺尖把叶子连在一起。
“三保哥,我的树叶船做好了。” 平萍做了两只树叶船
“给我看看,哟,真漂亮!平萍妹,你真能干!”
“三保哥,这条小船叫‘三保船’,这条叫‘平平船’。”阿平很得意,“我们把树叶船放到河里吧。”
马和很高兴:“好,走吧!”
他们来到河边,小心翼翼地把两只树叶船放进河里。河不宽,但很长,不知源头,也不知流向何处。
两只树叶船随着****的河水,一起往前流动。它们像两个好朋友并肩航行。前方的路会是什么样,它们一无所知,只知道一起往前漂。
一条水草挡在河中间,“三保船”绕过水草,继续往前冲。而“平平船”被水草挡住了。马和看见了,赶忙跑过去,拨开水草,让“平平船”顺利通过。两只船又并肩齐行了。
他们沿着小河往前走,目送两只树叶船。
两次树叶船越行越远,淡出了他们的视线,最后完全看不见了。
平萍说:“不知道它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阻挡。”
马和想起父亲对他说过的话,便说:“前路茫茫,阻挡是难免的。只要它们敢于冲破阻挡,一定能够到达彼岸。”
“三保哥,你读的书多,讲的话真受用。”平萍充满了敬佩,“你也教我读书吧。”
“行啊,我叫姑姑让你过来跟我一起读书。”
平萍如愿能跟马和一起读书了。
马和的生日到了,平萍神秘兮兮地把他拉到一边,说要送给他一件神秘的生日礼物。
“你先闭上眼睛,我数一二三,数到三,你才能睁开眼睛。” 平萍说,“准备好了,开始!”
平萍数到三的时候,马和睁开眼睛了,看到他的生日礼物是一个香囊,两面各绣一条小船。
“这是‘三保船’,这是‘平平船’,” 平萍洁白如雪的脸上飞起两朵红晕,羞涩地说,“三保哥把香囊当作护身符带着,萍萍保佑你吉祥如意,平平安安。”
“谢谢萍妹!妹妹真是心灵手巧,绣得真漂亮。将来我离开了村子,也会好好保护这个香囊,把它当作我的护身符。”
平萍不高兴:“我不要你说离开!”
“不是说过要去见真正的大海,要去天方朝觐吗?”
“你去,我也去!”
“好,我带你去航行大海,去天方。”马和又开始向往。
“咱们说定啦,拉勾,你去哪里都要带着我,不许分离!”
这一年,马和11岁。